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21.
基于牧民的角度,采用问卷形式,对西部少数民族牧区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牧区草畜矛盾尖锐、草地退化普遍,牧民生产设施薄弱、生产技能缺乏、生产方式传统,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治安、村容较差,民主意识不强是牧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经济发展滞后、资源环境约束、生产投入不足、牧民素质不高和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惯是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2.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是改善农田生态系统安全状况、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针对多数综合评价研究中存在信息屏蔽和主观性的问题,在界定耕地生态安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物元分析方法和改进的熵值法对我国耕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1996-2010年我国耕地生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等级经历了"临界安全-较安全"的演变历程,但2010年"较安全"等级关联度很弱;(2)单位耕地化肥负荷、人均耕地面积、单位耕地农药负荷、土地垦殖率、水土流失程度等是耕地生态安全等级提升的关键制约因素。为了促进耕地生态安全等级不断提升,需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土地利用监督管理,降低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程度。基于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能更准确地反映农田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物元分析方法可以揭示单个评价指标的分异信息和综合评价结果的中间信息、挖掘耕地生态安全存在的具体问题,适合用于耕地生态安全的评价。 相似文献
23.
耕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及障碍因素诊断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从投入强度、利用程度、产出效果和持续状况四个层面构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分析了1994-2008年河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及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1994-2008年河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1994-1999年为波动阶段;2000-2003年为平稳阶段;2004-2008年为上升阶段;(2)1994-2008年河北省耕地集约利用的障碍因子主要为人均耕地、劳力投入、复种指数、地均产量、劳均产值和非农指数。从长远来看,人均耕地和劳力投入的障碍度呈上升趋势,非农指数的障碍度呈下降趋势。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提高耕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4.
基于熵权可拓物元模型的耕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是改善耕地生态系统状况,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在界定耕地生态安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熵权可拓物元模型,并以四川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08年四川省耕地生态安全水平呈逐步改善态势,但2008年"较安全"等级关联度很弱;(2)单位耕地农药负荷、单位耕地化肥负荷、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垦殖率、水土流失程度等是耕地生态安全等级提升的关键制约因素。因此,为了促进耕地生态安全等级不断提升,需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25.
从农村居民视角诊断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为提高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构建了基于农村居民视角的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测度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IPA法与问卷调查法分析了江苏省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视角下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由生态环境满意度因子、景观环境满意度因子、居住环境满意度因子、自然环境满意度因子共同解释;江苏省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测度值达到3.393 2,绩效总体上处于“良好”水平;影响江苏省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高低的主要因子包括社区卫生厕所、防灾减灾设施、灾害应急设施、化肥污染治理、农药污染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排放管网、社区水系景观、绿色宜居农房、社区道路景观等。为了有效提高江苏省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应进一步完善农村社区环境建设投入机制,加强农村社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加强景观环境治理,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引导农村居民有效参与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等。 相似文献
26.
基于熵值法和灰色预测模型的耕地生态安全诊断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弥补已有耕地生态安全诊断中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不足,分析耕地生态安全水平。[方法]在界定耕地生态安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灰色预测模型,对四川省耕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了诊断。[结果]1999—2013年四川省耕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不断提高,耕地生态安全等级经历了"临界安全—较安全"的演变历程,但2013年"较安全"水平不高;压力指数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状态指数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响应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单位耕地化肥负荷、人均耕地面积、单位耕地农药负荷、土地垦殖率、水土流失程度等是耕地生态安全等级提升的关键制约因素;2014—2018年四川省耕地生态安全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结论]基于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能更准确地反映耕地生态安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熵值法和灰色预测模型能有效挖掘耕地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适合用于耕地生态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27.
基于物元模型的苏南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物元模型对江苏省苏南地区5个城市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结合区域特征分析苏南5市的土地生态安全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进而从总体上评价了苏南5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经济因素是促进苏南5市土地生态安全的主导因素,抑制因素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农药的使用严重威胁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工业废气排放显著抑制南京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工业废水排放对苏州和无锡地区带来一定影响人口密度对苏南5市的影响也不尽相同。(2)总体来说,苏南5市的土地生态安全从2003年到2009年以稳步发展和跳跃式发展两种方式向较高等级转化,南京、常州和镇江地区的土地生态安全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