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6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H.11648麻组培苗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生长调节剂对诱导愈伤、不定芽的分化、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S+0.5 mg/L 2,4-D+4.0 mg/L 6-BA+0.5 mg/L NAA+3%蔗糖+0.23%植物凝胶(pH值5.8)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为佳;在MS+3.0 mg/L 6-BA+0.3 mg/L NAA培养基中,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率最高;将小苗移栽至基质配比为土壤∶椰糠=2∶1的育苗盆中,成活率达96%。  相似文献   
22.
研究环境规制下生猪养殖生产效率能够衡量生猪产业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状况。本文将污染物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采取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对环境规制下我国29个大规模生猪生产省份的养殖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并给出了改善途径。结果表明:2011——2016年我国大规模生猪虽然呈现缓慢上升态势,但整体上仍有待提高,除上海、山东、湖南、海南、四川、云南外,其余省份均需要改善投入和产出来优化生产效率;资源过度消耗和污染物过量排放是环境规制下大规模生猪养殖生产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是环境规制下大规模生猪养殖生产效率改善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3.
雨季是剑麻园内杂草生长的高峰期,为了揭示剑麻园雨季杂草的群落多样性规律,找出剑麻园雨季杂草的优势种群,为剑麻园杂草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择在雨季对广东湛江的一个剑麻园进行杂草调查,运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分析杂草的多样性。结果显示:剑麻园的杂草有7科12属12种,主要的杂草为菊科(占比50%)。唇形科、豆科、防已科、海金沙科、蓼科、禾本科都是单属单种出现,每个科占比8.3%。鬼针草(Bidens pilosa)、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和含羞草(Mimosa pudica)是剑麻园雨季杂草中的优势种,重要值分别为36.83%、17.73%、12.29%。鬼针草是最主要的优势种,其盖度达到52.22%。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的重要值不大(4.34%),但其危害严重。剑麻园雨季杂草的群落多样性水平较低,各杂草物种均匀交错分布。建议在剑麻田间管理时,应考虑到杂草群落多样性的保护,控制剑麻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防止个别优势种的暴发而对剑麻产生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24.
[目的]建立高效制备咖啡炭疽菌原生质体及聚乙二醇(PEG)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的方法,为开展咖啡炭疽菌的致病分子机理研究打下基础.[方法]以咖啡炭疽菌野生型菌株BSC2-2为试验材料,通过PEG介导原生质体转化法将含有氯嘧磺隆标记和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GFP)的质粒pCB1532-G转入BSC2-2原生质体中,对获得的转化子进行遗传稳定检测、PCR分子检测和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结果]BSC2-2对氯嘧磺隆的耐受浓度为200.0 mg/L.最佳遗传转化体系为:28℃下用2.5%裂解酶酶解BSC2-2菌丝2 h,收集原生质体,再经MTC缓冲液冲洗重悬后将质粒pCB1532-G转入原生质体,在RM培养基中混匀再生,获得转化子.GFP基因的PCR扩增和分生孢子荧光观察结果表明,GFP基因已成功插入并整合到咖啡炭疽菌BSC2-2基因组中.转化子与野生型菌株在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及致病力上无明显差别,表明GFP基因在咖啡炭疽菌BSC2-2基因组中稳定遗传.[结论]成功建立了PEG介导的咖啡炭疽菌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与野生型菌株在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及致病性上无明显差别的转化子,为后续研究咖啡炭疽菌的基因功能和致病机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5.
对收集的24个芦笋品种进行ISSR分析。结果表明:共计获得98个扩增位点,多态性位点74个,占总扩增位点数的75.61%。每条引物平均扩增位点数为10个。采用NTSYS2.1软件进行相似系数分析,建立聚类图,在阈值为0.771可以把中国、日本、意大利和美国等4个国家的品种区分开来,但是荷兰和美国的品种却聚为一类。主成分分析结果与相似系数分析结果基本上一致。  相似文献   
26.
