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0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1.
如何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平稳并轨以确保全国统一劳动市场的形成,保障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保障制度改革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还存在一些约束条件,主要是政治支持缺失,利益冲突显著;转轨成本巨大,基金收支失衡;补充机制滞后,体系发展受阻。为破解改革深化过程中的困境和难题,需要健全相关配套措施,打破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形成改革的联合动力;多项制度齐下,缓解收支压力;形成多层次、可持续的养老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2.
利用陕西省1987—2014年7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采用IPCC算法,估算了陕西省近30 a来森林碳储量和碳密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30 a陕西省森林碳储量和碳汇量均得到了显著的增加,森林碳储量呈现"缓升—急速上升"趋势,由1987年的121 Tg增加到2014年的238 Tg,净增117 Tg,年均增长率2.3%。特别是21世纪以来,森林碳汇作用最强,森林净碳汇量为85 Tg,对森林总碳汇的贡献为72.65%;森林年均碳汇量与森林采伐量呈负相关,表现为采伐量越大,对应碳汇量越小;不同起源森林碳储量、碳密度和碳汇能力呈现天然林远远大于人工林的特征,天然林是陕西省碳储量及碳汇的主要贡献者;不同森林类型中栎类、硬阔类和软阔类是森林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碳储量主要集中于面积比重较小的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碳密度与龄级呈正相关,表现为龄级越大碳密度越大。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5年1月至2006年4月朱日和地区20m气象塔的风速及PM10沙尘质量浓度资料,分析典型沙尘天气过程(沙尘暴、扬沙、浮尘)中近地层风速廓线及PM10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沙尘暴、扬沙发生发展过程中风速较大,梯度变化明显;浮尘天气风速相对较小,整个过程随时间均呈现出递增态势。沙尘天气结束后比开始前的风速均有所减小。沙尘暴期间PM10平均浓度在5436.38~10000μg/m3,扬沙天气发生过程中平均PM10质量浓度为1799.49~4006.06μg/m3,浮尘过程中PM10的平均质量浓度为1765.53μg/m3。  相似文献   
14.
以耧斗菜(Aquilegia viridiflora Pall.)中的两个品种(矮重品种和矮化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不同温度、干旱胁迫及不同盐胁迫对两种耧斗菜的影响,分析其发芽率、叶面积、胚芽、胚根长度等指标,探究温度、PEG处理及盐胁迫对2种耧斗菜种子的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具体结果如下:(1)耧斗菜矮重品种的种子在常温和5%PEG-6000的干旱处理下发芽率最高,为92%,其矮化品种在同等条件下发芽率仅为40%。(2)在两种耧斗菜种子中,耧斗菜矮重品种种子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在20%的PEG-6000干旱胁迫下依然可以发芽,而耧斗菜矮化品种种子在同等干旱胁迫下被抑制发芽和生长。(3)Na2SO4表现为0.3%浓度的溶液对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与CK组相比发芽率提高了14%,其他盐溶液则表现为抑制,且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5.
从梅花鹿鹿茸尖端组织全长cDNA文库中克隆了与骨形成和骨改建有关的一种新的骨生长因子BSPⅡ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及其在鹿茸尖端不同组织层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SPⅡ基因cDNA全长为1576bp,编码311个氨基酸。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N端信号肽及跨膜区,相对分子质量为34100,理论等电点为4.05,其一级结构中谷氨酸所占比例最高;二级结构元件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同源序列分析表明,梅花鹿与欧洲牛BSPⅡ氨基酸的相似性最高(93%);多重序列比对显示,此蛋白的N-端和68~215、265~308位谷氨酸富集区高度保守;系统进化树显示,在该基因座位上梅花鹿与马的亲缘关系较近,来源于同一个分化支。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的表达与鹿茸组织的矿化进程呈显著正相关,推测该基因在鹿茸组织矿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克隆出与鹿茸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全长序列,采用SMART技术构建了东北梅花鹿鹿茸尖端组织的全长cDNA文库.用SV Total RNA Isolation System试剂盒提取总RNA,以逆转录酶PowerScriptTM 反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然后通过LD-PCR合成并扩增ds cDNA.扩增产物经纯化、SfiⅠ酶切、过CHROMA SPIN-400柱去除小片段后,连接到SfiⅠ消化过的pDNR-LIB质粒载体中,最后用电转化法将重组质粒转化到E. coli DH5α内得到原始文库.经测定,构建的原始文库约含有2.56×10~6个重组子,插入片段多在0.5~2kb之间,平均插入片段长度约1.1kb,重组效率接近100%.结果表明,东北梅花鹿鹿茸尖端组织的全长cDNA文库已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7.
抗冻蛋白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冻蛋白自 196 4年发现以来 ,就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重视。它具有特殊的热滞活性 ,即使溶液的冰点低于熔点 ;它还能抑制冰晶的生长 ,特别是在较低的浓度下就有较高的重晶化抑制活性 ,保护生物免受冻害的影响。人们正试图分离和纯化高活性的抗冻蛋白 ,以应用于组织、细胞、胚胎和器官的低温保存 ;同时还进行抗冻蛋白基因工程的研究 ,期望能够改良某些生物的抗冻性能。介绍了已知抗冻蛋白的结构、抗冻机制和抗冻作用 ,并讨论了抗冻蛋白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及抗冻蛋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3种沙生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种消毒时间对沙冬青、老瓜头、甘草3种沙生药用植物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结果表明:消毒3min来消除非内生菌的影响,效果较好;同一植株分离出内生真菌的数量,以根部最多,其次是茎部,叶部最少.合并形态相同的分离物,分离出的124株内生真菌除24株无孢菌属外,经初步鉴定分属于13个属,卵形孢霉属(Oospora)和串珠霉属(Monilia)各占18.63%;交链孢霉(Alternaria)占12.96%;间毛孢霉属(Septosporium)占10.53%;镰孢霉属(Fusarium)占9.72%;而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束丝菌属(Ozonium)、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地霉属(Geotrichum)、亚大茎点菌属(Macrophoming)、丝核菌属(Rhizoctonia)分离数均小于5%.以4种植物病原菌为靶标菌,筛选出5株高活性拮抗菌株,抑菌带宽度达14.99mm.  相似文献   
19.
水霉病是一种常见的鱼类疾病,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中草药具有来源广、成本低、安全环保、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近年来,应用其防治水霉病成为研究热点。笔者阐明了水霉病病原菌的致病机制,归纳整理了38科、60种有效抑制水霉病病原菌中草药的抑菌效果、提取方法、有效成分和安全性,并分析了中草药对水霉病病原菌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黄连、前胡、羌活、川楝子、大黄、苦参、丁香、凤尾蕨、使君子和油茶饼等对水霉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显著;丙酮超声波法和水煎法是主要的提取方法;抑菌有效成分多为酚类和酮类;中草药对鱼类的有害影响小,安全性较高;提高鱼体的抗病能力和破坏水霉病病原菌菌体是中草药对水霉病病原菌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为减少传统农药使用过程中有机溶剂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药的使用效率,用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和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辅助球磨机械剥离并改性六方氮化硼(Hexagonal boron nitride,h-BN)得到氮化硼基载体.采用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