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79篇 |
免费 | 133篇 |
国内免费 | 44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42篇 |
农学 | 495篇 |
基础科学 | 635篇 |
615篇 | |
综合类 | 3870篇 |
农作物 | 608篇 |
水产渔业 | 484篇 |
畜牧兽医 | 1975篇 |
园艺 | 678篇 |
植物保护 | 2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6篇 |
2023年 | 219篇 |
2022年 | 263篇 |
2021年 | 265篇 |
2020年 | 206篇 |
2019年 | 321篇 |
2018年 | 313篇 |
2017年 | 196篇 |
2016年 | 239篇 |
2015年 | 230篇 |
2014年 | 477篇 |
2013年 | 425篇 |
2012年 | 461篇 |
2011年 | 468篇 |
2010年 | 491篇 |
2009年 | 484篇 |
2008年 | 416篇 |
2007年 | 401篇 |
2006年 | 405篇 |
2005年 | 385篇 |
2004年 | 390篇 |
2003年 | 331篇 |
2002年 | 297篇 |
2001年 | 296篇 |
2000年 | 240篇 |
1999年 | 236篇 |
1998年 | 174篇 |
1997年 | 159篇 |
1996年 | 163篇 |
1995年 | 147篇 |
1994年 | 152篇 |
1993年 | 125篇 |
1992年 | 140篇 |
1991年 | 99篇 |
1990年 | 119篇 |
1989年 | 130篇 |
1988年 | 72篇 |
1987年 | 78篇 |
1986年 | 46篇 |
1985年 | 45篇 |
1984年 | 27篇 |
1983年 | 43篇 |
1982年 | 34篇 |
1981年 | 25篇 |
1980年 | 16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10篇 |
1975年 | 5篇 |
1964年 | 5篇 |
1963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51.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转基因作物已逐步从实验室研究阶段走向大面积的生产应用,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则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与养蜂业密切相关。虽然转基因蜜蜂的生产应用为时尚早,但转基因作物的大量种植,给蜜蜂的安全带来了隐患,也使得蜂产品中可能掺入转基因成分。及时评估转基因植物对蜜蜂的影响不仅有助于保护养蜂业,也有助于减轻甚至避免由转基因植物带来的生态风险。欧盟和日本对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的谨慎态度,使得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为一个新的贸易壁垒。我国养蜂业应尽早应对,研究完善涉及转基因植物的蜂产品生产制度及建立相应的检测标准。 相似文献
952.
智能植保机械专题数据库设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传统植保机械不仅机械化、自动化、精确化程度不高,而且施药效率较低下,浪费的农药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因此研究智能化植保机械迫在眉睫,以减少防治成本,提高农药使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在分析植保机械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智能植保机械分析了建立数据库的必要性,开发完成了包括气象数据库、林木病虫害管理数据库、植保机械数据库、气候条件与喷施农药决策系统、植保机械作业决策系统在内的智能植保机械专题数据库,为科学合理地利用气候条件,提高林木病虫害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53.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种以神经元发生进行性变性和坏死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性疾病,其普遍特征是错误折叠蛋白质的积累和线粒体损伤。线粒体作为细胞能量产出的中心,是神经元的主要能量来源,对维持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受损的线粒体导致细胞中的三磷酸腺苷(ATP)供给不足和氧化应激损伤,甚至引起细胞死亡。线粒体自噬是细胞通过自噬-溶酶体途径选择性地清除衰老或受损线粒体的过程,是线粒体质量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细胞稳态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诸多研究表明,线粒体自噬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不可分,激活线粒体自噬或改善线粒体自噬异常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错误折叠蛋白积聚导致的神经损伤。笔者就线粒体自噬的发生机制、线粒体自噬的调控及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4.
小兴安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DOC化学光谱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兴安岭地区选取天然沼泽(兴安落叶松沼泽)、排水造林40a的人工林湿地、由湿地开垦40a的农田、湿地垦殖后弃耕地(弃耕40a)4种样地,研究小兴安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化学光谱特性。结果表明,在垂直剖面上,排水造林湿地、农田、弃耕地以及天然沼泽的土壤DOC含量均从表层向下逐渐减少,在土壤表层0—10cm,DOC含量关系为:天然沼泽排水造林湿地弃耕地农田(p0.05),在其他深度上,差异不显著(p0.05)。DOC化学光谱特性表现为DOC中芳香族类化合物(SUVA254)、DOC中腐殖质所占比列(C/C)、DOC中腐殖酸与富里酸比例(E4/E6),在垂直剖面上逐渐递增。总体上,DOC化学光谱特性大小关系为:天然沼泽弃耕地排水造林湿地农田。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SOC的含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出现逐渐递减的规律,在垂直剖面上,天然沼泽SOC的含量大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4种类型土壤DOC占SOC的比例(DOC/SOC)在垂直剖面上无明显变化规律。天然沼泽湿地DOC/SOC只在土壤表层大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p0.05)。 相似文献
955.
956.
957.
958.
959.
为了探明钾肥在砂质黄潮土上对大豆的肥效,从1980年夏季开始,进行了盆栽试验,并在新郑及郑州市郊等基点进行田间试验,现将两年来的初步结果,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