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3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268篇
林业   387篇
农学   304篇
基础科学   269篇
  279篇
综合类   2424篇
农作物   200篇
水产渔业   228篇
畜牧兽医   1077篇
园艺   516篇
植物保护   119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259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360篇
  2012年   366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81.
为了有效提高配电网络的收敛速度,避免不成熟收敛,在传统遗传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快速环路分解遗传算法。提出用支路的开关状态(0或1)作为控制参数,避免繁琐的编码方法,缩短了染色体的长度,同时对交叉位置的选取和变异提出了独特的方案,并用于网络重构中,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82.
我所1981年完成了沼气固体发酵的瓶试研究,结果证明方法可行,效益明显。在此基础上,于1982年进行了扩大试验。试验采用园柱形钢质罐做发酵器,发酵容积250立升。这次扩大试验的目的是继续探索沼气固体发酵工艺的技术,观察发酵在启动阶段和整个运转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测定原料转化利用率及产气率。  相似文献   
83.
该文列举目前在国内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的几种基于保护原理的配电自动化模式:常规线路保护、面保护、快速光纤纵差保护,比较分析这些模式的优缺点及其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适应场合。综合应用了面保护及电流型配电自动化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快速光纤通讯集中处理保护的配电自动化方案,试验及应用证明此方案不需要配电站出口断路器跳闸,大大缩短了非故障线路的停电时间,并且动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4.
沼肥与其它肥料用于草莓生产的试验对比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潘丽娜  陈劼 《中国沼气》2004,22(2):34-37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草莓生产中普遍存在的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物质致使农产品质量下降,农药及激素类物质残留超标等问题,结合北方地区沼气池和农村能源生态模式推广应用的实际情况,以日本草莓品种"北辉"为供试品种,利用沼气池中的沼液,在草莓的无公害生产中进行沼液施肥与使用化肥、有机肥(豆饼液肥)的试验效果对比,探讨在不同的施肥条件下,对草莓植株性状、品质指标、产量的影响,并对沼液应用于草莓的无公害生产进行对比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85.
甘宁镇庙沟村是万州区贫困村之一,距万州城区40 km,海拔250~800 m,村域面积6.42 km2,辖区人口 718户、1 640人,其中建卡贫困户89户、234人,2020年所有建卡贫困户实现脱贫摘帽.该村历来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但因距离城区较远,农户零星分散种植,卖菜难、效益低的情况突出.脱贫攻坚以来,庙沟村始终以壮大农业产业发展为核心,坚持订单发展模式,在蔬菜产业发展上下足功夫,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庙沟村蔬菜产业的稳定发展主要源于组织模式的创新、科技力量的支撑、财政资金的支持,但仍面临农村劳动力不断萎缩及农业效益比较值偏低等诸多问题,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待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86.
人工栽培粗毛淫羊藿苷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淫羊藿苷在人工种植的粗毛淫羊藿地上、地下各部位及夏、秋、冬三季的动态分布规律,以指导栽培、收获,分别在6、9、12月中旬取样测定苷在叶片、地上茎、地下根状茎及须根中的含量。结果表明,淫羊藿苷在叶片中含量最高,地上茎最低。栽培上要注意提高叶片及须根产量。  相似文献   
87.
以生长6~9 d的酸枣种子幼根为试验材料,0.7 mol·L-1甘露醇作为渗透压稳定剂、pH值5.5~6.0、28℃恒温水浴条件下,以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水解总时间、初始产生原生质体的时间、原生质体产量及细胞碎片量为指标,研究通过酶水解来制备酸枣幼根原生质体的方法.结果表明,在含1%果胶酶+4%纤维素酶R-10+3%纤维素...  相似文献   
88.
为了促进广西鲜食糯玉米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筛选适宜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在广西横州市对12个糯玉米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测定分析糯玉米相关农艺性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各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相关性。美玉17号和美玉爽甜糯502鲜穗产量分别为1308.4 kg/667m2和1260.3 kg/667m2,比对照分别增产26.1%和21.5%。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关联度为:百粒重>穗行数>穗粗>穗长>生育期>株高>出籽率>穗高>行粒数。百粒重、穗行数和穗粗对糯玉米鲜穗产量影响较大。根据农艺性状表现综合判断,美玉17号和美玉爽甜糯502综合表现最好,其次是微甜糯1号和金糯1915,适宜在广西横州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89.
本文论述农庄式农业在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作用,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农庄式农业发展现状、有利条件、制约因素,提出农庄式农业发展对策:更新观念,有效引导、合理规划;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创建品牌产品;建立多样化经营模式,提升农庄式农业经济效益;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强化农庄式农业经营管理;培养创新创业型农业人才,组建专业的农庄式农业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90.
[目的]筛选适合杂交油菜黔油早2号一次性施肥及撒播的缓释肥种类及经济用量,为该品种大面积轻简化栽培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市售的5种缓释肥料及普通氮磷钾复混肥(CCF)为研究对象,设单施及混施等11个施肥处理,以空白施肥为对照,测定并分析各处理油菜在稻田和旱地环境下叶片叶绿素含量、生物产量及籽粒产量的差异,筛选最适缓释肥.另以油菜专用缓释复合肥为对照,设3个施肥水平进行最适缓释肥经济用量研究.[结果]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稻田环境下,空白对照、宜施壮油菜专用缓释复合肥(YSZ)、沃夫特缓释掺控肥(WFT)和鲁西硫酸钾控失肥(LX)单施处理的叶片SPAD值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CCF单施及洲际核金刚有机无机控释缓释复合肥(HJG)+CCF、WFT+CCF、LX+CCF混施处理的叶片SPAD值逐步升高;旱地环境下,除HJG单施和WFT+CCF混施处理外,其余各处理叶片SPAD值均呈上升趋势;但两种环境下播种后60、90和120 d时,各处理的SPAD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下同).各处理生物产量,地上部鲜重除旱地播种后60 d外,其他时期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地上部干重除稻田播种后90 d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时期处理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播种后90和120 d,不同处理间地下部鲜重差异显著,地下部干重差异均不显著.缓释肥及其施用方式在两种环境下对油菜产量影响显著.其中,稻田LX单施、WFT单施和HJG+CCF混施处理的产量较高,分别达3073.20、2863.05和2791.35 kg/ha;旱地LX+CCF、WFT+CCF和ZS+CCF混施处理的产量较高,分别达3890.25、3713.55和3525.15 kg/ha;综合两种环境,LX单施、WFT+CCF混施和WFT单施处理的产量较高.WFT在高和中等施肥水平下,黔油早2号产量均较同一水平下的其他缓释肥处理高,且环境变异度小.其中,在高施肥水平下,较对照YSZ处理增产150.15 kg/ha,增幅8.57%;较LX处理增产169.35 kg/ha,增幅9.77%.2016—2018年分别实施的2.67和37.33 ha一次性施肥撒播示范结果显示,WFT用量为750 kg/ha时,黔油早2号平均产量分别达2554.20和2350.20 kg/ha.[结论]在贵州省金沙县及具有相似气候及土壤条件的地区,黔油早2号一次性施肥撒播栽培最适合的缓释肥为沃夫特缓释掺控肥(N-P2O5-K2O=22-10-10),施用量约为767.10 kg/h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