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7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67篇
林业   283篇
农学   199篇
基础科学   276篇
  162篇
综合类   1660篇
农作物   200篇
水产渔业   147篇
畜牧兽医   950篇
园艺   166篇
植物保护   77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318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大型宽幅精密播种机作业中一旦发生种肥堵塞或种肥箱排空问题,就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此,采用了一种半值角较小的光电元件构成光电阵列的方法,检测种子和肥料流动情况,解决了以往研究中漏检和光电元件间相互干扰的问题,传感结构易于拆卸,便于维护,系统能够及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显示故障行号。通过田间试验表明,该系统误报率低,故障播报准确。  相似文献   
992.
3ZCS-7型复式中耕除草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大型拖拉机的农机具配套不足问题,研究开发了与大功率拖拉机配套的多功能中耕除草机。该机采用垂直旋转弹齿式除草装置实现作物苗间除草,同时采用单元组的随行导向限深仿形技术及抖动式高性能的排肥装置,能够一机完成行内与行间除草、深松、侧深施肥和中耕等作业,减少了田间作业次数,降低了作业成本,改善了土壤和生态环境。田间试验证明,该机作业性能稳定,杂草除净率高,伤苗率低。  相似文献   
993.
采用棉籽壳与玉米芯作为原料,以秀珍菇“秀71”与“秀72”为供试菌株,设计3种培养配方调节棉籽壳与玉米芯构成比,使配方1、2、3中棉籽壳占比分别为53.6%、37.2%、24.3%,分别于第1茬、第3茬、第5茬收获,研究秀珍菇对铅、镉的富集规律,为平菇的安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3种配方培育出的秀珍菇,子实体中铅与镉的含量均小于国家食品安全限量标准;对镉的富集能力大于铅。培养基配方、品种及收获期均能显著影响秀珍菇子实体中重金属含量;吸收铅与镉的能力均随着培育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秀72”对铅、镉的富集能力显著高于“秀71”;配方2培育的同一种秀珍菇对铅的富集能力显著高于配方1及配方3,配方3培育的同一种秀珍菇对镉的富集能力显著高于配方1。“秀71”培养基中铅、镉的安全限量范围分别为0.891~3.284mg·kg^-1、0.049~0.052mg·kg^-1;“秀72”培养基中铅、镉的安全限量值范围分别为0.492~2.901 mg·kg^-1、0.039~0.045mg·kg^-1。  相似文献   
994.
黄淮麦区4省小麦种质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婷  逯腊虎  杨斌  袁凯  张伟  史晓芳 《作物杂志》2019,35(6):20-171
为明确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差异和特点,提高其利用效率,以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5个主要农艺性状为指标,对来自黄淮麦区4省(河北、山东、河南和山西)的263个小麦品种(系)进行统计分析。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除穗粒数外,4个省的小麦种质在其余各农艺性状上差异极显著。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5个农艺性状中穗粒数变异系数最大,小穗数变异系数最小;4省中,河北小麦株高、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小,穗粒数变异系数最大;河南小麦穗长、小穗数和穗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小,千粒重变异系数最大;山东小麦穗长的变异系数最大;山西小麦株高、小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小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穗长与小穗数、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小穗数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在育种实践中,可根据4省小麦种质农艺性状的变异特点筛选符合目标性状的亲本材料,同时加强种质基因库的更新。  相似文献   
995.
介绍了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自动成图功能实现的原理,梳理了自动成图功能的流程以及配电设备的具体显示规则,使得原本布局较乱的接线图变得清晰易用,安全便捷开展调控工作。结合PMS配网图模,开发了具备调控需求的成图规则、免人工维护的新一代自动化主站自动成图功能。  相似文献   
996.
预切种式宽窄行甘蔗种植机单辊排种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预切种式宽窄行甘蔗种植机排种系统存在排种不均、合格率低、漏种率高、耗种多、卡种堵塞严重等问题,通过ADAMS进行仿真虚拟试验分析及试验研究,设计了一种由转向导流有序集蔗机构和单辊排种器构成的甘蔗预切种排种系统。通过自行搭建的试验平台,研究了转向导流有序集蔗机构和单辊排种器的集蔗箱弹性控流板结构形式、侧板夹角及排种辊转速等参数对排种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动转向导流有序集蔗合格率为95.1%;单辊排种器的集蔗箱弹性控流板结构对排种合格率具有极显著影响,侧板夹角和排种辊转速对排种合格率具有显著影响;单辊排种器优化参数组合为:两段圆弧式集蔗箱弹性控流板结构、集蔗箱两侧板夹角为105°、排种辊转速为6r/min(理论排种速度:0.83s/根)。最后进行了优化组合参数的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排种平均合格率为91.0%、平均漏种率为4.5%、平均堵塞率为0.5%,排种均匀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97.
