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5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77篇
林业   268篇
农学   181篇
基础科学   221篇
  184篇
综合类   1460篇
农作物   178篇
水产渔业   84篇
畜牧兽医   1025篇
园艺   265篇
植物保护   99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8篇
  1975年   4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6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对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营养元素(TN、NH4+-N、NO3--N、TP和TOC)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系统研究了沉积物碳-氮-磷两两之间的相互耦合关系及其环境意义,并对乌梁素海沉积物的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TOC/TN比平均值为12.70,反映出有机质来源可能是湖泊水生生物和陆源输入,其中外源输入略占主导;TOC/TP比值高于TOC/TN,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主导着TOC/TP比值的变化趋势;TN/TP比值的分布表现出与TOC/TP比值相似的变化特征。有机污染评价结果显示,全湖的有机指数均值为0.42,处于尚清洁状态,w(ON)的均值为0.17%,属于有机氮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92.
不同草田轮作模式对土壤养分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宁南旱区10年生苜蓿草地上进行了为期3a的27种不同草田轮作模式试验,研究了土壤有机质、氮、磷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保持生长的对照苜蓿草地相比,苜蓿草地实行草田轮作后,有机质持续下降,轮作第1,3a的马铃薯,第2a的春小麦对土壤有机质有明显影响,马铃薯连作模式使土壤有机质降幅最大;不同轮作模式的土壤全氮变化有较大差异,谷子和春小麦等禾本科作物单一连作模式对土壤氮素造成偏耗;不同轮作模式碱解氮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轮作作物产量水平直接影响土壤碱解氮含量的高低。全磷呈先降后升又降趋势。作物轮作能够提高苜蓿草地土壤氮、磷有效性。为了高效、协调和可持续地利用水肥,应选择合理的草田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93.
覆膜抑制土壤呼吸提高旱作春玉米产量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为从农田碳通量角度揭示地膜覆盖种植方式的增产增效机理,于2011年在山西寿阳旱作农业野外试验站对覆膜和露地春玉米田,进行了表层土壤温湿度、土壤呼吸和净碳交换规律及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与露地处理相比较,覆膜处理全生育期表层土壤含水率提高了18.7%,前期可平均提高表层土壤温度1.67℃。覆膜和露地处理土壤呼吸变化规律总体一致,但前者的温度敏感系数Q10比后者低,且中后期前者排放的碳仅为后者的61.7%,说明采用覆盖地膜种植方式有利于农田土壤碳管理。前期和中期覆膜处理绿叶面积指数比露地处理平均高0.81 m2/m2,后期覆膜处理衰老较快,收获时比露地处理低1.00 m2/m2;露地处理在前期和中期日均净碳通量平均比覆膜处理大0.04 mg/(m2·s),而后期仅小0.02 mg/(m2·s),这是造成2处理最终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差异的根本原因。在地上干物质积累和地下干物质积累方面,覆膜处理始终比露地处理高,收获时差值分别为269.7和38.6 g/m2。露地处理每公顷少收春玉米籽粒1 348 kg。由此可见,覆膜种植可提高表层土壤温湿度,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抑制土壤呼吸,促进碳积累,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更有利于土壤碳管理。  相似文献   
94.
为实现华北平原夏玉米-冬小麦的高产及氮肥的高效利用,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氮肥减量及其与有机肥配施对夏玉米-冬小麦轮作体系内土壤硝态氮分布及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处理(CK)相比,施用氮肥增加了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生物量和产量,而在农民习惯施氮基础上减量1/3不会显著影响到生物量和产量。其中减氮配施有机肥(ONM)处理的周年总产最高,相比习惯施氮(CN)和减氮处理(ON)分别提高了1.85%和3.78%。处理CN的0~18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周年变化均值达502.7 kg hm^-2,分别是处理CK、ONM、ON的2.95、2.17、1.56倍。与处理CN相比,处理ONM显著降低了剖面(0~180 cm)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其中在夏玉米季和冬小麦季的降低幅度分别为18.1%~66.7%和37.3%~87.2%。处理ON和ONM相比处理CN,植株周年总吸氮量无显著性差异,氮肥利用率却得到了显著提高。其中处理ONM的周年氮肥利用最高,比处理CN提高了36.9%。综合分析,减氮与有机肥配施不仅显著降低了0~18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大幅度提高了氮肥利用率,且有助于增加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生物量及产量。  相似文献   
95.
