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3篇
畜牧兽医   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中国绵、山羊的遗传资源保护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论述了中国绵、山羊的品种资源现状、遗传资源保护方法及存在问题,并针对绵、山羊的遗传资源保护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2.
家兔是节粮型草食小动物,其养殖投资少、见效快,已成为中国促进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的优势产业。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取得了较大进展。文章分别从家兔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和繁殖等方面对国内外2019年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国外在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和家兔繁殖方面均作了较多的研究,传统育种主要是针对选择和环境及添加物对家兔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分子育种方面主要是对繁殖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其中产仔数及精液蛋白方面的研究较多,其次是生长、肉质、毛色等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而繁殖方面的研究主要针对公兔精液的保存方法及添加物对家兔精液品质、产仔数和受胎率的影响。国内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也主要包括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和家兔繁殖,但国内的研究重点在分子育种研究,其中品种与遗传多样性及皮毛性状功能基因的研究较多,主要采用高通量测序、常规基因克隆和基因编辑的方法筛选对研究性状具有重要调控功能的基因及调控网络;而传统育种性状评定和家兔繁殖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该综述可为家兔的育种和生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3.
利用通径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皖系粗毛型长毛兔选育群三、四、五世代11月龄粗毛率进行通径分析。结果发现5、8、11月龄粗毛率分别为10.73±1.33%、12.56±1.75%、13.05±2.07%,相互呈中等以上正相关;5、8月龄粗毛率与相应的体重、产毛量呈弱负相关(P<0.05);11月龄粗毛率与相应的体重、产毛量相关不显著(P>0.05);直接影响11月龄毛率最大的性状是8月龄粗毛率,其相关和通径系数较高(r(yx6)=0.7034,P(yx6)=0.),其次为5月龄产毛量和粗毛率,其他性状影响较小。因此,选育粗毛型长毛兔应以8月龄粗毛率为主要选种依据。  相似文献   
104.
<正> 一般认为在选择母兔时应该考虑其乳头数,然而还没有试验证明这是正确的。1984年在罗马召开的世界养兔会议,第一次报道了乳头数和母兔繁殖力(哺乳力)之间的关系:有10个乳头的母兔窝产仔数高(Szendro和Holdas,1984;Szendro和Kampits,1985),其哺乳力也较强(Fleischhauer等,1984;Torres和Pla;1988;Rochamdeau等,1988)。由此我们可  相似文献   
105.
利用澳大利亚引进的优质高产荷斯坦奶牛胚胎,在淮北市华润牛业有限公司分别以农户散养的西门塔尔牛和当地牛黄牛的杂交牛(简称西杂牛,以下同)和牛场饲养的西杂牛为受体进行了冷冻胚胎的移植试验。分别对农户散养的106头、公司牛场饲养的137头西杂受体牛进行了同期发情处理,同期发情率分别为80.2%和92%(P<0.05),平均同期发情率达86.8%。通过直肠检查黄体合格率(受体利用率)分别为75.4%和91.2%(P<0.01),平均受体利用率为84.4%。对205头合格受体牛进行了进口冷冻胚胎移植,经过良好的饲养管理,共产下108头犊牛,平均产犊率达52.7%,其中农户散养和牛场饲养的移植产犊率分别为42.5%和59.2%(P<0.05)。  相似文献   
106.
通过产业调研,综述了2010年安徽省家兔产业生产现状、产业技术的应用与普及情况及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等,并提出了安徽省兔产业发展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7.
该文主要针对2018年国内外家兔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和繁殖技术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其中传统育种方面主要研究了选择效应及性状评定、遗传与环境互作和种质性能测定;分子育种方面主要涉及生长、肉质、皮毛、繁殖等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而家兔繁殖技术方面主要包括精液冷冻研究及添加物和环境对家兔繁殖的影响。2018年国内在家兔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方面研究较多,传统育种主要对一些地方品种种质性能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子育种主要集中于肉质、皮毛和繁殖性状的研究,并获得了新的相关分子标记和基因;但家兔繁殖技术方面研究相对较少。而国外传统育种主要研究了选择与性状评定和遗传与环境互作;分子育种主要集中在筛选生长与肉质及繁殖性状分子标记的研究方面,但在皮毛性状方面的研究相对欠缺,且国外分子育种主要是使用传统的研究方法筛选分子标记或研究性状相关基因的功能,而国内多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对研究性状具有重要调控功能的基因及调控网络。作者对2018年国内外家兔育种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家兔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以12和16周龄健康的皖南黄兔各16只(公母各半)为对象,进行屠宰测定,分析其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结果表明:12周龄和16周龄皖南黄兔平均活重分别在2420.8 g和2827.6 g以上,全净膛屠宰率分别在48.7%和47.8%以上,半净膛屠宰率分别在56.3%和55.3%以上,说明皖南黄兔生长速度快,产肉性能优,且1...  相似文献   
109.
力克斯兔的初级毛囊、次级毛囊于胚胎的18~24天先后出现。其皮肤表皮、真皮的发生与分化于胚胎的24天已基本完成。26日胎龄时,初级毛囊结构分化完全,并可见到皮脂腺。26日胎龄至仔兔出生,是表皮和毛囊分化出的各组成成分的进一步生长阶段。仔兔出生以后,皮肤表皮和毛囊的结构均无明显变化,但表皮厚度稍有增加,毛囊仍继续向真皮伸展,只是远不及胚胎期迅速。表皮的增长速度及毛囊的生长速度,在不同部位之间无显著差异,而不同胎龄(月龄)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力克斯兔皮肤的毛囊群结构很有规律。每一毛囊群由2~6个扇形分布的亚毛囊群组成,每一亚毛囊群中又含有5~12个分生毛囊和衍生分生毛囊。力克斯兔出生以后,其衍生分生毛囊数的增加几乎与体表面积的增大呈比例,使各月龄之间毛囊密度无显著差异,但不同部位之间,毛囊密度差异显著。被毛因粗毛含量少、分布均匀、直径也小;毛纤维短、且粗,细毛长度一致;强度大、伸度小(与新西兰白兔比较),从而构成了力克斯兔被毛具有弹性强、柔软性好、平整、经久耐磨等特征。通过扫描电镜及光学显微镜对力克斯兔、新西兰白兔及安哥拉兔3个不同类型的鳞片排列形态及髓腔结构的观察,发现不同类型之间,鳞片的排列形态不同,但髓腕结构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0.
用Logistic模型、Bertalanffy模型和Gompertz模型分别拟合波萨安杂交羊生长发育规律,其中以Bertalanffy模型拟合的拟合精度最大,其R2为0.99223。根据此模型可建立波萨安杂交羊的生长曲线,为其进一步选育提高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