为了选育K型不育系的恢复系和配制优势组合,利用72个黄淮麦区优良小麦品种(系)与K型不育系配制测交组合,测定K型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性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72个测交组合中,高可育和全可育共占比54.16%,说明K型不育系能被黄淮麦区大多数品种恢复育性,其中5个测交组合的国内法自交结实率均超过80%,表现全可育,其国际法自交结实率均超过100%,最高的组合达到158.33%;16个测交组合的国内法和国际法自交结实率均为0,表现全不育,对K型不育系进行回交转育,可培育新的不育系。利用24个测交组合进行超标优势分析,结果表明,8个农艺性状中,单穗粒数的平均超标优势最高,为9.23%,其次为穗长和千粒重,平均超标优势分别为5.80%和5.24%,且这3个性状的超标优势对产量的超标优势贡献最大,其中,3个测交组合的超标优势表现突出,具有增产潜力,可以进行下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8.
为试验筛选出高效低毒、经济环保的农药用于甘蔗赭色鸟喙象防治,开展了8个处理的大田甘蔗一年宿根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甘蔗大培土时,每公顷施用18%氟腈·毒死蜱FS 7500 mL,对甘蔗赭色鸟喙象的防治效果最好,对成虫的防效为72.19%、对幼虫的防效为79.07%;每公顷施用40%氟·噻E 900 mL、成虫出土盛期再选用6%阿维·氯苯酰SC 600 mL喷雾防治一次,对甘蔗赭色鸟喙象的防治效果较好,对成虫的防效为67.55%、对幼虫的防效为41.86%;每公顷施用40%氟·噻E 900 mL、成虫出土盛期再选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 600 mL+5%虱螨脲EC 600 mL喷雾防治一次,对甘蔗赭色鸟喙象的防治效果好,对成虫的防效为44.37%、对幼虫的防效为67.44%。  相似文献   
999.
为研究杨树‖紫花苜蓿种间相互作用对根系形态及空间分布的影响, 对3 a生苜蓿和7 a生杨树在单、间作条件下0~60 cm土层中的根长密度(RLD)、平均根直径(ARD)和细根比根长(FSRL)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1)间作杨树与苜蓿的RLD、ARD和FSRL在土壤中的水平和垂直方向存在显著差异。与单作苜蓿相比,间作苜蓿0~60 cm土壤中的RLD降低了54%,20~60 cm土壤中的ARD降低了18.8%,0~60 cm土壤中的FSRL提高了14.5%。与单作杨树相比,间作杨树0~20 cm土壤中的RLD增加了21.6%,0~60 cm土壤中的ARD和FSRL分别降低了14.5%和6.72%。(2)刈割措施会导致苜蓿RLD的下降。4月下旬苜蓿RLD最大,6月下旬和8月下旬苜蓿RLD显著下降(P<0.05),间作苜蓿受到刈割的影响比单作苜蓿大,RLD表现为4月下旬单作苜蓿>4月下旬间作苜蓿>6月下旬单作苜蓿>6月下旬间作苜蓿>8月下旬单作苜蓿>8月下旬间作苜蓿。当地苜蓿一年刈割3次,间作苜蓿在每次刈割后FSRL会出现峰值,间作苜蓿的峰值比对应单作高12.3%~21.82%。间作杨树FSRL在6月上旬和8月下旬各出现一次峰值,间作杨树的峰值比对应单作高2.8%~16.7%。(3)整个生长季间作苜蓿产量比单作减少了43.8%。通过计算土地当量比(LER=1.42),说明这种间作模式比单作提高了42%的生产力。(4)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RLD与苜蓿干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提高间作苜蓿干草产量的关键因素在于提高RLD。综上所述,间作对苜蓿产量和根系的RLD、ARD不利,但促进了苜蓿FSRL的提高与杨树根系分布和发育。相比单作,间作具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防护林生态经济效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00.
为明确助剂与静电对背负式静电喷雾器喷雾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影响,研究了两种助剂及静电配合喷施40%戊唑醇·咪鲜胺悬浮剂在小麦上的雾滴沉积及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结果 表明:助剂能够增加雾滴表面黏度,降低雾滴表面张力,提高施药质量;静电能够使带电雾滴向靶标定向移动,提高施药效果.在同一作业条件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静电在提高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