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14篇
农学   54篇
基础科学   1篇
  9篇
综合类   109篇
农作物   32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通过对铁力市、带岭林业局、五营林业局和汤旺河林业局4个不同种源群组的39株红松家系3年子代苗期的生理生长特性显示,4个种源区家系3年苗木的苗木质量指数(QI)分别为铁力0.45,带岭0.4,五营0.43,汤旺河0.49,各群组间苗期生理特性差异较小。其中表现最为优良单株为铁力9号优树,全株生物量为5.12g,二级根当年萌发数为140。表现最差为带岭26号优树,全株生物量为2.57,二级根当年萌发数为65。组内差异较大。另外,五营种源区各家系间分化程度较小,其峰值基本处于中心水平区间。而其它3个种源区家系间峰度偏移,组内分化相对明显。在对各家系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分析证明,红松家系幼苗在出苗初期就已经出现一定差异,而种间竞争和根系的生长发育则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麦TaNCED1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CAMBIA2300-35为基础,设计带有酶切位点Kpn I和Xba I的一对引物,从克隆载体pGEM-NCEDI扩增到目的基因TaNCED1,酶切回收后与同样双酶切的表达载体pCAMBIA2300-35连接,获得表达载体pTaNCED!,并将所构建的载体导入根癌农杆菌GV3101菌株,为该基因的功能鉴定及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提高小麦的抗逆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小麦族多属杂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小麦族多属杂种的研究概况及最新进展情况,对多属杂种的人工合成途径,多属杂交亲和性。多属杂种的育性、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并对多属杂种研究前景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种质“矮孟牛”姊妹系遗传差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鉴定和基因组分子标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冬小麦种质“矮孟牛” 7个类型的性状和基因组遗传差异比较分析。结果表明,7个类型在调查的株高、穗长、穗粒数、粒长、粒宽、单株穗数等16个性状方面存在差异,其中矮孟牛V型的主要产量构成因素等性状比较协调,总体优于其他6个类型。在检测的2 210对SSR、EST-SSR和STS标记中,有656对标记可在矮孟牛三亲本中显示多态性,将其用于矮孟牛7个类型全基因组遗传差异分析,并利用GGT2.0绘制7个类型的遗传差异图谱。在矮孟牛V型的1A、1B、2D、3A、4D、7A染色体上检测到8个特异位点,利用矮丰3号/牛朱特和孟县201/牛朱特构建的2个F2分离群体,经IciMappingV3.0单标记QTL作图分析,发现矮孟牛V型部分特异位点附近存在与产量构成因素等重要性状相关的QTL。矮孟牛V型的基因组特异位点可能是它作为骨干亲本区别于其他姊妹系的重要基因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对从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遍小麦的杂种后代中选出的10个优良小麦种质系,进行了细胞学和田间试验鉴定。结果表明,在这10个小麦种质系中,其中有2个品系为单体异附加系,1个品系为双单体异附加系,2个品系为双体异附加系。有5个品系染色体数目与普通小麦相同,但具有偃麦草的某些特点,细胞学上具有异常行为,它们可能为新的次生六倍体小麦。这些小麦种质系中,有的综合性状较好,具有较好的丰产性能,有希望在生产上直接加以利用;有的虽然综合表现欠佳,但具有突出特点,可作为种质材料在育种上利用。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对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 IMMYT)新引进的183份小黑麦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及细胞学特点鉴定,发现绝大部分材料对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生长发育良好,对白粉病免疫;且都是细胞学稳定的六倍体(2n=42)小黑麦;并从中筛选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18.
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农学本科人才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本针对农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农业本科人才,全面介绍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三位一体”的农学本科专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春小麦品种籽粒硬度等位变异的STS检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籽粒硬度是重要的小麦品质性状。采用单籽粒硬度仪(SKCS)和STS标记对春麦区主要推广品种和品系55份进行了籽粒硬度和Puroindoline等位变异类型检测,结果表明,全国春麦品种61.8%为硬质类型,混合和软质品种频率较低,分别为25.5%和12.7%,SKCS硬度指数分布范围为11~84。共检测到6种Puroindoline基因类型,其中Pinb-D1b 分布范围最广,出现在29个品种(系)中;Pina-D1b有2份,Pinb-D1a为7份,Pinb-D1c、Pinb-D1d和Pinb-D1e分别为1、13和3份。Pinb-D1a(野生型)硬度低于突变型,差异达1%显著水平,Pinb-D1b和Pina-D1d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小偃麦异附加系31504的部分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进而对31504进行了种质评价。结果表明,株高、穗下节间长、抽穗度、开花期、重粒重、穗粒数等6个性状的遗传与异染色体有关;异源染色体上携有显著降低株高作用的基因,且以加性效应为主,31504是一个良好的新矮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