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7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168篇
农学   203篇
基础科学   57篇
  56篇
综合类   550篇
农作物   69篇
水产渔业   45篇
畜牧兽医   295篇
园艺   73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正越冬日光温室黄瓜栽培在原有高产技术的基础上,增加应用XG-40型悬吊式LED植物灯和电暖器进行补光增温,利用温室电除雾促生设备降低室内湿度,可有效降低连阴雾霾天气对温室黄瓜生产的影响,每667m~2产量达24625 kg。近年来冬季雾霾天气频发,北京地区2015年11月5~22日出现连续18d(天)连阴雾霾天气,对越冬蔬菜生产影响较重,尤其是对越冬日光温室  相似文献   
62.
  【目的】   稻田长期淹水所导致的土壤通气性差妨碍水稻的生长。探索增氧型复混肥对改善土壤通气状况的作用,为水稻专用肥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在复混肥制造过程中,添加特制的粘结剂和3.6%、4.8%、6.1%的过氧化钙制成具有增氧功能的复混肥OCF1、OCF2、OCF3。以Q681 (全两优681) 和EK1 (鄂科1号) 两种常规中稻品种为试材进行盆栽试验。设淹水 (WL)、增氧灌溉 (MBWI) 和分次增施过氧化钙 (FCP) 为对照,一次性基施OCF1、OCF2、OCF3 3个处理,在水稻主要生育期,测定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无机氮含量和pH,测定水稻叶片光合作用、水稻产量及氮磷钾养分含量。   【结果】   增氧措施OCF2和OCF3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移栽期、分蘖期、齐穗期和乳熟期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与WL、MBWI和FCP处理相比,OCF1、OCF2和OCF3处理的土壤在分蘖期和齐穗期保持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其中以OCF2和OCF3的作用最明显;整个生育期,对照和各处理的土壤pH没有显著差异,与WL处理相比增氧型复混肥还可提高齐穗期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所有增氧处理均能够保持或显著提高耕层土壤铵态氮含量,其中OCF2和OCF3表现最明显。与WL处理相比,各增氧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水稻叶片的光合速率,其中OCF3处理增幅最大,提高了11%以上,高于或显著高于增氧灌溉和分次增施过氧化钙处理 (MBWI和FCP)。OCF3处理的有效穗数、千粒重和产量比淹水灌溉WL处理分别提高25%、38%和107%,比MBWI和FCP处理提高29%~58%。   【结论】   增氧型复混肥能较长时间提高土壤通气性和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有利于水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与分次追施过氧化钙和增氧灌溉相比,肥料制作过程中添加过氧化钙制备增氧型复混肥提高水稻土通气性的效果更好,操作更加方便,是提高水稻专用肥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3.
利用生物刺激法修复不同污染时长的土壤,比较了向新污染(污染7 d)和陈旧性污染(污染5 a以上)土壤中加入有机肥、有机肥+KNO_3复合物(C∶N=100∶10)、脱硫石膏等处理剂对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对于新污染黄绵土,向土壤中加入有机肥、有机肥+KNO_3对土壤中石油烃去除效果较好,修复150 d时土壤中石油烃去除率分别为60.13%、56.09%;对于陈旧性污染土壤,施入有机肥+KNO_3、脱硫石膏对石油烃去除效果较好,修复150 d时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率分别为36.62%、36.61%;生物刺激对新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效率高于陈旧性污染土壤。两种不同污染时长土壤中的石油烃生物降解均符合伪一级动力学。生物刺激修复使土壤的pH值由8.50~8.56降低至7.35~7.91。新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率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89),与微生物数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49);陈旧性污染土壤中石油烃降解率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83)。研究表明,土壤受到石油污染后立即进行生物刺激修复有利于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影响不同污染时长土壤中石油烃生物降解的关键因素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64.
