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1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62篇
林业   264篇
农学   185篇
基础科学   181篇
  316篇
综合类   1228篇
农作物   202篇
水产渔业   87篇
畜牧兽医   615篇
园艺   237篇
植物保护   108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41.
辽北稻田耕层土壤养分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等值线制图软件和传统统计学方法,对辽北稻田耕层土壤养分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试验区土壤偏碱性,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碱解氮含量处于缺乏水平的占85%以上,约有87%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属于中等偏上水平,13%左右的土壤缺磷,土壤速效钾含量低于临界水平,有效硼含量适中。综合评估认为:试验区土壤普遍缺钾,部分土壤缺氮。  相似文献   
942.
Saccharum L.属的分类,经历了较大的变化。现在受到普遍接受的是Brandes(1958)的分类方法。他把SaccharumL.属分为6个种。本文讨论该属分类的历史衍变过程,各个种的形态特征、遗传特点、及对甘蔗育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43.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核桃病虫害诊断方法的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有关理论,在专家给出的核桃病虫害的诊断结论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关的核桃病虫害诊断的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并用实际例子说明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44.
对风水复合侵蚀区两种常见植物的四年生同龄沙棘和柠条植株采用人工移植的方法,利用HTSW-18多通道风向风速监测仪观测林带在不同株距和行距配置方式下的防风作用。结果表明,两种植物林带均能有效降低风速。在相同的株距和行距的情况下,柠条林带防风效果明显优于沙棘林带。两种植物林带均是随着株距的减小,林带的防风效果逐渐增大。随着行距的增大,植物林带的防风效果逐渐减小。两种植物均增大地表粗糙度,柠条林带对粗糙度的影响是对照点的25倍,沙棘是对照的17倍。  相似文献   
945.
在苏北沿海滩涂地区,研究了秸秆还田对大麦生长及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秸秆还田可使大麦产量较对照显著增加,其中4 500 kg/hm2秸秆还田水平下大麦产量较高;(2)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微生物氮、微生物碳含量显著提高,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呼吸量也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3)秸秆还田量越大,土壤微生物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值越大,碳源代谢活性越强。土壤微生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H)、物种均匀度指数(E)增大,优势度指数(Ds)值减小。表明高秸秆还田水平的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高于低水平秸秆还田。  相似文献   
946.
棕壤定位施氮对土壤养分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施用氮肥对土壤养分和春玉米产量的影响,在辽北昌图县棕壤土上开展了长期定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施任何肥料的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年降低0.37 g /kg、0.02 g /kg、5.6 mg /kg和1.6 mg /kg。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加,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下降。在等量(N 241.5 kg /hm2)施氮情况下,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以30%作基肥,70%在春玉米拔节中期追施的为最高。最佳的施 N 量为241.5 kg /hm2,较好的施肥方法为在播种时将全部氮磷钾肥料一次深施(15 cm)。  相似文献   
947.
水分速测仪与标准烘干法测定种子水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验证水分速测仪测定种子水分结果的可靠性,选择水分含量在4.7%~11.3%的17种常见的农作物种子样品,根据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3543.6-1995,分别采用标准烘干法和水分速测仪对供试种子进行水分测定。结果表明:利用MA150种子水分速测仪在130℃温度条件下测定17种农作物种子水分,在一定的测试重量范围内,与标准水分间的误差在±0.2%以内,符合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规定的容许误差。  相似文献   
948.
为探讨不同安全利用技术在海南镉污染耕地上的应用效果,以琼北地区轻中度镉污染稻菜轮作耕地为研究对象,比较了6种安全利用技术对辣椒和稻米中Cd积累的削减效果,以及9种钝化剂对稻米Cd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项安全利用技术的降Cd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优化施肥+土壤调理+叶面阻控>土壤调理+叶面阻控>优化施肥+叶面阻控>土壤调理>叶面阻控>优化施肥,在辣椒和稻米上的降Cd率分别为61.6%~91.5%、49.4%~91.3%,6项安全利用措施下辣椒Cd暴露的膳食安全风险均可接受,但仅优化施肥+土壤调理+叶面阻控和土壤调理+叶面阻控处理下稻米Cd暴露的膳食安全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施用9种钝化剂均可显著(P<0.05)降低稻米Cd含量,但降Cd率差别较大,变化范围在29.7%~77.0%。其中,生物炭和磷复合钝化剂(生物炭+磷矿粉、生物炭+活化磷矿粉)、蚯蚓粪和铁磷复合钝化剂(蚯蚓粪+零价铁+磷矿粉)的施用效果最佳,稻米降Cd率在 68%以上。针对海南轻中度镉污染耕地,宜采用优化施肥+土壤调理+叶面阻控和土壤调理+叶面阻控的联合措施,其中土壤调理技术中的钝化剂推荐使用生物炭和磷复合钝化剂或蚯蚓粪和铁磷复合钝化剂。  相似文献   
949.
黄淮海区主推夏播玉米品种籽粒脱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籽粒机收是现代玉米生产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及生理成熟后籽粒物理脱水速率是决定玉米能否机收籽粒的关键因素,明确不同玉米品种籽粒脱水特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可为机收籽粒玉米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2018年,以京农科728等18个黄淮海区主推夏播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测定籽粒含水率的动态变化,分析不同玉米品种籽粒脱水特性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生理成熟期和收获期籽粒含水率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平均为30.67%(CV=2.58%)和23.66%(CV=9.10%)。生理成熟前籽粒生理降水速率和生理成熟后籽粒物理脱水速率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平均为0.69 %·d-1和0.48 %·d-1。3种熟期类型品种,中早熟品种生理成熟后籽粒物理脱水速率平均为0.55 %·d-1,分别较中熟品种和中晚熟品种高14.58%和44.74%。参试品种产量平均为10 205.90 kg·hm-2,变幅为8 809.13—11 053.73 kg·hm-2;3种熟期类型品种中,中熟品种产量(10 484.25 kg·hm-2)>中晚熟品种(10 096.08 kg·hm-2)>中早熟品种(9 522.81 kg·hm-2),中早熟品种和中熟品种以京农科728和NK815产量最高,分别为10 569.00和11 053.50 kg·hm-2。相关分析表明,籽粒脱水速率与叶片、苞叶、穗轴、穗柄、全株和茎秆脱水速率及风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大气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大气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以籽粒脱水速率和产量建立散点图,采用双向平均法将参试品种划分为4种类型,其中,以早熟脱水快的玉米骨干自交系京2416及其改良系京2418为父本组配的耐密抗倒国审品种京农科728、MC812、MC121和京农科729属于籽粒脱水快、产量高的品种(生育期平均为108.88 d;生理成熟后籽粒物理脱水速率平均为0.57 %·d-1,收获时籽粒含水率为21.81%;产量平均为10 811.33 kg·hm-2)。【结论】综合分析参试玉米品种的熟期、籽粒脱水特性及产量表现,在黄淮海夏播玉米区选择种植京农科728、MC812、MC121和京农科729等中早熟及中熟、脱水快、产量高的玉米品种,可实现收获期较低籽粒含水率和较高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950.
郑甘甜  张开华  邢美华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1):264-265,271
村干部是农业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是广大农民群众的"领头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村干部队伍建设不断优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基于对鄂中S村的调研,分析了当前村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经验与现实困境,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强化我国村干部队伍、助推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