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6篇
农学   6篇
  1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20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1.
92.
绿色食品及其认证程序和标志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绿色食品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得的战略措施。绿色食品的价格比一般普通食品高出2 0 %~50 %。随着现代化工业企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随之加剧,食品遭受污染程度也愈来愈严重,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这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开发绿色食品提高食品质量、档次,  相似文献   
93.
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可引起西藏牦牛生产性能下降的传染病.2004年12月份-2005年7月份,选用在西藏自治区分离的牦牛大肠杆菌菌株(西藏-9903,由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鉴定其血清型)制备4批铝胶疫苗,将疫苗置4℃分别保存3,6,9,12个月后接种家兔进行免疫效力检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4.
不同品种马铃薯试管苗诱导形成微型小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铃薯品种陇薯3号、大西洋、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用MS培养基+白沙糖80g/L+活性碳15g/L诱导结薯,研究不同品种微型小薯形成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相同培养基、相同培养条件下,马铃薯不同品种形成微型小薯的能力有差异,培养80d微型小薯诱导率以费乌瑞它最高,为86%;60d以后进入结薯高峰时期;不同品种平均单薯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中陇薯3号最大,为0.081g/个,大西洋最小,为0.070g/个。  相似文献   
95.
以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PCV2ORF2重组蛋白为免疫原,旨在获得针对PCV2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用Sf9细胞表达PCV2ORF2重组蛋白,通过层析柱和超滤管浓缩法纯化PCV2ORF2重组蛋白。将纯化的PCV2ORF2重组蛋白免疫6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3次免疫后,取免疫后小鼠脾脏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采用间接ELISA筛选,经过3次亚克隆获得4株能稳定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命名为1H9、4C11、5B8和4F12株。IFA和Western blot试验说明,4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抗体能与ORF2重组蛋白作用。特异性试验表明,4F12株单克隆抗体与猪圆环病毒2型(PCV2KQ22株)发生特异性反应,经抗体亚型鉴定1H9、4C11和5B8 3株亚型为IgG1/Kappa,4F12株为IgG2b/Kappa,1H9、4C11、5B8和4F12株小鼠腹水效价分别为105、104、106和105。表明获得了与PCV2特异性作用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96.
[目的]进行7个果桑品种的引种栽培试验。[方法]2014年引进7个果桑品种(大十、红果2号、四季2号、台湾超级长果、果选2号、珍珠白、桂花蜜),并连续4年对其进行引种观察,比较其树体特征、物候期特征、结果习性特征。[结果]7个果桑品种中,6个品种适应性表现较好,能正常生长结果,只有台湾超级长果越冬时新稍冻死,从而影响其长势、产量。其中,大十、四季2号在引种地表现优良;大十出芽时间早、长势优良、叶形大、分枝数多,产量高;四季2号长势、产量次之,但口味甜,果色紫黑色,果质优良。桂花蜜、珍珠白发芽迟,成熟晚,能延长果桑采摘期。[结论]大十、四季2号能作为优良品种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推广;桂花蜜、珍珠白可作为晚熟品种进行辅助推广。  相似文献   
97.
宜昌市夷陵区2001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5a来,通过对全区退耕还林造林模式的研究与运用,筛选出了符合夷陵区实际的、先进适用的5个造林模式。调查结果表明3a后造林面积保存率达100%,造林株数保存率达80%以上,生长状况优良。  相似文献   
98.
棉网状植生袋技术在宜昌页岩区植被恢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峡库区宜昌页岩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采用棉网状植生袋技术开展了植被恢复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棉网状植生袋技术,显著地改善了地表温度,能有效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99.
从浙江省海宁市引进7个果桑品种试种,连续4年对其进行观察记载。试栽结果表明:7个品种中有6个品种适应本地区栽培,适应性表现良好,能正常生长结果,其中:"大十"品种出芽时间早、长势优良、叶形大、分枝数多,产量高;"四季2号"品种长势、产量次之,但口味甜,果质较大十品种优良。依据产量和品质来看这两个品种能大范围在本地区推广;"桂花蜜""珍珠白"发芽迟,成熟晚,能延长采摘期,可作为晚熟品种进行推广。同时通过引种试验总结出一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0.
通过对宜昌黄柏河流域森林资源现状调查,分析了该流域目前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林业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