比较了安全性模型Extended Canetti&Krawczyk 2007(ECK 2007)与其他4个安全模型(Bellare&Rogaway 1993(BR93),Bellare&Rogaway 1995(BR95),Bellare,Pointcheval&Rogaway 2000(BPR 2000)和Canetti&Krawczyk 2001(CK2001))的不同点,并形式化地分析了这些模型之间的强弱关系,对模型间存在的蕴含关系提供了形式化证明,对非蕴含关系提供了反例。  相似文献   
65.
  温室控水条件下,以鸭茅、高羊茅为对照,采用4个不同收获时期的扭黄茅种子进行盆栽试验,分别测定了牧草出苗率、株高、株鲜重、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指标等指标,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扭黄茅种子的含水量、种子干重存在差异,从而对种子萌发、植株生长以及植株抗旱性方面产生影响,这一现象和扭黄茅的开花习性有关。推测扭黄茅的净光合速率降低原因为干热胁迫初期气孔限制因素起主导作用,胁迫中后期非气孔限制因素起主导作用。对扭黄茅、鸭茅、高羊茅3种牧草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3种牧草的抗旱性强弱从高到低,存在扭黄茅>高羊茅>鸭茅的趋势。  相似文献   
66.
山东省是我国传统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对我国粮食总产量的影响较大,因此对山东省粮食产量进行预测具有重大意义.分别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BP神经网络两种预测方法对山东粮食产量进行预测,并对两种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实验证明,BP神经网络平均预测精度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且各期预测精度较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更稳定,但随时间推移,误差增大,因此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较适用于近期粮食产量预测.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一系列稻谷不同加工程度样品的铅含量检测试验,探讨加工程度对粮食铅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工程度对稻谷铅含量降低的影响仅为35.1%.经砻谷碾白具有一定的去毒效果,但效果仅限于铅含量轻微超标的粮食,对于铅含量严重超标的粮食,控制其含量还是应该从种植环节入手,控制土壤和水源污染.  相似文献   
68.
本文给出了基于物联网的温室干旱预警系统结构图,从数据采集、信息传输和功能分析三个模块进行了设计。根据土壤温湿度、植物冠层温湿度和作物叶片含水量三个指标,选择LC-TWS土壤温湿度传感器、WTH-215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和X8W850-H2植物叶面水分传感器采集数据,将数据传输到CC2530芯片;通过Zigbee组网和GPRS模块将数据发送到上位机数据库;建立系统管理平台,进行数据显示与处理,实现温室干旱预警。  相似文献   
69.
微生物菌肥对盐渍化土壤中盐分离子及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微生物菌肥对盐渍化土壤的修复效果,本文采用室内培养试验,考察JFB菌剂和EM菌剂对采自山东省东营市的滨海盐渍化土壤盐分离子及有机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0~50d期间,有机肥对Na+降低效果明显,与对照相比降低0.3~0.39g/kg;对K+的影响则与Na~+相反,与对照相比上升0.26~0.46g/kg;有机肥及菌剂添加后Ca~(2+)较对照均有上升;Mg~(2+)与对照相比的下降效果和Na+相似;有机肥及菌剂添加后Cl~-与对照相比降低至0.96~1.64g/kg;SO_4~(2-)的影响和Cl~-相反,与对照相比除第30天处理以外均有所上升。处理10~70d期间,有机肥及菌剂添加后有机质与对照相比上升1.28~5.51g/kg。由此可见,微生物菌肥对土壤离子及有机质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可为盐渍化土壤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0.
轮作休耕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为保障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在六大区域内的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区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轮作休耕作为一种合理的耕地利用方式,对我国耕地的利用质量和粮食安全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轮作休耕对我国粮食总产量、质量、供给结构、农民复耕与转移就业等作用机理,探讨其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认为轮作休耕短期内对我国粮食总产量影响不大,但对粮食质量的提高、粮食供给结构的调整、耕地复耕和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提出明确轮作休耕的规模和试点区域;建立轮作休耕与粮食安全结合的宏观调节机制;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轮作休耕需与耕地流转有效结合,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加大轮作休耕土地生态恢复和综合治理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