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3篇
畜牧兽医   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综述了国内长毛兔育种历史及建国以来已育成长毛兔品种的概况,并就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后续的长毛兔育种工作有所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2.
分别选择4周龄、8周龄和12周龄健康的皖南黄兔各12只(公母各半),利用耳缘静脉采血的方法采集每只兔的血液,分析其血清生化指标。血糖、血脂分析表明:4周龄皖南黄兔GLU和CHOL含量最高,且4周龄公兔CHOL含量显著高于母兔。血清蛋白和含氮代谢物分析表明:4周龄皖南黄兔TP和ALB含量最低,且性别显著影响4周龄和8周龄皖南黄兔TP含量; 4周龄和8周龄皖南黄兔CREA含量均显著低于12周龄皖南黄兔; 4周龄公兔UREA含量显著高于4周龄母兔和其他各组兔。血清肝功能相关酶ALT和AST分析表明:4周龄兔ALT含量显著低于8周龄公兔和12周龄母兔,且各周龄公母兔ALT含量无差异。TG和AST含量在不同周龄和性别的皖南黄兔间均无显著差异。该研究初步获得了皖南黄兔的血清生化指标数据,可为皖南黄兔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泌乳前期日粮精粗比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泌乳奶牛营养需要量,针对泌乳前期设计了30:70、60:40和70:30三种不同精粗料比例的日粮配方,观察其对奶牛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大奶牛日粮中精料的添加量,可以一定程度地提高牛奶产量,但当精料添加量过高,精粗比例达到70:30时,将影响乳品质量,其乳成分中干物质含量、乳蛋白和乳脂率显著下降;引起奶牛繁殖性能下降,延长第1次发情天数,返情率显著提高,而受胎率显著下降;严重影响牛体健康,酮病、蹄病和乳房炎的发病率显著上升。所以日粮中合理的精料与粗料比例(60:40)是提高奶牛综合生产性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4.
为研究褪黑激素对皖系长毛兔毛囊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选择60只皖系长毛兔,随机均分成4组,1组不埋植褪黑激素(对照),另3组每只兔按25 mg(低剂量组)、40 mg(中剂量组)和55 mg(高剂量组)分别埋植褪黑激素,饲养70 d后,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RNA的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及q PCR表达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组织切片观察,证实55 mg褪黑激素处理能有效抑制毛囊细胞凋亡,维持细胞正常形态;通过对高剂量组和对照组测序,得到2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14个基因上调,11个基因下调,涉及通路包括嗜T细胞病毒感染、坏死性凋亡、甲状腺癌、铁死亡、I型糖尿病和胰岛素信号通路,其中坏死性凋亡、铁死亡通路与长毛兔毛囊凋亡相关;选取4个与凋亡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荧光定量验证,得到新基因MSTRG.3561表达显著上调,SLC25A5表达下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5.
安徽部分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调查安徽地区奶牛乳房炎流行情况和筛选病原菌敏感药物.采集了安徽省奶牛主要养殖区的隐性乳房炎奶样,分离、鉴定了主要病原菌,并筛选了敏感药物.结果表明,乳房炎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无乳链球菌,且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混合感染占大部分,这些主要病原菌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头孢曲松钠和卡那霉素等抗菌药物高度敏感,为奶牛乳房炎的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了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26.
选用90头体重31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根据体重和性别分成3组,饲喂3种蛋白质水平日粮。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日粮蛋白水平,生长猪阶段分别为17%、14%和15%;肥育猪阶段分别为15%、13%和14%。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日粮按照猪理想氨基酸模式配制。结果表明,猪各个阶段的日增重与料重比差异都不显著(P〉0.05);生长肥育猪试验Ⅰ组、Ⅱ组猪血清尿素氮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长猪阶段猪舍内氨气质量浓度,试验Ⅰ组、Ⅱ组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肥育猪阶段猪舍内氨气质量浓度,试验Ⅰ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各阶段猪舍内硫化氢质量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生长猪阶段,与对照组相比,氮排泄量试验Ⅰ组、Ⅱ组分别显著降低15.7%(P〈0.05)和11.4%(P〈0.05);肥育猪阶段,与对照组相比,氮排泄量,试验Ⅰ组、Ⅱ组分别降低15.2%(P〈0.05)和8.9%(P〉0.05)。  相似文献   
27.
