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7篇
林业   61篇
农学   83篇
基础科学   71篇
  54篇
综合类   536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85篇
畜牧兽医   242篇
园艺   177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硅酸盐细菌能分解铝硅酸盐类矿物中的钾、磷、硅等元素,直接供植物生长利用。采用低能N离子束注入技术对硅酸盐细菌进行诱变,然后经有氮培养基初筛、缺钾培养基复筛,获得解钾能力强的硅酸盐细菌S-05突变株,扫描电镜观察菌株的形态。进行盆栽试验,研究S-05菌株对水稻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发酵液50倍稀释处理组速效钾含量最高,比原菌株处理组(CK1)和空白对照组(CK2)分别提高55.79%和260.84%。  相似文献   
42.
为探索生物质炭缓解除草剂2,4-D丁酯药害的生理机制,以张杂谷10号和晋谷2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单独施用生物质炭及生物质炭与除草剂2,4-D丁酯配施对谷子叶片光合色素、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谷子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SOD、POD活性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MDA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大的变化趋势,与B0(CK)处理相比,施用2%(B2)生物质炭处理对谷子生理特性影响的效果最为明显;在B2处理下,随着2,4-D丁酯浓度的增加,谷子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降低,SOD、POD活性呈先增大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MDA含量呈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施用一定量的生物质炭对作物生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缓解除草剂2,4-D丁酯的药害。  相似文献   
43.
保护性耕作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常规耕作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线虫影响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减少土壤大团聚体的破坏,降低团聚体周转速率,提高土壤结构的稳定性;保护性耕作提高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含量;保护性耕作可以提高耕层微生物生物量,尤其对真菌生物量影响显著;保护性耕作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团聚体中微生物量和微生物多样性,但并未改变微生物在团聚体中的分布模式;保护性耕作可提高土壤线虫多度,提高原状土壤和土壤各粒级团聚体中线虫群落的成熟度指数和结构指数,但并未改变线虫总数、营养类群、功能团及生态指数在团聚体中的分布模式。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展望了保护性耕作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为因地制宜选取保护性耕作措施提供理论支持,推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4.
为了探讨喷施多效唑(PP333)对黄瓜幼苗质量的影响,本试验以‘津春4号’黄瓜为试材,分别在露土期、子叶平展期、1叶1心期喷施不同浓度的多效唑水溶液,通过对幼苗株高、茎粗、下胚轴长、根系活力、叶绿素(Chl)含量等指标的测定来衡量其对黄瓜育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能明显防控黄瓜幼苗徒长,能够降低幼苗的株高、下胚轴长度,增大茎粗,提高根冠比,提高壮苗指数。在子叶平展期喷施200 mg/L的多效唑时,幼苗品质显著优于其他处理时期和浓度,为最适宜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45.
从黑龙江省安达市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草业科学系试验田健康紫花苜蓿根部分离出1株拮抗真菌BIBA-G563,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研究其对紫花苜蓿根腐病病原真菌镰刀菌的抑制能力及盆栽防治根腐病的效果。经鉴定,拮抗真菌BIBA-G563为变灰青霉。BIBA-G563与腐皮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层出镰刀菌、轮枝镰刀菌四种病原真菌的第9 d平板对峙抑制率在28.62%~64.67%之间,无菌发酵液对四种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在10.34%~15.98%之间,对四种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在16.95%~35.95%之间,对盆栽紫花苜蓿镰刀菌根腐病防效为75.40%。表明生防真菌BIBA-G563能够有效抑制紫花苜蓿根腐病病原菌,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6.
农产品的烫漂与干燥是农产品加工的关键技术。农产品蒸汽烫漂与热风干燥箱是集烫漂与干燥一体的新型农产品绿色保质低碳智能干燥技术装备。农产品蒸汽烫漂与热风干燥箱内部流场均匀性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烫漂与干燥效果。为提高其内部速度均匀性与温湿度均匀性,同时减少冷凝现象发生,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建立蒸汽烫漂与热风干燥箱模型,对其送风方式和送风口数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侧送侧回的送风方式在速度场以及温湿度场的均匀性总体优于上送下回,能量利用系数提高约18%,箱内壁面冷凝面积小于上送下回。仿真研究表明,当送风口数量为4个时,箱内的温度场和相对湿度场均匀性更好,能量利用系数最高。试验表明,蒸汽烫漂与热风干燥箱的试验值和仿真值最大温度偏差为2.3℃,相对湿度误差不超过1.3%,误差在合理范围内,仿真结果可靠,研究结果可为农产品低碳智能干燥新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为探讨盐胁迫对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虾青素合成的影响与机理,以及雨生红球藻各抗氧化机制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04 mol/L、0.08 mol/L、0.12 mol/L和0.16 mol/L)和不同时间(3 d、6 d和9 d)的盐(Na Cl)胁迫对雨生红球藻生长、虾青素积累、番茄红素β-环化酶(Lcy)、β-胡萝卜素羟化酶(Crt R-B)和β-胡萝卜素酮化酶(Bkt)基因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胁迫时间的雨生红球藻的密度均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而不断下降,在盐胁迫的第9天,雨生红球藻的死亡率和孢子比例均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升高;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含量、Lcy、Crt R-B和Bkt基因表达量均随着盐胁迫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不断提高;雨生红球藻SOD、CAT和GSH-Px活性以及MDA含量在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的盐胁迫下与对照组(0.00 mol/L Na Cl)相比均升高,且在不同时间的0.12 mol/L Na Cl胁迫下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含量、Lcy、Crt R-B和Bkt基因表达量在盐胁迫的早期(第3天)和中期(第6天)阶段较低,在盐胁迫的后期(第9天)阶段较高,而SOD、CAT和GSH-Px活性以及MDA含量在盐胁迫的早期和中期阶段较高,在盐胁迫的后期阶段较低。实验结果说明了适当浓度和时间的盐胁迫能促进雨生红球藻累积虾青素,雨生红球藻在盐胁迫下主要是通过提高虾青素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转录水平来促进虾青素的合成,其虾青素和抗氧化酶的抗氧化活性可能互为补充,共同保护雨生红球藻免受盐胁迫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48.
高娜  杨坤  方婷  梁阳阳  崔凯  卢文轩 《淡水渔业》2022,52(1):96-102
为了优化废水处理系统的菌群结构,提高水质净化效率,实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龟鳖废水处理系统的细菌群落组成进行分析,同时对细菌群落和废水水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处理单元中的菌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在门分类水平上,各处理单元的主要细菌类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  相似文献   
49.
本文运用生物学统计方法对2700尾斑点叉尾[鱼回]苗种全长与体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斑点叉尾[鱼回]苗种全长主要集中在15.5—17.5cm,体重主要集中在20~35g;体重与全长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体重与全长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幂函数关系,其关系式为Y=0.009X2.933。  相似文献   
50.
日本锦鲤溃烂病的诊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逐渐上升,开始追求美好的精神生活,其中观赏鱼颇受青睐。锦鲤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流行的,受欢迎的大型高贵的观赏鱼。锦鲤起源于日本,由普通鲤鱼突变而来,后经过多年人为的选育、定向选育或不同体色鱼的配组繁殖,才出现了今天绚丽多姿的锦鲤。锦鲤被称为日本的“国鱼”,是和平、友谊的象征,它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意寓吉祥欢乐、繁荣幸福,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但由于长期的近亲繁殖,以及良好的饲养环境的影响,使锦鲤的抗逆性、抗病能力以及生物学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在饲养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