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5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97篇
林业   79篇
农学   107篇
基础科学   111篇
  82篇
综合类   733篇
农作物   63篇
水产渔业   86篇
畜牧兽医   319篇
园艺   195篇
植物保护   6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71.
进入冬季,气候和环境的剧烈变化,气温低,日照时间短,猪群会受到严重的冷应激,如果饲养管理不当,不仅影响猪群的生长发育,而且会引发多种疾病,甚至大批死亡,给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冬季猪群的饲养管理,是提高冬季养猪效益的关键所在.下面从改善饲养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疫病防控三个方面针对冬季养猪生产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谈点建议.  相似文献   
72.
蚕的眠性(3眠蚕、4眠蚕、5眠蚕)和化性(1化性、2化性、多化性)是二大计量形质,同时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幼虫期,同一环境因素由于感受的时期不同(如稚蚕期、壮蚕期)会显现出相反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发育。眠性和化性二大形质有着复杂的遗传关系,为此,笔者几乎化费了一生的精力,终于探明了家蚕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现将其研究过程作以下阐述。  相似文献   
73.
早春辣椒—早秋花椰菜—越冬芹菜栽培模式,全年的茬口安排比较紧凑,3种蔬菜的效益均较好,管理要求不是很严格,容易栽培成功。不过3种蔬菜栽培均须单独准备苗床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74.
知轩 《广东农机》2009,(6):9-10
近日,中马农机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广东省农业厅隆重举行。广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大马工业规格及研究有限公司、马中农业机器(马)有限公司三方企业代表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根据备忘录,三方企业将合作共同推动马来西亚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由大马工业规格及研究有限公司负责机械鉴定研究计划工作,  相似文献   
75.
顾秋艳 《农家致富》2004,(11):36-36
菊芋,又名洋生姜,苏南农村俗称野芋艿,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地下茎先端膨大成块茎,形状似生姜.菊芋块茎的产量很高,一般亩产量在3000~5000公斤。加工腌制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亩经济效益5000~6000元。  相似文献   
76.
发酵法是中药炮制的传统方法,具有提高有效成分含量、增强或产生新的疗效、降低毒性、调整肠道菌群等作用。现代中药发酵技术克服了传统中药发酵技术的菌种驳杂、温度和湿度不可控等缺点,发展出了固体发酵、液体发酵和双向固体发酵的现代工艺技术。近年来国家推行饲料禁抗,微生物发酵中药作为一种微生态制剂,在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预防和治疗疾病等方面,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养殖业中抗生素替代品之一,在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市场。但目前发酵中药仍存在发酵机理不明确、物质基础的改变相对未知、发酵菌种较为单一、缺少一定的质量标准等问题。作者重点介绍了发酵中药的优势并比较了各种发酵技术的优点和缺点,对发酵中药在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发酵中药的发展潜力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改进方案及发展方向,以期对未来微生物发酵中药的深入研究及其在畜禽、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77.
通过2004~2005年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光肩星天牛危害比较严重,尤其多年生的杨树、柳树遭受光肩星天牛的危害,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和环境的绿化美化.  相似文献   
78.
本试验以“优胜美”水果黄瓜为试材,设置灌水水平和施氮量两因素,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共设7个处理,测定分析不同处理沙培黄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光响应特征参数、RuBP羧化酶活性等指标,以明确水氮耦合对日光温室沙培黄瓜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施氮量处理黄瓜叶片各项光合生理指标和干物质积累量均较低,胞间CO2浓度增大;增加灌水水平和施氮量均可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且高水高氮下能获得最高的蒸腾速率,适宜的灌水水平下增施氮肥能获得较大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值、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叶绿素含量和RuBP羧化酶活性。灌水水平为80.20%~100%、施氮量为623~1 250 kg/hm2的各处理可以有效改善叶片光响应特征;灌水水平和施氮量与总干物质积累量之间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趋势,但灌水水平对总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并不显著。通过对沙培黄瓜叶片光合生理指标与干物质积累量的相关性分析可知,进入初瓜期后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及光响应特征参数与其干物质积累量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本试验条件下,T4处理为最优水氮耦合方案(...  相似文献   
79.
