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6篇
农学   7篇
  9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依赖宿主细胞完成其感染周期,且在胞浆内复制。微管作为一种细胞骨架,是介导胞内物质运输的重要通道。为探究狂犬病病毒胞内感染是否依赖于细胞骨架——微管,利用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N2a),接种实验室标准攻击毒株CVS-11,通过诺考达唑(Nocodazole)抑制剂破坏微管形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Western Blot方法、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微管对于RABV感染量的影响,并采用TCID_(50)法测定微管对RABV病毒滴度的影响。结果表明,Nocodazole通过抑制微管的形成,使RABV N基因水平降低25%、N蛋白水平降低50%,免疫荧光检测到病毒感染率降低70%,上清液中病毒滴度由10~(6.5)TCID_(50)/mL降低至10~(4.5)TCID_(50)/mL,说明狂犬病病毒胞内感染依赖于细胞骨架-微管的参与。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狂犬病病毒胞内运输及其复制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2.
 以烤烟品种JY-02为材料,于2007~2008年在吉林延边烟区进行田间试验,探讨深耕、深耕+秸秆覆盖、垄下深松、垄下深松+秸秆覆盖、传统耕作+秸秆覆盖、传统耕作(CK)等6种不同耕作方式对烤烟常规化学成分、经济指标及中性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模式可以稳定钾、氯含量,协调初烤烟叶化学成分比例,使烟叶的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深耕、秸秆覆盖、垄下深松明显促进烤烟叶片中性香气物质的积累,深耕+秸秆覆盖促进了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类香气物质、棕色化产物类香气物质、苯丙氨酸类香气物质和新植二烯的形成,致香物质总量和其他不同种类致香物质含量有明显提高。不同耕作方式对烤烟常规化学成分、经济指标及中性香气成分有明显影响,深耕+秸秆覆盖对烤烟质量效应最好,适宜在延边烟区推广  相似文献   
113.
秦皇岛寒潮过程的时空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秦皇岛地区寒潮的时空分布及成因。[方法]基于1970~2009年秦皇岛地区5个地面气象站的气温资料以及最新的寒潮预警信号的发布标准,对发生在该地区的寒潮天气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其区域分布特征和长期变化特征,并对其原因也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1970—2009年秦皇岛地区共计出现蓝色寒潮2334站次,黄色寒潮105站次,出现寒潮最多的地区是青龙县,最少是卢龙县;主要是因受下垫面、纬度和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影响。寒潮发生的月份从当年的9月一直到次年5月均有可能发生,寒潮最早开始为9月9日,最晚结束为5月26日。出现寒潮最多的月份是1月,最少的月份是5月。达到寒潮蓝色预警标准的寒潮出现最多的年份是1972和1979年,出现最少的年份是1984年;黄色预警标准的寒潮出现最多的年份是1979年,出现最少的年份有9年;从年代际来看,寒潮出现最多的是70年代,最少的是90年代。随着气候变暖,寒潮总次数趋于减少,寒潮开始期趋于推后,而寒潮结束期提前,说明气候变暖是寒潮发生变化的主要气候背景。[结论]该研究为气象防灾减灾和地方农业服务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14.
赵铭 《甘肃林业》2010,(6):41-42
早红珠油桃是经北京农林科学院选育的油桃品种。该品种结实早,丰产性好,外观色泽艳丽,风味甜美,是优良的温室油桃栽培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15.
以"吉烟九号"成熟期烟叶为试验材料,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烟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净光合速率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烤烟净光合速率呈单峰曲线,在11:00达到峰值,为9.88μmol·m-2·s-1,无"光合午休"现象;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叶片温度(TL)和大气温度(Ta)均呈单峰曲线,均与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在生理因子日变化中,叶片温度和蒸腾速率起主导作用,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C1)处于次要地位;在生态因子日变化中,温度和大气CO2浓度(Ca)起主导作用,光照和湿度处于次要地位;各生理因子对净光合速率的直接作用大小顺序为Gs>TL>Tr>Ci,各生态因子对净光合速率的直接作用大小顺序为TL>Ta>相对湿度(RH)>Ca>光合有效辐射(PAR).综上所述,气孔导度、叶片温度和蒸腾速率是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生理因子,光照和温度是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16.
不同氮源和打顶方式对烤烟质体色素及降解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源和打顶方式对烤烟质体色素及降解产物的影响、质体色素与其降解产物关系。结果表明,T1t2处理可有效提高烤烟中上部叶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同时也可降低叶绿素含量,使总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保持适宜的比例;在新植二烯、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和质体色素降解产物总量方面,中部叶T1t2处理三者含量均最高;上部叶T2t2处理新植二烯和质体色素降解产物二者含量最高,T1t2次之,T1t2处理中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最高;质体色素与其降解产物的相关分析表明,烤后样品中叶绿素含量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而类胡萝卜素含量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烤烟中的质体色素降解产物总量相对较高,烤烟品质较好。因此,T1t2处理对烤烟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的含量影响最大,尤其是中部叶。  相似文献   
117.
不同烤烟品种叶片碳氮代谢及相关产物差异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豫烟5号、豫烟6号、中烟98、中烟100、中烟101和云烟8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烤烟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碳氮代谢的规律以及质量差异.结果表明,从移栽后45 d开始,不同生长阶段烟叶色素含量、硝酸还原酶和转化酶活性都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烟叶的生长成熟,叶绿素、硝酸还原酶和转化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不同烤烟烟叶除质体色素含量...  相似文献   
118.
种植密度和施钾量对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吉烟9号为试材,于2009年采用种植密度和施钾量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种植密度和施钾量对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钾量及其两者互作对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均有极显著影响;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棕色化产物、西柏烷类降解产物、新植二烯和其他类物质及中性致香物质总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递增的趋势,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呈先降后升的趋势;随着种植密度和施钾量的增加,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综合分析认为,选择A2B3处理,即种植密度15 100株/hm2,施钾量328.5 kg/hm2组合,群体结构较为合理,烟叶香气量较高,烟叶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119.
以壳寡糖为原料,与取代水杨醛反应先生成壳寡糖希夫碱后再接枝金属离子,合成了18个壳寡糖希夫碱的金属配合物,其化学结构经紫外吸收(UV)、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分析确认。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在100 μ g/mL下具有良好的诱导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TMV)的作用,其中 5m 在预防作用中的抑制率高达78.86%。  相似文献   
120.
不同密度和留叶数对烤烟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河南省南阳生态条件下,以烤烟(Nicotiana tobacumL.)品种云烟87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密度和留叶数对烤烟质体色素及降解产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留叶数、密度×留叶数互作对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的影响均显著;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在每株留叶22片的处理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最高,分别为0.020 2 mg/g、0.015 7 mg/g、0.035 9 mg/g和0.365 8 mg/g;在种植密度(行株距)为120 cm×55 cm、每株留叶22片的处理中,叶绿素降解产物新植二烯含量和类胡卜素降解产物总量均最高,分别为1 071.000 0μg/g和64.17μg/g,占挥发性香气总量的87.54%和5.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