橡胶树红根病是我国分布最广、危害最重的橡胶树根部病害。为明确我国海南和云南地区橡胶红根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十字交叉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并测定了10种不同杀菌剂对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病原菌在玉米+橡胶根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对温度、pH等适应范围广,温度在13~31 ℃,pH在3~10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 ℃,多数菌株最佳pH为7~9,且能利用多种碳氮源;不同的碳源中,果糖、半乳糖、麦芽糖、葡萄糖和甘露糖较适合该菌的生长;在供试氮源中,菌丝在酪氨酸、牛肉浸膏的基础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在色氨酸和尿素的基础培养基上生长最慢;光照对病菌有抑制作用,黑暗有利于菌丝生长;菌丝的致死温度为47 ℃,10 min。不同地区的病原菌株间药剂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戊唑醇抑菌效果最好,其EC50为0.0312 μg/mL,其次为嘧菌酯、十三吗啉、咪鲜胺和腈菌唑,EC50分别为0.5581、0.6759、1.3763和1.5603 μg/mL。  相似文献   
27.
由镰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alcatum Went.)引起的甘蔗赤腐病是甘蔗上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在病害流行季节能导致严重的产量损失。为了解甘蔗赤腐病原对杀菌剂的敏感性,本研究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毒力。结果表明,11种杀菌剂对甘蔗赤腐病菌的毒力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戊唑醇、丙环唑、咪酰胺、苯醚甲环唑、多菌灵等5种药剂对甘蔗赤腐病菌菌丝体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C50值介于0.227~0.818 μg/mL。其对应EC95值也都小于12 μg/mL,介于1.416~11.339 μg/mL。就敏感性而言,4株赤腐病菌菌株对多菌灵的b值在11种杀菌剂中均为最大。由此表明,甘蔗赤腐病菌对多菌灵的剂量反应变化比其它几种杀菌剂均要敏感。  相似文献   
28.
剑麻斑马纹病是剑麻生产中具有破坏性的一种真菌病害。本研究从Gen Bank(http://www.ncbi.nlm.nih.gov/nucest)中随机下载10 525条寄生疫霉EST序列,经过去冗余处理后得到5 519条无冗余EST。利用MISA(MIcro SAtellite identification tool)软件进行SSR发掘,从中共搜索到199个1~6碱基SSR,其中三核苷酸重复基元类型最多,共鉴定到55个,占SSR总数的27.6%;其次是二核苷酸重复基元类型和单核苷酸重复基元类型,分别鉴定到51和47个,各占所鉴定SSR总数的25.6%和23.6%。进一步分析表明,AG/CT二核苷酸重复基元类型为优势重复类型,占二核苷酸SSR总数的76.5%。而AAG/CTT和AGC/CTG 2个基元类型在三核苷酸中出现频率最多,分别为15和11次,分别占三核苷酸SSR总数的27.3%及20.0%。从鉴定的199个SSR中,选取含有SSR的合适区段设计了22对引物,并通过18个剑麻斑马纹病菌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了评价,结果只有其中9对引物能从剑麻斑马纹病菌基因组DNA中有效扩增,其扩增移效率为40.9%。由此表明,利用此方法来开发剑麻斑马纹病菌的分子标记具有可行性,只是存在一个转移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29.
以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氢酶(CAT)等5种防御酶作为植物抗病性反应指标,研究生防菌TB2和甘蔗赤腐病病菌对甘蔗植株抗病相关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先接病原菌后喷施生防菌TB2、先喷施生防菌后接病原菌、病原菌处理、生防菌处理等处理后,与植物防御抗病相关的PPO、POD、SOD、PAL、CAT防御酶活性均比对照组高,表明TB2和赤腐病菌均能诱导甘蔗叶片中的防御酶活性增强;先喷施生防菌后接病原菌的防御酶活性比同期先接病原菌后喷施生防菌的高,说明TB2诱导能力强于赤腐病菌。两者共同处理的甘蔗叶片中5种防御酶活性高于单独处理。可见TB2和赤腐病菌共同诱导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30.
为了筛选有效防治药剂,在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原药对橡胶树白根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戊唑醇、腈菌唑、丙环唑、抑霉唑、三唑酮、咪鲜胺、嘧菌酯、十三吗啉8种药剂对橡胶树白根病菌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抑菌效果较好,其EC50在0.017 7~6.013 6μg/m L,其中戊唑醇的毒力最强,EC50为0.017 7μg/m L;腈菌唑、丙环唑、抑霉唑的抑制作用较强,其EC50分别为0.027 8、0.045 6和0.077 3μg/m L。甲基托布津抑菌效果最差,EC50为41.299 0μg/m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