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7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6篇 |
农学 | 5篇 |
基础科学 | 6篇 |
6篇 | |
综合类 | 87篇 |
农作物 | 17篇 |
水产渔业 | 2篇 |
畜牧兽医 | 175篇 |
园艺 | 5篇 |
植物保护 | 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61.
62.
两种生物质炭对红壤团聚体结构稳定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烟秆炭和桑条炭对红壤团聚体结构稳定性和微生物群落丰度的影响,为培育结构稳定的红壤团聚体提供优质改良材料。【方法】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添加1%、2%、4%、6%土壤质量的烟秆炭(Y1、Y2、Y4、Y6)和桑条炭(S1、S2、S4、S6),对照(CK)无添加,4个月后采用筛分法对土壤团聚体结构(<0.25、0.25-0.5、0.5-1、1-2、>2 mm团聚体粒级分布,平均重量直径(MWD),>0.25 mm团聚体含量(R0.25)、团聚体破坏率(PAD))进行分析,采用微生物稀释平板法测定土壤真菌、放线菌、细菌数量。【结果】施入生物质炭后,水稳性团聚体发生显著变化。Y4和S4处理下,0.5-1 mm团聚体较对照显著增加61.0%和43.6%;Y1和S2处理,0.25-0.5 mm团聚体较对照显著增加40.8%和27.1%,<0.25 mm的团聚体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9.2%和8.4%;Y2和S2处理的MWD表现一致,均较对照显著提高10%以上,Y1和S2处理R0.25较对照显著提高31.4%和28.7%,Y6和S6处理PAD显著降低22.0%和18.2%;土壤真菌、放线菌、细菌数量均显著增加,Y4和S4处理微生物群落最丰富;烟秆炭处理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MWD、R0.25)和土壤微生物之间存在显著和极显著相关性,尤其与真菌(R2=0.89, P=0.030; R2=0.86, P=0.039)和放线菌(R2=0.87, P=0.035; R2=0.90, P=0.021)相关性更显著;PAD随真菌数量的增加而极显著降低(P<0.01),随放线菌和细菌数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结论】烟秆炭和桑条炭均能促进大团聚体(0.25-1 mm)的形成,提高红壤团聚体结构稳定性,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烟秆炭改良效果优于桑条炭,以2%-4%添加量为宜。 相似文献
63.
根据土源性寄生线虫体外发育期间受温度、湿度、季节和宿主动物影响的原理,采用电子计算机对上述四因子和食道口线虫从卵发育到侵袭性幼虫速度、数量进行回归分析,制定出模拟模型,设计出了在牧地上该种线虫从卵发育到侵袭性幼虫数量预测预报公式,用该公式和气象资料计算出的侵袭性幼虫季节消长曲线,与牧地上宿主羊体内成虫数量消长曲线相一致,初步显示可以采用气象资料和计算机预测牧地上粗纹食道口线虫侵袭性幼虫量的季节动态,从而为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4.
同一克隆两个不同变异体的伊氏锥虫在兔体内抗原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伊氏锥虫在兔体内感染后期抗原变异的情况及较同一克隆不同变异体锥虫在兔体内抗原变异情况,用伊氏锥虫安徽株单虫克隆ShTat1.2感染兔,在兔体30天中每隔3天及感染后51、54、57天(兔58天死亡)分离兔血中锥虫并克隆,获得13个克隆锥虫群体,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ABC酶标记试验鉴定为10个抗原性互不相同的抗原变异体(Variable Antigen Type,VAT),其中早期(感染锥虫3 相似文献
65.
66.
灭莠地膜是由普通塑料薄膜加压都尔而成的一种新型带药地膜,它兼有除草和壮苗增产的特点,为了验证该药膜的除草增产效果,我们于1998年4月做了试验示范,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试验方法示范地点设在周矶办事处,棉花品种为鄂抗3号,4月21日播种(... 相似文献
67.
伊氏锥虫在我国流行面广,因而地理株众多。在进行免疫诊断时,已发现用某株锥虫制成的抗原对其他株锥虫病的诊断出现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均一的现象[’1。王祥生等用异种锥虫进行了交叉兔疫试验’‘’。有关不同株锥虫之间交叉免疫保护试验,还未见有人研究,本试验对此作了初步探讨。材料与方法】.虫株新疆骆驼株(XJCA)和安徽水牛株(AHB)均为本实验室液氮保存。2.试验动物昆明系小白鼠30只,体重20g左右,雄性。购自上海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乙。3.抗原制备保存于液氮中锥虫取出复苏后经小白鼠继代,大白鼠扩增后,按an-ham等(1… 相似文献
68.
69.
70.
锥虫的抗原变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二十世纪初,寄生虫学家就注意到,感染锥虫后的动物,早期阶段出现连续的虫血症波动现象,而且各虫血症期具有不同的抗原群体锥虫。此后,用克隆群体的锥虫接种到实验动物身上,发现单个锥虫也具有不断改变抗原而逃避宿主兔疫的能力,这就是锥虫一个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抗原变异现象。锥虫可以在实验动物身上继代,同样产生抗原变异,这为实验室研究提供了可能;锥虫的冷冻保藏和体外培养技术的建立,使抗原变异的研究更加方便;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将锥虫抗原变异的研究不断推向深入,不仅对控制推虫病十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