试验旨在分析牛奶与山羊奶中乳脂肪球膜(milk fat globule membrane,MFGM)蛋白组成及潜在的生物学功能。采集牛奶和山羊奶各30份,离心分离牛奶和山羊奶中脂肪,提取MFGM蛋白,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结合数据库搜索鉴定,比较了奶牛和山羊MFGM蛋白的差异,分析了MFGM蛋白参与的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及相关代谢通路。结果显示,奶牛和山羊MFGM中分别鉴定了284和334个蛋白,奶牛和山羊中蛋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的模式非常相似,主要涉及生物调控、定位、转运、信号转导和应激反应等。分子功能方面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奶牛MFGM蛋白主要涉及蛋白结合和核苷酸结合,而山羊MFGM蛋白主要涉及蛋白结合和结构分子活性。奶牛和山羊中差异表达的MFGM蛋白主要涉及结构分子活性。通路分析发现,奶牛和山羊MFGM蛋白涉及的生物学通路稍有差异,其中紧密接头、轴突导向、抗原加工与递呈、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通路在奶牛MFGM蛋白中得到富集,而调节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通路在山羊奶中得到富集。研究结果展示了奶牛和山羊MFGM蛋白的表达模式及差异,为进一步探索两种奶畜乳腺合成脂肪球的分子机制的异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
试验比较了16-次甲基甲地孕酮(MGA)和氟孕酮(FGA)对安徽白山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后发情、LH峰值及排卵的时间间隔,结果表明:MGA处理组开始发情的时间(80.6±3.5)h较FGA处理组(41.3±1.3)h长,而且差异极显著(P<0.01);同情发情处理结束到LH峰出现、到排卵以及LH峰出现到排卵的时间间隔,MGA组为(93.5±2.2)h、(117.9±2.9)h和(24.4±1.1)h,FGA组为(55.5±2.3)h、(76.4±1.5)h和(20.8±0.7)h,两组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同期发情处理结束后开始发情到LH峰出现的时间间隔、开始发情到排卵的时间间隔以及血清LH峰持续时间MGA组、FGA组分别为:(13.9±1.4)h和(14.3±0.8)h,(37.3±2.1)h和(35.0±0.5)h,(12.0±0.6)h和(12.6±0.3)h,两组间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9.
皖系粗毛型长毛兔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皖系粗毛兔是国内第一个粗毛型长毛兔新品系。该兔体型外貌一致。生长发育正常 ,尤其是前期生长速度较快 ,5月龄体重达 336 0 .5 7g,相当于成年体重的 81.6 2 %。繁殖性能适中。产毛性能稳定 ,11月龄刀剪毛产量 2 94.2 8g,折年产毛量 1177.12 g,粗毛率 15 .14% ,且毛品质优良 ,采毛方式不限 ,11月龄刀剪毛毛纤维长度、细度、强度及伸度 ,粗毛分别为 11.49cm、45 .12 μm、2 3.47g和 46 .72 % ,细毛分别为 7.40 cm、14.86μm、4.2 3g和 44 .97%。多年的推广实践表明 :该品系兔适应性强 ,耐粗饲 ,易于饲养 ,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深受广大养兔户的欢迎  相似文献   
30.
作者对2017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传统育种、分子育种、繁殖技术)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发现国内外研究侧重不同,且与往年相比存在明显变化。国内传统育种主要包括品种选育和性状评定两方面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在分子育种领域做了较多的研究,主要涉及性状包括生长、肉质、皮毛、繁殖、抗病性能等,并筛选了与目标性状相关联的功能性基因和分子标记;繁殖技术研究少而散,包括人工授精、配种季节和光控管理等环境效应对家兔健康和生产力影响的研究。国外传统育种包括性状遗传评估、遗传与环境互作、评估方法等,在改进生长性能和肉质方面得到了提升;分子育种主要涉及生长、肉质、抗病及繁殖等性状,也进行了分子标记筛选与研究,但在皮毛性状方面研究相对欠缺;繁殖技术主要包括环境和添加物对家兔繁殖、精液冷冻等方面的影响研究,也取得了良好进展。本综述可为后期家兔育种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