为探究氮肥追施量对不同粒色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选用4 个黑粒小麦(‘运黑161’、‘紫优5号’、‘冬黑1号’、‘临黑131’)和7个白粒小麦(‘品育8012’、‘济麦44’、‘济麦23’、‘晋麦95’、‘石农086’、‘邯农1412’、‘中农175’)品种,设置0(N0)、34.5(N1)、51.8(N2)和69.0(N3)kg/hm2 4个追氮水平(在拔节期追施),测定小麦籽粒产量、品质、氮含量和氮吸收量、硒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1)与N0相比,追氮均增加小麦籽粒产量,不同品种达到最高产量的适宜追氮量不同。4个黑粒小麦籽粒产量在N1处理最高,产量增幅为19.4%~30.8%;白粒小麦‘品育8012’、‘济麦23’、‘晋麦95’、‘济麦44’和‘石农086’籽粒产量在N2处理最高,产量增幅为20.8%~85.1%,‘邯农1412’和‘中农175’产量随追氮量增加而增加。2)追氮可增加2种粒色小麦籽粒氮含量,黑粒小麦在N3处理氮含量最高,增幅为4.2%~18.3%,白粒小麦N2处理最高,增幅为3.9%~18.1%。追氮可使黑粒小麦籽粒硒含量增加11.3%~121.8%,白粒小麦籽粒硒含量降低6.7%~83.0%;追氮使黑粒小麦籽粒蛋白含量增幅为0.7%~16.1%,白粒小麦增幅为0.8%~31.7%。3)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指标,在基施氮肥165.0 kg/hm2基础上,黑粒小麦拔节期追氮34.5 kg/hm2,白粒小麦拔节期追氮51.8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0.
河北省大豆主要病原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引起河北省大豆植株主要病害的病原真菌种类,筛选能有效抑制所鉴定病原菌的杀菌剂,为河北省大豆病害化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采自河北省的大豆主要病原真菌根据病症采用组织分离法纯化培养,初步利用超景深和正置光学显微镜分别进行菌落、菌丝和孢子形态学的观察鉴定,然后利用通用引物ITS1-ITS4对5种不同病症的致病菌株rDNA-ITS区进行PCR扩增、测序分析,采用MEGA 7.0中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病原菌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对具有特异性引物序列的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通过病害和病原菌宏观形态、显微特征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从而明确引起河北省大豆植株主要真菌病害的病原菌种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不同种类杀菌剂在离体叶片或幼茎上对大豆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筛选防治药剂。【结果】通过病原菌的宏观形态、显微结构和分子序列综合分析,确定分离自河北省大豆主产区的病原菌分别为木贼镰孢(Fusarium equiseti)、大豆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hlorophyti)、茎点霉菌(Phoma herbarum)、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嘴突凸脐蠕孢(Exserohilum rostratum),对应病害分别为大豆根腐病、炭疽病、茎点霉叶斑病、大豆黑斑病、凸脐蠕孢叶斑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5种病原菌对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氟菌唑、叶菌唑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均敏感,木贼镰孢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肟菌酯敏感,除木贼镰孢外的病原菌对酰胺类杀菌剂氟吡菌酰胺敏感,大豆炭疽菌和嘴突凸脐蠕孢对烷基多胺类杀菌剂辛菌胺敏感,大豆炭疽菌对有机硫类仿生杀菌剂乙蒜素敏感,EC50值均低于10 μg·mL-1;杀菌剂对大豆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苯醚甲环唑、氟菌唑、叶菌唑、吡唑醚菌酯和肟菌酯对上述大豆主要病害防治效果均显著,氟吡菌酰胺对除大豆根腐病外的病害防治效果显著,辛菌胺、乙蒜素对大豆炭疽病和凸脐蠕孢叶斑病防治效果显著,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0%以上。【结论】共鉴定出河北省大豆病原真菌及其对应病症病害5种;推荐三唑类甾醇抑制剂苯醚甲环唑、氟菌唑、叶菌唑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呼吸抑制剂吡唑醚菌酯作为河北省大豆主要真菌病害的优选兼治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