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2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亚麻韧皮纤维细胞发育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麻纤维是初生韧皮纤维,具有良好的纺织性能.由于亚麻具有二倍体、植株小、基因组小、自花授粉等特点,作为研究韧皮纤维发育的模式植物.亚麻韧皮纤维细胞的发育,经历细胞延长和次生细胞壁加厚两个不重叠时期.形态学上这两阶段是被分界点(the snap point)分开的,分界点以上细胞伸长,分界点以下的细胞次生细胞壁加厚.这两...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茶园病虫及天敌调查与区域防治研究综合报告Ⅱ.研究成果综述谭济才,张觉晚,袁通政,叶正凡,邓欣(湖南农业大学·长沙·410128)(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长沙·410145)(湖南省经作局·长沙·410005)1茶树病虫种类及发生情况基本上掌握了我省...  相似文献   
13.
10个亚麻品种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5个随机引物对10种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亚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RAPD分析,共扩增出852条带,其中206条多态性带,多态率为24.18%。10个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在0.0273-0.0724之间,用UPGMA法建立了10个亚麻品种的亲缘关系树状图,并可将它们分为3组。其中,纤用亚麻大多聚在一起,油用亚麻各自成类。表明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亚麻的不同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是可靠的,通过本研究获得的10个亚麻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能够为这些品种间亲本的选配及遗传多样性的评价提供帮助,揭示了亚麻品种种质资源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用磁珠富集法分离亚麻基因组微卫星分子标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Dynal磁珠-生物素标记的微卫星探针(CT)15与亚麻基因组DNA酶切片段杂交,捕获300~1 500 bp含有微卫星序列的DNA片段,连接到pMD18-T载体中,构建富集微卫星序列的小片段插入文库。利用接头引物和根据微卫星核心序列设计的引物VRV(CT)15使用PCR方法直接对文库筛选,从422个转化子中获得了104个阳性克隆,对其进行测序分析,获得了97个微卫星序列,微卫星序列的富集效率达到22.99%,PCR扩增筛选效率93.27%。对97个微卫星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其中51个重复序列的两端序列高度相似,据其设计的特异引物对阳性克隆进行2次筛选,能淘汰相似度高的同类序列,提高筛选亚麻微卫星标记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小桐子油超声波协同纳米催化剂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纳米Zn-Mg-Al高温煅烧物为催化剂,高酸值小桐子油为原料,超声波反应器中连续生产生物柴油,并系统研究超声波辐射协同纳米催化剂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优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协同纳米催化剂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优条件为:超声波功率210 W、醇油摩尔比4︰1、催化剂为油质量的1.2%、反应温度60℃时生物柴油收率94.3%。在此优化条件下完全可实现小桐子油连续工业化生产生物柴油的需求,精制后的生物柴油完全符合德国生物柴油标准DIN V 51606: 1997,且理化性质稳定,放置1 a后生物柴油的酸值、密度、黏度和化学组成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6.
肥羔肉最佳生产方式为筛选最佳杂交组合开展经济杂交,借助杂交优势快速繁殖杂交羔羊,育肥3-6个月,达到标准后屠宰生产高档肥羔肉。在饲草资源丰富地区,采用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模式组织运行,其关键是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核心是企业、农民双赢。基地建设周期长,群众工作面广、量大。  相似文献   
17.
10%浏阳霉素乳剂防治茶橙瘿螨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浏阳霉素是从土壤中的灰色链霉菌浏阳变种在发酵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杀螨活性物质。应用10%浏阳霉素乳剂对茶橙瘿螨(Acaphylla theae Watt)进行了室内药效测定、田间小区试验、大田示范试验和大面积防治。结果表明:室内对茶橙瘿螨用1000倍液防治,10d后防效达95.3%,1500倍液防效达89.3 %。田间小区试验用1000倍和1500倍防治茶橙瘿螨,10d后校正防效分别达86.9%和85.6%;大田示范试验用1200倍液防效在5d后达86.1%,30d后防效仍达57.9%;大面积推广使用1000倍液药后5d、15d、30d的平均校正防治效果分别为80.6%、71.2%、43.8%。与对照药剂灭虫灵防治效果基本相当,但比辛硫磷的持效期长。是一种在无公害茶园中值得推广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18.
在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高效再生体系建立的基础上,以亚麻栽培品种派克斯(L.usitatissi-mum cv.Pax)、中亚2号(L.usitatissimum cv.Zhongya No.2)和华星009(L.usitatissimum cv.Huaxing00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Kanamycin,Kan)和膦化麦黄酮(Phosphinothricin,PPT)对亚麻下胚轴分化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亚麻遗传转化早期选择时,50 mg/L的Kan或1.5 mg/L的PPT能够完全抑制亚麻下胚轴的分化,是适宜的筛选浓度。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植年限有机茶园脲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种植年限的4年生、10年生、16年生有机茶园,分别进行了土壤脲酶活性、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脲酶活性与有机茶园种植年限呈正相关,以16年生最强,10年生次之,4年生最弱,说明按照现代有机农业生产规程管理,随着种植年限延长,能够促进有机茶园土壤良性循环,有利于活性土壤的形成;随着季节的不同,土壤脲酶活性也有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脲酶与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与pH值相关性不显著,与细菌、嫌气性自生固氮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群落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霉菌、放线菌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茶园害虫群落演替趋势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茶园害虫群落演替趋势明显,半个多世纪来,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和栽培管理措施与防治方法的变更,害虫种类逐渐增至300多种。优势种群从当初少数食叶性蛾类及钻蚊枝干害虫,发展到多种食叶害虫,尤其是吸汁式芽梢害虫更为猖獗,经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尤其是滥用、乱用、杀伤天敌;大量氮肥的单一使用,使芽叶含量偏高,茶树抗病虫能力下降,大面积单一化种植,留叶采摘等栽培方法的实施;防治方法单一,重治不重防等原因引起的。对此,认为生态条件较好的山区和半山区茶园应推广生态控制,大面积茶园实行综合治理,强调农业防治,提倡生物防治,严格控制和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