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篇 |
基础科学 | 6篇 |
23篇 | |
综合类 | 38篇 |
农作物 | 3篇 |
畜牧兽医 | 6篇 |
园艺 | 5篇 |
植物保护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从"退耕还林"概念的提出开始,分析了退耕区的生态环境和灾害对环境的影响,从而阐述了退耕还林的必要性。对于重大决议,不仅要分析其必要性,还要论述其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55.
本文综述了近50年来土地利用强度概念、驱动机制、方法和关键问题的发展演变,将其划分为3个研究分支:1)基于人口密度计算人类活动强度的研究;2)以传统的投入和产出强度方法为代表的研究,以及由此发展而来的复种指数、τ因子方法和技术效率方法等;3)以基于物质和能量的社会经济流通机制的土地利用强度概念模型和HANPP (human appropriation of net primary production)指标为代表的研究。针对土地利用强度研究,呈以下趋势:人口密度作为衡量土地利用强度的指标逐渐被以物质和能量社会经济流通机制为基础的土地利用强度概念模型所取代;土地利用强度评估方法也由指标构建研究倾向于解决不同自然环境下指标评估比较的关键技术与瓶颈问题,即人为与自然影响的区分;遥感数据和方法在人为活动定量识别研究中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和价值,可以作为土地利用强度评估方法瓶颈的突破点;农、林和草牧业等土地利用类型的强度变化机制研究极不均衡。因此,构建均衡发展的土地利用强度评估机制和指标技术体系成为未来土地利用强度研究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6.
兰州市特殊空间绿化植物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兰州市特殊空间生态环境下引种栽培的14种园林绿化植物的适应性(耐荫性、抗寒性、抗污染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叶片内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以及植物在逆境胁迫下丙二醛的含量不仅取决于该植物种的生理特性和生化反应能力,也取决于栽培物种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抗逆性)应变能力.供试植物中小叶扶芳藤的耐荫性最强,鹅绒藤的最弱;三叶地锦的抗寒性和抗污染性最弱;而景天科植物的抗寒性与抗污染性均最强. 相似文献
57.
叶菜类蔬菜中主要污染物调研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菜类蔬菜是人们日常食用量最大的蔬菜品种.其种类繁多。是我国种植和消费的主要蔬菜品种。但由于叶菜类蔬菜在种植栽培过程中可能会使用某些化学物质.加之栽培环境的不良影响.使其质量安全受到威胁。本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叶菜类蔬菜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农药使用情况、国内外现行污染物的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等.结合近年来叶菜类蔬菜主要污染物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提出保障叶菜类蔬菜质量安全需要重点控制的15项污染物项目(包括13项农药及2项重金属).并对其限量值及检测方法进行比对确立.对叶菜类蔬菜的质量安全日常监管提供了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58.
59.
60.
以遥感与GIS为技术支撑,对河南省20世纪80年代至2005年的土地覆盖进行了动态监测,并分析了土地覆盖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监测结果表明,河南省土地覆盖变化的时空特征为:(1)变化数量.城镇建设用地显著增加,内陆水体面积增加明显,农村聚落和落叶阔叶林有所增加,常绿阔叶林略有增加;灌丛草地、水浇地、旱地和河湖滩地面积减少明显.(2)变化速度.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增速迅猛,内陆水体增速明显;沙地面积减速最快,裸地、沼泽和草甸草地减速较快,河湖滩地和灌丛草地减速明显,旱地和水浇地面积减速较小.(3)空间转换.以农田和聚落之间的转换为主,另外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包括其扩展融人的农村聚落等;内陆水体增加主要由河湖滩地转变的;灌丛草地减少主要转变为旱地.驱动力分析表明,区域自然因素相对稳定,对土地覆盖变化的影响较小,而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和交通等社会经济因素是河南省土地覆盖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河南省土地覆盖变化的总体特征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及其工业化、城市化演变的特征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