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3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63篇
林业   264篇
农学   185篇
基础科学   181篇
  317篇
综合类   1229篇
农作物   202篇
水产渔业   87篇
畜牧兽医   615篇
园艺   237篇
植物保护   108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21.
以动态粮食摩擦阻力测量含水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以动态粮食摩擦阻力测量含水率的方法。在特制的模拟试验装置上,进行动态粮食摩擦阻力与其含水率的相关性试验,得出在一定的含水率区段内,二者具有线性正相关;这种测量含水率的方法,简便、易行、干扰因素相对较少、干扰强度低微、传感技术可靠,有望用于测量范围较窄、准确度要求不很高的粮食含水率于干燥机上的在线测量  相似文献   
922.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下,樟子松人工林林分结构和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以期为毛乌素沙地以樟子松为建群种的植物固沙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毛乌素沙地榆林地区5种不同密度25a生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和测试分析法,探究樟子松人工林林分结构和林下物种多样性随林分密度的变化特征。[结果]樟子松人工林密度与平均胸径呈幂函数递减关系,与高径比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樟子松人工林林下共出现植物8科13属16种。草本以禾本科的狗尾草为优势种,草本丰富度、多样性指数随着密度的不断减小,表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林分密度与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Shannon多样性指数对密度变化最为敏感。[结论]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林分密度与林分结构、林下物种多样性的相关关系十分显著,可以将林下物种多样性指数作为衡量林分密度是否合理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23.
京科345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选育的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2004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于北京、辽宁、吉林及东华北地区春播,以及黄淮海地区与西南地区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924.
旨在研究蒸汽爆破、复合菌发酵及其联合处理对柠条纤维组分降解的影响。在开花期(4月)、结实期(7月)及落叶期(11月)采集全株柠条,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按照试验内容分为3个部分:1)研究3个不同压强(0.8、1.1和1.4 MPa)下蒸汽爆破处理对柠条粉纤维组分的降解作用;2)研究复合菌剂发酵对柠条纤维组分降解的影响;3)研究蒸汽爆破+复合菌剂发酵对柠条纤维组分降解的影响。每项试验内容中柠条的3个生育期均作为固定因素,所有处理仅与同期未处理柠条做比较,每个处理3个重复。测定每个处理柠条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及发酵底物中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结果表明:1)从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方面综合判断,结实期柠条饲用价值较高。2)与未爆破组相比,随着蒸汽爆破压强的增大,开花期与结实期柠条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仅开花期)及纤维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P<0.05),半纤维素线性降低(P<0.01),中性洗涤可溶物先降低后升高(P<0.05)。3)与同期发酵前相比,复合菌发酵后柠条中性洗涤纤维(P<0.01)、酸性洗涤纤维(P<0.01)及纤维素(P<0.01)含量显著下降,其中开花期与落叶期半纤维素显著降低(P<0.05),中性洗涤可溶物含量显著增加(P<0.01)。4)与同期未爆破发酵组相比,经蒸汽爆破预处理后进行复合菌剂发酵的开花期和落叶期柠条,随着爆破压强的增大,其中开花期与结实期纤维素(P<0.01)含量显著降低,中性洗涤纤维(P<0.001)、酸性洗涤纤维(P<0.05)、半纤维素(P<0.001)含量显著下降,中性洗涤可溶物含量显著升高(P<0.001),开花期及结实期柠条木质素含量先降低后升高(P<0.05),落叶期柠条木质素含量显著下降(P<0.01)。5)与同期未爆破发酵组相比,蒸汽爆破预处理后发酵的开花期和落叶期柠条,随着蒸汽压强增大,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先降低后升高(P<0.001),而结实期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显著升高(P<0.001);开花期、结实期及落叶期柠条发酵基质中木聚糖酶活性随着蒸汽压强增大呈线性升高趋势(P<0.001)。结果表明,通过蒸汽爆破、复合菌剂及其联合处理能够显著降低不同收获期柠条的纤维组分含量,其中蒸汽爆破和复合菌剂联合处理的效果最佳。本研究为有效评估不同处理对柠条的营养价值及其在畜牧养殖过程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25.
本试验旨在探究白藜芦醇对热应激(HS)诱导的山羊小肠上皮细胞炎性因子转录的影响。采用生长良好的第4代山羊小肠上皮细胞(GIE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37℃)、热应激组(42℃)、42℃热应激加白藜芦醇组(5、15、30 μmol·L-1);加药预处理6 h后进行热应激处理6 h。通过CCK-8法检测白藜芦醇细胞毒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藜芦醇对热应激诱导的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采用生化法检测白藜芦醇对热应激诱导的GIE细胞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白藜芦醇对热应激诱导的GIE细胞HSP70、IL-1β、TNF-αIL-8和NF-κB基因转录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浓度(5、15、30 μmol·L-1)的白藜芦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热应激诱导的GIE细胞GSH-Px、SOD及T-AOC活性,极显著降低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P<0.01);不同浓度(5、15、30 μmol·L-1)的白藜芦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热应激诱导的GIE细胞IL-1β、IL-2、IFN-γ和TNF-α的分泌,并极显著降低炎性模型细胞IL-1β、TNF-αIL-8、HSP70和NF-κB的基因转录水平(P<0.01)。结果提示,白藜芦醇可调节热应激诱导GIE细胞炎性模型中HSP70基因表达和炎症因子的产生及表达,促进抗氧化酶活力,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其抑炎作用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926.
概述了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并对今后农业环境保护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27.
辽北稻田耕层土壤养分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等值线制图软件和传统统计学方法,对辽北稻田耕层土壤养分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试验区土壤偏碱性,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碱解氮含量处于缺乏水平的占85%以上,约有87%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属于中等偏上水平,13%左右的土壤缺磷,土壤速效钾含量低于临界水平,有效硼含量适中。综合评估认为:试验区土壤普遍缺钾,部分土壤缺氮。  相似文献   
928.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核桃病虫害诊断方法的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有关理论,在专家给出的核桃病虫害的诊断结论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关的核桃病虫害诊断的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并用实际例子说明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29.
对风水复合侵蚀区两种常见植物的四年生同龄沙棘和柠条植株采用人工移植的方法,利用HTSW-18多通道风向风速监测仪观测林带在不同株距和行距配置方式下的防风作用。结果表明,两种植物林带均能有效降低风速。在相同的株距和行距的情况下,柠条林带防风效果明显优于沙棘林带。两种植物林带均是随着株距的减小,林带的防风效果逐渐增大。随着行距的增大,植物林带的防风效果逐渐减小。两种植物均增大地表粗糙度,柠条林带对粗糙度的影响是对照点的25倍,沙棘是对照的17倍。  相似文献   
930.
在苏北沿海滩涂地区,研究了秸秆还田对大麦生长及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秸秆还田可使大麦产量较对照显著增加,其中4 500 kg/hm2秸秆还田水平下大麦产量较高;(2)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微生物氮、微生物碳含量显著提高,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呼吸量也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3)秸秆还田量越大,土壤微生物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值越大,碳源代谢活性越强。土壤微生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H)、物种均匀度指数(E)增大,优势度指数(Ds)值减小。表明高秸秆还田水平的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高于低水平秸秆还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