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1.
12.
浅谈大田县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县开展政策性水稻保险工作取得显著的成效。该文总结了大田县推进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的意义、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今后完善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佳禾 336 是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采用本院选育的早稻品种佳辐占为母本,与自主选育的优质大粒品种佳辐 42 进行杂交,再与引进的优质稻品种粤禾丝苗复交,经多年多代选育而成的优质、抗病常规籼稻品种。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生育期适宜、农艺性状表现良好、稻米品质优及主要病害发生较轻等特点,于 2023 年 8 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闽审稻 20230030,适宜在福建省作晚稻种植,也可在闽南地区作早稻种植。介绍了佳禾 336 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再生稻根干物质量及根系活力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施N水平、不同品种再生稻根干物质量及根系活力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 ,再生稻头季稻产量与根系干物质量及根系活力密切相关 ;再生稻再生分蘖的生长发育依赖于头季稻残留的根系 ,再生季稻穗数及产量与头季稻成熟期和再生季稻齐穗期的根系机能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 ,并与芽肥施用量呈抛物线形相关 相似文献
15.
水稻库源遗传生理学研究──Ⅳ 几个不同历史阶段主栽水稻品种N素的吸收、运转与分配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结果初步明确:1.在相同的土壤条件、生态环境和栽培技术条件下,矮秆品种与籼型杂交稻组合产量比高秆品种高,光合产物积累多,N素的吸收积累也较多。N素积累量增加幅度与干物质增加幅度大致同步。N素的吸收积累90%左右皆依赖于齐穗前的积累,不同历史阶段主栽品种积累量差异很大;齐德后各品种N素的吸收积累量差异不大,一般占总积累量的10%左右。2.较高产的籼型杂交稻与矮秆品种所吸收的N大部分积累在叶部,这对稻株增加光合能力、提高光合生产力有利。齐穗前积累N素较多的品种与器官齐穗后转移再利用的数量与比例也较大,构成籽粒N素积累量的比例也较大。 相似文献
16.
再生稻超高产库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调查分析不同产量水平再生稻的产量库的结构特征表明,在4个产量构成因素中.再生稻头季以每穗粒数与产量相关最密切,对产量的贡献率最高(0.7850);再生季则以穗数与产量的相关最密切,对产量的贡献率最高(0.6842)。再生稻超高产库特征是具有较大的库容量,再生稻无论头季还是再生季,库容量对稻谷产量的贡献均远大于结实率;每平方米总颖花数对库容量的贡献大于粒重;对每平方米总颖花数的贡献,头季是每穗粒数大于单位面积穗数,再生季则是单位面积穗数大于每穗粒数。再生稻要获得高产,头季应主攻大穗,而再生季则应培育多穗,以形成巨大的库容量。 相似文献
17.
一、水稻抛秧机的抛栽效果水稻抛秧机是利用离心力原理将秧苗甩出去,秧苗借助土索重量,根朝下、叶朝上栽植入泥,在抛秧机正后方形成一个扇形抛秧带。它具有保证密度、带土浅栽、稻株呈“满天星”式分布,早发快长,而且省工、省力、增产增收等特点。据1996年试验:机抛亩产485.1kg,比手插(438.4kg)增产10.7%,比机插(424.gkg)增产13.8%;每平方米德数分别比手插,机插多8.9%、8.0%9每穗粒数比手插多1.5粒,比机插少4.5粒(表及)。增产原因主要是抛秧相互遮荫少,返青快,分蘖早,有效穗多,光合结构配置合理,每平方… 相似文献
18.
应用不同播种方式和灌溉方法研究了孔穴塑盘育秧实用技术,结果表明:1)土种分播每孔穴4~5粒芽谷,播后浸润沟灌,出苗穴率和成苗效率较高,土种混播或泥浆播种,虽较省工,但成苗率不如土种分播;播后淹灌或浇灌,易引起烂种烂芽,2)每盘播80g芽谷以下随播种量增中空穴减少,播种量超过每盘80g芽谷虽空穴减少,但秧苗素质下降,3)床土混土重0.5%的NPK营养剂有利于培育强壮秧苗,不添加NPK营养则秧苗较弱 相似文献
19.
20.
为探索再生稻机械化生产中头季机割高度对再生分蘗生育的影响,设置头季机割高度试验,结果表明:(1)再生分蘗由头季稻桩上的茎生腋芽萌发而来。头季采用低桩机割(割桩高度12cm),割去倒2、3节腋芽,再生季成穗分蘗为倒4、5节腋芽萌发的分蘗及其子蘗,成穗数较多,穗子较大,晚育晚熟;(2)头季采用高桩机割(割桩高度35cm),出现2类株行,其中一类有70%株行,稻桩保留全部茎生腋芽,但以倒2、3节腋芽萌发的分蘗为主,子蘗少,成穗数较少,穗子较小,早育早熟;另一类有30%株行,稻桩遭收割机链轨碾轧,于距地表高15cm左右较细弱的部位折损,倒2、3节腋芽失活,再生季成穗分蘗为倒4、5节腋芽萌发的分蘗及其子蘗,与低桩机割株行类似,穗子较大,晚育晚熟,但两类株行成熟期相距15d,收获顾此失彼;(3)再生稻头季地上部有6个节间,其中着生倒4、5节腋芽所属的2个基部节间粗短坚硬,距地表高(5±2)cm;着生倒2、3节腋芽所属的中部节间细长脆弱,弯曲力矩大,遭收割机链轨碾轧或大风雨袭击时最易折损。头季低桩机割的适宜割桩高度是基部2个节间高度加5~8cm保护段,即距地表高12~15cm,过低将伤及倒4、5节腋芽,过高则出现两类株行,熟期参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