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以养分平衡和土壤测试为基础,把氮素供应与作物氮肥特性结合起来,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冬小麦分期优化供氮量。结果表明:冬小麦播种前0~30cm土壤Nmin大于30kg/hm2时,不施基肥(氮),足以满足冬小麦从播种到返青期对氮素的需求;返青期保证供氮量90kg/hm2(0~60cm土壤Nmin 肥料氮),可以满足冬小麦从返青期到拔节期对氮素的需求;拔节期保证供氮量100kg/hm2(0~90cm土壤Nmin 肥料氮),可以满足冬小麦从拔节期到收获期对氮素的需求,最终达到目标产量。上述返青期90kg/hm2,拔节期100kg/hm2的优化供氮量下,氮肥利用率可达44%,收获后0~90cm土壤残留Nmin低于50kg/hm2,从而使氮素资源高效利用,并降低对环境污染的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养分平衡和土壤测试的冬小麦氮素资源分期优化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秸秆饲料化利用对于促进“粮改饲”推动草食畜牧业发展,实现藏粮于草解决人畜争地以及构建大食物安全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研究运用草谷比法与能量转化理论估算安定区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和秸秆饲料化节粮潜力。在此基础上,设计种植结构调整(A)和秸秆饲料化利用率提升(B)两种情景8种方案,对草食畜牧业发展潜力及经济效益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 2000 – 2018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大宗作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秸秆资源总量为487.03 × 104 t;草食家畜存栏量为1 132.61 × 104 AUM,秸秆饲料的需求量为744.12 × 104 t,秸秆饲料化量为177.05 × 104 t,秸秆饲料供需缺口巨大。2)小麦、玉米、马铃薯三大作物秸秆节粮潜力分别为28.85 × 104、57.21 × 104、118.17 × 104 t。3)以2018年实际存栏量14.28 × 104 AUM为基准,对比各情景方案组合,Ah + Bh方案下的秸秆载畜潜力高达28.69 × 104 AUM,经济效益达30 211.37 × 104 CNY,为最优方案;最劣方案Al的载畜发展潜力为4.42 × 104 AUM,经济效益为4 655.03 × 104 CNY,较最优方案相差24.27 × 104 AUM,经济效益相差25 556.34 × 104 CNY。总体而言,A、B组合方案下的载畜潜力和经济效益均高于单一方案的潜力,草畜一体化发展不失为旱作农区可推广的有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14.
1实施健身栽培,提高芦笋抗逆能力1)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种植芦笋。2)根据市场需求,选用抗病、耐病、优质、高产的品种。3)减少田间菌源基数,避免将菌源带入田间。种子用50℃热水或饱和漂白粉溶液浸泡消毒杀菌。用无病土育苗,避免苗株带病入大田。冬季和夏季挖开根部周围土壤,清除根部以上病残体,及时拔除田间病株并集中烧毁。 相似文献
15.
16.
淹没对鄱阳湖洲滩灰化苔草化感抑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植物化感抑藻原理,室外进行灰化苔草(Carex cinerascens)不同淹没高度培养试验,在光照培养箱中采用批式培养法开展灰化苔草浸泡液化感抑藻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各淹没高度下灰化苔草浸泡液均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产生化感抑制作用,抑制率随淹没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至全淹时抑制率达到最高,抑制率从64%增加至82%;灰化苔草主要通过根系分泌和秆叶组织破坏后释放化感物质,活体完整灰化苔草化感物质分泌较少。灰化苔草浸泡液试验组中铜绿微囊藻细胞直径较对照组铜绿微囊藻细胞直径缩短10%左右,藻细胞产生固缩现象;铜绿微囊藻胞内和胞外多糖积累,含量分别为1.6~1.8和1.7~2.0 pg·cell-1,微囊藻胞外多糖的积累形成胞外胶鞘并单细胞形成群体以抵御化感抑藻的胁迫作用。本研究为采用生态调控水位实现植物化感抑藻提供基础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采用田间试验,对钾素优化管理方法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期为高产、优质、资源高效、环境保护等多重目标并重的养分资源优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土壤有效钾含量较高(154 mg kg-1)的条件下,钾肥施用量的高低对冬小麦籽粒产量没有显著影响;根据钾素恒量监控技术确定的钾肥施用量(75 kg hm-2 K)下冬小麦籽粒粗蛋白和干湿面筋含量和高施钾量(225 kg hm-2 K)之间差异不显著;基于养分平衡和土壤测试的钾素资源优化管理方法(钾素恒量监控技术)在获得高产、资源高效的同时也获得了最好的品质效应。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统计资料,对广东省柑桔种植面积和产量发展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广东省柑桔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近60a来,广东省柑桔生产经过了曲折的发展历程。1949~1984年间,广东省柑桔种植总面积很少,总产量一直很低,并且发展缓慢;从1985年开始到1990年前后,柑桔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快速增加;1992~2000年间柑桔总产量又大幅逐年下降;从2001年开始,柑桔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才又逐年大幅度提高,到2009年柑桔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已分别达到27.6万hm2和322.1万t,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广东省柑桔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前列,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广东省已经形成了集中在粤西的阳江、珠三角的肇庆和粤北地区(山区)的柑桔优势产区,但各地市柑桔单产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养分平衡和土壤测试的冬小麦氮素优化管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养分平衡和土壤测试为基础,把氮素供应与作物氮肥特性结合起来,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冬小麦分期优化供氮量。结果表明:冬小麦播种前0~30cm土壤Nmin大于30 kg/hm2时,不施基肥(氮),足以满足冬小麦从播种到返青期对氮素的需求;返青期保证供氮量90 kg/hm2 (0~60 cm土壤Nmin+肥料氮),可以满足冬小麦从返青期到拔节期对氮素的需求;拔节期保证供氮量100 kg/hm2 (0~90 cm土壤Nmin+肥料氮),可以满足冬小麦从拔节期到收获期对氮素的需求,最终达到目标产量。上述返青期90 k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