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8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31.
通过对乌柳在露天同等环境条件下,对插穗进行沙藏处理与不做任何处理直接扦插对比试验技术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直接扦插较沙藏催根后扦插成活率高,更能产生效益。  相似文献   
32.
猕猴桃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营养源泉,同行评审的营养杂志《今日营养》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论文的作者,来自伊利诺伊大学的营养学教授发现,除了其抗氧化的好处,猕猴桃还对消化道以及皮  相似文献   
33.
研究了苜蓿、玉米和大豆3种茬口对缓解连作大豆危害的效果。结果表明:苜蓿茬连作2年和3年大豆产量比玉米茬连作2年和3年大豆产量分别增加8.4%、6.6%,比3年和4年连作大豆产量分别极显著增加26.7%和27.5%;  相似文献   
34.
利用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测定法获取了奥林达夏橙完整果实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值(350~2 500nm),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单果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与光谱的无损检测数学模型,同时对不同建模光谱范围和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模型预测准确性和可靠性等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校正模型在1447~1 777 nm波...  相似文献   
35.
采用D310试验设计研究植物激素KT、NAA和蔗糖三因子对生姜茎尖初代培养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MS培养基中KT、NAA、蔗糖浓度对生姜茎尖成活率均有显著影响 ,由此建立的三元二次数学模型 y =5 7 5 6 - 4 95x1- 6 37x2 - 7 2 5x3- 5 81x21- 7 5 7x22 - 9 19x23-1 6 3x1x2 - 4 91x1x3可充分反映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对模型解析知 ,对生姜茎尖成活率的影响以蔗糖最大、NAA次之 ,KT最小 ,KT与蔗糖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互作效应 ;KT在 1 86mg/L、NAA在 0 2 9mg/L、蔗糖在 2 2 12g/L范围内 ,生姜茎尖成活率随其浓度的增加而提高 ,超过该范围生姜茎尖成活率下降 ;该试验条件下 ,使生姜茎尖成活率超过 70 %的技术措施为 :KT 1 5 9~ 2 4 9mg/L、NAA0 2 3~ 0 4 3mg/L、蔗糖 2 1 0 8~ 2 8 6 2g/L。  相似文献   
36.
采用D310试验设计研究植物激素KT、NAA和蔗糖三因子对生姜茎尖初代培养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MS培养基中KT、NAA、蔗糖浓度对生姜茎尖成活率均有显著影响 ,由此建立的三元二次数学模型 y =5 7 5 6 - 4 95x1- 6 37x2 - 7 2 5x3- 5 81x21- 7 5 7x22 - 9 19x23-1 6 3x1x2 - 4 91x1x3可充分反映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对模型解析知 ,对生姜茎尖成活率的影响以蔗糖最大、NAA次之 ,KT最小 ,KT与蔗糖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互作效应 ;KT在 1 86mg/L、NAA在 0 2 9mg/L、蔗糖在 2 2 12g/L范围内 ,生姜茎尖成活率随其浓度的增加而提高 ,超过该范围生姜茎尖成活率下降 ;该试验条件下 ,使生姜茎尖成活率超过 70 %的技术措施为 :KT 1 5 9~ 2 4 9mg/L、NAA0 2 3~ 0 4 3mg/L、蔗糖 2 1 0 8~ 2 8 6 2g/L。  相似文献   
37.
秋水仙素在植物体细胞染色体加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本文概述了秋水仙素在植物染色体加倍育种中的应用,探讨了秋水仙素体细胞染色体加倍法的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并简述了多倍体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38.
我国西南地区的柑桔园多分布于低山丘陵地带,地理和土壤性质差异较大,研究其土壤氮素营养的空间变异特性,可以为实施山地果园土壤养分精准管理和变量施肥提供依据.以重庆忠县拔山镇杨柳村柑桔园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理统计学方法,在微尺度下对其土壤碱解氮含量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尺度下,土壤碱解氮含量在采样区内呈比较简单的斑块状分布,相同性质斑块与丘陵缓坡土被连续分布区和小山丘土被不连续分布区范围相当;土壤碱解氮含量在坡体垂直方向的变异性较强,在坡体水平方向上的变异较弱,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半方差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较好地符合指数模型,在步长间隔15 m下,土壤碱解氮含量具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块金系数达0.182,空间相关距离达80m,结构性因子是影响其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普通Kriging插值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碱解氮的空间分布表现为条带状和斑块状分布,高值斑块区的分布与地势相对低洼的地形部位相吻合,地形是影响土壤碱解氮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9.