谈农作物种子事故认定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法>的颁布实施,为处理种子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但由于种子是活的生命体,极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有不同的表现,因此,如何准确地认定种子事故,科学、公平、公正地处理种子纠纷是种子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产生种子事故和纠纷的原因除了假劣种子外,还有因天灾或农户管理不善造成的.下面分别谈一谈种子事故的认定和种子纠纷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96.
"三日不见青,两眼冒金星",青菜是上海地区最主要栽培和喜食的绿叶菜之一,是市民的当家菜,一年四季均有栽培与供应.上海地区青菜年播种面积达1.3万hm2以上,年上市量近50万t,青菜的栽培和供应不仅关系着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同时也关系着社会稳定.近年,随着设施叶菜生产基地工程的启动和建立、以及配套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青菜的种植面积得到了保证,优良品种得到了应用,栽培技术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为青菜的周年均衡供应、农民增收、社会稳定贡献了力量.  相似文献   
97.
北京市小龙门国家森林公园大型真菌名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市小龙门国家森林公园大型真菌资源丰富。在保护区内共采集标本212号,鉴定出47种,隶属于2个门、7个目、20个科、47个种。  相似文献   
98.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水华生消的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水库蓄水后,香溪河库湾成为富营养化敏感水域,水华大范围暴发,直接威胁流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用WASP生态动力学模型对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水华暴发的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合库湾2007年春季的监测资料,分析其水华生消机理,为水华防治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值较实测有一定滞后,且带有一定误差,一方面由于库湾水动力条件本身的影响,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硅营养的影响。从模拟结果来看,香溪河库湾发生大面积水华两次,第一次是三月下旬,第二次是四月上旬至中旬;若考虑库湾支流水华,则还有3月18日在高岚河GL、5月6-7日在XX00-XX01库段,以及支流平邑口PY、高岚河GL和屈原河QY的两次小范围水华,总共暴发四次。实测结果是库湾曾发生三次较明显的水华,第一次是2月25日在平邑口PY,第二次是3月25日-4月9日库湾大面积暴发,第三次是5月6-7日至当月中旬小范围暴发。  相似文献   
99.
为揭示不同萌发物候型茶树的休眠机制,以特早生茶树品种龙井43和中生茶树品种碧云为材料,利用钙黄素处理茶树茎段,检测越冬芽在休眠与萌发时期与其他器官的物质交流情况。利用同源比对鉴定胼胝质水解相关基因,并分析其序列特征及在冬季不同时期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越冬芽在茶树生长阶段和休眠阶段都存在着与着生茎段和母叶间的物质交流;从茶树越冬芽休眠形成到解除的不同时期,其物质交流存在"强-弱-强"的变化规律,但龙井43的与碧云相比存在较短的物质交流减弱时期;两种茶树的物质交流变化模式与鉴定到的茶树胼胝质水解正向调控相关基因CsGLU1的表达模式密切相关;启动子序列分析进一步证实CsGLU1启动子区有多个与激素信号以及低温和休眠响应相关转录因子结合的保守序列。茶树越冬芽在休眠和非休眠状态下都存在与茎和母叶之间的物质交流,且物质交流强弱与茶树越冬芽休眠状态改变密切相关。CsGLU1可能是参与胼胝质水解调控,改变茶树越冬芽物质交流水平,进而影响茶树休眠状态的关键基因。这对明确茶树越冬芽休眠状态变化和深入揭示不同萌发物候型茶树休眠机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陕南茶网蝽害虫的迅速蔓延严重威胁茶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周边茶区的安全,怎样才能彻底控制并消灭该害虫,需要各级政府迅速研究出台全面联防联控和彻底清除野生茶树和弃管茶园枝叶为越冬寄主并举的政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困扰产业健康发展的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