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8篇
  5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3 毫秒
91.
霉菌毒素及脱毒方法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霉菌毒素是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 ,现在仍是困扰世界的难题。曾采取过不同的方法来除去或钝化饲料中的霉菌毒素 ,但到目前为止 ,这些方法的效果差异极大或者缺乏可行性。霉菌毒素在农产品中的含量很低 ,一般在 ng/g~ μg/g之间。霉菌毒素造成的急性临床疾病有典型的季节性高峰。急性中毒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但这只占由于慢性的和没有察觉的中毒 ,如低剂量毒素中毒造成的生产水平和免疫力的下降 ,所造成的损失的一小部分。霉菌既可在作物在田间生长时产生毒素 (田间毒素 ,如镰刀菌毒素 )也可在仓储期间产生毒素(仓储毒素 ,如黄曲霉毒素、棕…  相似文献   
92.
记述了河南尺蛾科新记录属2个,新记录种8个.新记录属为叉线青尺蛾属(Tanaoctenia Warren,1894)和黄尺蛾属(Opisthograptis Hübner,[1823]),新记录种为豹垂耳尺蛾(Pachyodes davidaria)、玫尖紫线尺蛾(Timandra apicirosea)、散长翅尺蛾(Obeidia conspurcata)、后缘长翅尺蛾(Obeidia postmarginata)、梫星尺蛾(Arichanna jaguararia)、叉线青尺蛾(Tanaoctenia dehaliaria)、骐黄尺蛾(Opisthograptis moelleri)、高山尾尺蛾(Ourapteryx monticola).  相似文献   
93.
试验以葡萄品种夏黑无核为材料,用逼主梢顶端冬芽(以下简称顶端冬芽)萌发结二次果、逼主梢顶端一次夏芽副梢上的冬芽(以下简称顶端副梢冬芽)萌发结二次果和逼主梢顶端一次夏芽副梢上的夏芽(以下简称顶端副梢夏芽)萌发结二次果三种修剪方式,采用"两代同堂"二次果栽培模式,各修剪方式设置喷施缩节胺1 000 mg/L和喷施清水两种处理。结果表明:逼主梢顶端冬芽萌发结二次果的第二、三节位萌芽率均高于其相应对照,表明喷施缩节胺抑制较低节位冬芽的萌发;各修剪方式下,喷施缩节胺1 000 mg/L相比于喷施清水,促进新梢成花效果较好。三种修剪方式,利用顶端冬芽和顶端副梢夏芽结二次果效果较好,在喷施缩节胺1 000 mg/L时,第一节位果枝率可达80%左右,结果系数达1.4左右。而利用顶端副梢冬芽结二次果果枝率和结果系数较低,分别为40%、1.0左右。  相似文献   
94.
不同形态饲料对养殖水体中氮磷含量及饲料溶失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配方相同的膨化、硬颗粒和粉状配合饲料分别饲喂斑点叉尾鲴,通过测定养殖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有机物耗氧量(C()D)、氨氮(NH3-N)和饲料中总氮与总磷溶失率的变化来说明不同形态饲料对养殖水体中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时间内,粉料养殖水体中的COD、TP、TN、NH3-N含量均要高于颗粒料和膨化料养殖水体中的C()D、TP、TN、NH3-N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粉料>颗粒料>膨化料.饲料中总氮和总磷的溶失率因不同的饲料加工工艺而有较大的差异.粉料组与颗粒料组的总氮和总磷溶失率差异不显著;而此2组与膨化料组的总氮和总磷溶失率差异都极显著,并且粉料的最高,颗粒料的其次,而膨化料的最低.  相似文献   
95.
小麦旗叶与穗粒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以 57个冬小麦基因型为试验材料 ,在稀植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旗叶长、宽和面积与穗粒数、千粒重和穗粒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1旗叶长、宽和面积与穗粒数均为显著正相关 ,相关程度大小为旗叶面积>旗叶宽 >旗叶长 ;2旗叶长、宽和面积与千粒重均为正相关 ,但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3旗叶长、宽和面积与穗粒重均为正相关 ,其中旗叶宽和面积与穗粒重相关达极显著水平 ,旗叶长与穗粒重显著相关。由此可见 ,旗叶大小对穗粒重有着显著正向效应 ,因此在育种栽培过程中 ,注意增加旗叶面积对提高穗粒重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6.
减缓热应激的营养调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马玺  赵玉华 《中国家禽》2001,23(10):32-34
饲粮营养调控 1提高饲粮能量浓度   能量摄入量降低是热应激期间鸡生产性能下降的原因之一。因此提高日粮营养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热应激造成的不良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常添加脂肪以提高日粮能量浓度。脂肪热增耗较低,能量在体内的储留量增加,同时,日粮中添加油脂能改善适口性,降低饲料在胃肠道的流通速度,从而提高家禽的生长率。在高温条件下用脂肪代替等能量的碳水化合物,明显改善热应激家禽的生产性能。不过在高温气候下,更要注意防止脂肪的氧化。 2调整蛋白质、氨基酸水平   提高蛋白质水平虽然可弥补采食量降低导致蛋白…  相似文献   
97.
为探究适合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仔鱼培育的最佳光谱,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设立全光谱组、红色光组、绿色光组和蓝色光组4个试验组,通过对比大口黑鲈仔鱼的趋光行为、生长性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ZM)、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分析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生长激素(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促甲状腺激素(tsh)、热休克蛋白70(hsp70)、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半胱天冬酶3(caspase3)等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筛选适宜大口黑鲈苗种培育的光谱范围。结果显示:全光谱组、绿色光组、蓝色光组仔鱼的终末体长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及LZM活性均显著高于红色光组,而MDA、GSH含量及SOD、CAT活性均显著低于红色光组;全光谱组和绿色光组仔鱼AKP酶活性及生长基因ghigf-1tsh的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红色光组,而应激相关基因hsp70crfcaspase3 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红色光组和蓝色光组;全光谱组仔鱼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并表现出较好的集群趋光行为。结果表明,全光谱光源最有利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的大口黑鲈苗种培育。  相似文献   
98.
操文杰  张静蓉  张庆飞  赵玉华  王卫民 《水产学报》2023,47(1):019615-019615
为探究鳡和翘嘴鲌精子在诱导彭泽鲫雌核发育子代中的异精效应,实验分别以鳡和翘嘴鲌精子激活彭泽鲫卵的胚胎发育获得子二代(F2)群体:P×G (彭泽鲫♀×鳡♂)和P×Q(彭泽鲫♀×翘嘴鲌♂),以P×P (彭泽鲫♀×彭泽鲫♂)F2为对照,比较各群体的染色体核型、DNA含量、形态学特征以及生长等。结果显示,P×G、P×Q和P×P的核型分别为3n=150=45m+66sm+27st+12t、3n=150=54m+51sm+39st+6t和3n=150=51m+48sm+45st+6t,与父本鳡的核型(2n=48=10m+24sm+12st+2t)和翘嘴鲌的核型(2n=48=16m+26sm+6st)明显不同;P×G和P×Q的DNA含量与P×P比值在95%的置信区间内(均为0.97);上述结果表明,P×G和P×Q的F2群体均为雌核发育子代。基于形态学参数的主成分分析显示,P×G和P×Q与P×P散点分布区域基本无重叠;P×G和P×Q与P×P间能通过判别函数进行初步判别(准确率达97.8%),即存在显著的形态学差异;这表明P×Q和P×G子代存在异精效应。与P×P相比,P×G和P×Q的F2群体各日龄的平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