【目的】通过有机肥替代等养分化肥对椪柑生长、产量、品质及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提出适宜的有机肥替代量,为柑橘化肥减量与提质增效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年生枳砧台湾椪柑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FP)、有机肥替代氮、磷、钾肥的比例分别为10%、25%、18%(T1)、有机肥替代氮、磷、钾肥的比例分别为15%、38%、27%(T2)、有机肥替代氮、磷、钾肥的比例分别为20%、51%、36%(T3)、有机肥替代氮、磷、钾肥的比例分别为30%、76%、54%(T4),共6个处理,除CK外,各施肥处理的氮、磷、钾养分一致,2019—2020年连续两年系统研究等养分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椪柑当年生叶片、花、果等的干物质量积累、产量与品质、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碳排放与硝态氮淋失的影响。【结果】(1)两年试验施肥处理的椪柑春、秋梢叶片,花和果实的干物质量变化趋势类似,即随有机肥替代比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总体上T1和T2处理更有利于叶片、花和果干物质量的积累。2019和2020年各有机肥替代处理的产量分别较FP处理增加了7.2%—26.4%和2.0%—36.9%;(2)与FP相比,2020年各有机肥替代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显著增长了7.4%—9.8%,其他品质指标也有提升,且以T2和T3处理的效果较好;(3)2020年各有机肥替代处理的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较FP分别显著提高了4.6%—12.6%和16.4%—25.1%;(4)与FP相比,有机含量替代处理的土壤碳排放通量平均提高了20.1%、土层硝态氮含量减少了13.9%,且随有机肥替代比的增加,硝态氮向深层土壤的迁移量越小;(5)通过主成分分析及对主要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各处理得分从高到低顺序为T3、T2、T4、T1、FP、CK。【结论】本试验条件下以T3处理效果最佳,兼顾树体生长发育、土壤良好理化特性和果实优质丰产,并能一定程度减轻土层硝态氮淋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40.
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综合得分评判不同种类有机(类)肥料替代化肥的肥效,来明确不同有机(类)肥料替代化肥对椪柑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情况,为柑橘科学减施化肥、合理增施有机(类)肥料及其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以15年生枳砧台湾椪柑为试验材料开展田间试验,设置单施化肥(CK)、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T1)、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T2)、烟茎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T3)、复合微生物肥料替代化肥(T4)和菜粕饼肥替代化肥(T5)共6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椪柑的生长发育、生理特性和产量、品质等的影响与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各有机(类)肥料处理的枝梢、根系生长总体上优于CK,以T3和T4处理的效果最佳,其中T3处理的总根长和根数分别比CK增加了24.8%和35.8%;且T2和T3处理改善根系分布比例的效果较好;各有机(类)肥料处理的果实干物质量比CK增加了20.2%~25.9%,以T2处理最大;5月椪柑根系活力最高,9月较小,以T2和T3处理的根系活力较强;椪柑叶片和果实的氮、磷、钾含量以T3和T4处理相对较高;2019、2020年均以T3处理的单果重最高,且各有机(类)肥料处理的产量分别比CK增加了19.4%~26.9%和23.1%~34.0%,且分别以T3和T2处理相对较高;各有机(类)肥料处理的椪柑果实外观品质比CK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且以T2和T3处理相对较好;有机(类)肥料处理的果实内在品质均比CK有所提升,总体上以T2和T3处理的果实品质较好。各处理的主成分综合得分大小顺序为T3>T2>T5>T1>T4>CK,即各有机(类)肥料处理的肥料效应比CK效果好,尤其以T3处理相对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