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畜牧兽医   2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用内源法和外源法对 FLL/BLV 传代细胞24~70代中的28个代次39份样品进行了逆转录酶(下称酶)活性测定.结果,外源法计数(cpm)比内源法高3.5~10倍以上;培养上清和细胞均有较高的酶活性;不同收毒期的酶活性大小为144小时>120小时>72小时>96小时;细胞长成50%以上单层后,连续收毒换液,可较常规一次性收毒多收集三倍量酶活性高的培养上清;随着代数增加,酶活性逐渐增大,以61~70代为最高.  相似文献   
12.
牛白血病病毒(BLV)接种家兔可产生 BLV 抗体;FLK/BLV 细胞株以静脉接种为最好;感染家兔细胞数不应低于8×10~6个;不同品种的家兔在感染性上无明显差别:BLV阳性兔复归绵羊和家兔可使少数绵羊产生 BLV抗体,而对家兔则无反应.  相似文献   
13.
14.
从牛白血病病毒(BLV)传代绵羊肿瘤组织中提取了肿瘤细胞相关抗原(TAA),它在聚丙烯酰胺电脉中出现一条带,分子量为73500,主要存在于肿瘤细胞胞膜。经动物接种和血清学试验等证实,TAA 具有抗原性和反应原性,与 BLV 抗原无交叉反应。建立了检测血清中抗 TAA 抗体的 ELISA 方法和用抗 TAA 相应抗体的 F(ab′)_2片段标记物检查组织和血液中肿瘤细胞的免疫组化法,为进一步提高肿瘤细胞诊断及研究肿瘤细胞的病理发生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16.
我们用病牛的病料进行了牛白血病病毒的分离,对直接白细胞培养的第一代的培养物及单层细胞培养物第二代及第四代的培养物,作电子显微镜下的观察,均见到了C型病毒粒子,其形态与结构典型,与国外报道的牛白血病C型病毒粒子完全一致。 使用我们分离的牛白血病病毒试制的抗原,进行抗原测定,与美国、日本抗原的结果一致。 使用分离病毒的同一病料接种的绵羊,抗体检查14/16呈阳性反应,6/10的试验羊的白细胞培养物见到了C型病毒粒子,试验羊大部发病死亡,呈典型的牛白血病病变。 上述试验结果说明我们成功地分离到牛白血病病毒。  相似文献   
17.
地方流行性牛白血病病毒(BLV)感染绵羊胎肺细胞已至第65代。在传代过程中,与国外带毒细胞株——FLK/BLV(下称国外株)进行了多项对比试验。结果,除对裸鼠致癌性有明显不同外,其余各项试验结果均与国外株一致:电镜下见有BLVC型病毒粒子、有较好的抗原性、200个细胞即可感染绵羊、在指示细胞中能形成合胞体和有明显的BLV逆转录酶活性。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广泛。早在1930年Sckalk和Kawn报导,在美国North Dokoto的三周令以下的雏鸡发生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并分离到病原体。1936年Beach等人证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与喉气管炎病毒是不同的。Beandette和  相似文献   
19.
20.
过去,猪弓形体病多被误认为“疑似猪瘟”、“疑似流感”或“无名高热”呈散在发生、养猪稠密地区常呈爆发形式。由于缺乏简便易行的特异性的诊断方法,致使无法搞清本病的流行情况,有的疫情又被误诊,因此,也就无法采取有效的防制措施,造成猪只大批死亡,给养猪业带来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