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2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12篇 | |
综合类 | 24篇 |
畜牧兽医 | 138篇 |
植物保护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气候变化对高原牧草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了全球变暖的趋势及其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时空差异,分析讨论了不断加剧的气候变化对青海海上 高原牧草生产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草地生态系统不仅是自然系统重要的天然安全屏障,也是畜牧业发展的关键依托。黄河上游草地生态质量关系到整个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然而,近年来黄河上游草地生态环境向着不利于人类发展的方向演化,草地退化问题日趋严重,加速了土地荒漠化进程,同时引发自然灾害、河流断流等问题,制约了地区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本文综述了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域草地退化现状、成因和草地退化的主要特征,提出了草地生态功能提升技术模式及草地适应性管理机制,并对未来草地恢复治理新技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三江源、祁连山和甘南等典型水源涵养区的生态恢复和治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以期对有效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助力国家构建完善的生态安全体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3.
54.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退化草地蒸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三江源地区退化草地的蒸散状况有助于认识该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水循环,对该地区的生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涡度相关法观测青海省玛沁县小嵩草退化草地(34.35°N;100.50°E,海拔3963m)的水热通量,对该地区2006-2008年全年的蒸散情况进行了特征分析。研究表明,2006-2008年三江源退化草地的蒸散值分别为452.24,474.24,459.57mm,降水量分别为460.7,496.1,480.1mm,其中有75%以上的降水分布在生长季,全年水平上蒸散量与降水量之比(ET/PPT)为95% 以上,蒸散量与降水量基本持平。生长季日蒸散量1.8~1.9mm/d,而非生长季日蒸散量<0.6 mm/d。蒸散日变化和年变化均为单峰型,每年6-7 月蒸散量最大,为2.0~2.2mm/d;日蒸散峰值出现在正午左右,其最大值生长季为0.21mm/h,非生长季为0.10mm/h。退化草地蒸散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净辐射,其次为饱和水汽压亏和空气温度。随着生长季的推进,潜热对这些因素的敏感性逐渐增大。与未退化的矮嵩草草甸相比,退化草地生长季蒸散量较小,而非生长季蒸散量较大,这一结果表明,高寒草地的植被盖度驱动草地生态系统的蒸散。 相似文献
55.
黄河源区高寒草原的植被退化与土壤退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几年,黄河源区高寒草原退化沙化明显。研究了黄河源区紫花针茅高寒草原在不同退化程度下植物群落、生物量和土壤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高寒草原退化程度加大,植被盖度、草地质量指数和优良牧草地上生物量比例逐渐下降,草地间的相似性指数减小,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单峰式曲线变化规律。随着退化加剧,禾草地上生物量减少显著,杂草类植物地上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少,而莎草科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变化不受草地退化程度的影响。高寒草原土壤表层0~20 cm的植物根系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呈倒“V”型变化。高寒草原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之间呈“V”型变化规律,随着退化程度增加,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的关系由显著正相关转变为负相关。随着高寒草原的退化程度加剧,土壤湿度、土壤有机质、速效磷、硝态氮、速效钾的含量和土壤紧实度都减小。随着高寒草原植被的退化演替,土壤退化越来越严重,贫瘠化不断加剧,到重度退化阶段,旱生沙生植物出现,呈现沙化初始景观。 相似文献
56.
草毡寒冻雏形土有机质补给、分解及大气CO2通量交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调查草毡寒冻雏形土生物量及土壤有机质,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该区域作用层与大气CO2通量。结果表明:地下90%生物量集中于0~10cm的表土层,年总净初级生产量约935.0g/m2;土壤有机质含量在6.401~7.060%之间;净CO2通量呈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 化规律;5月中 旬到9月底为CO2的净吸收(780gCO2/m2),其中以7月最高,净吸收量明显高于非生长季的,10月到翌年5月初CO2的净排放量(383gCO2/m2);全年固定碳高达397g/m2。 相似文献
57.
58.
基于盆栽试验,研究海北高寒地区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生长特性、生殖分配格局对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施氮水平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密度垂穗披碱草的株高、叶长、穗长、分蘖数及各器官生物量均表现出竞争―密度效应;各器官生物量分配规律均受密度效应影响,且生殖生物量分配在中低密度(20粒·m-2)下达最大值(10.46%)。 2)高氮肥(2 g·m-2)对垂穗披碱草各器官生物量影响较大,氮肥作用后对垂穗披碱草生殖生物量分配的影响表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3)相关性分析表明,密度、氮肥单因子作用下株高、叶长、穗长、分蘖数及各器官生物量之间均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4)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密度、氮肥单因子处理下,各器官的资源分配方面都存在“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 相似文献
59.
草地生态系统公益保护与西部开发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草地生态系统不但为人类提供食物、饲料、药物等重要资源,而且还为人类提供许多工业手工艺技术难以替代的公益,包括空气和水体的净化、缓解洪涝和干旱、土壤的产生及其肥力的维持、生物多样的产生和维持、气候的调节等。草地生态系统是中国西部分最广的自然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经营也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但不合理的工业生产活动已经严重破坏了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能力。如果继续当前的不合理生产方式,以草地为发展基础的畜牧业经济将受到极大限制,西部经济繁荣也将失去其重要优势,同时严重威胁到西部甚至全国生态环境稳定和居民生活安全。采取合理高效的发展策略,保护和科学利用草地生态系统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0.
按照放牧强度递增的顺序在高寒矮嵩草草甸上选取冬季自由放牧、轻牧、中牧、重牧4个样地,每个样地随机选取10个0.5m×0.5m的样方,对每个样方中的植被高度、盖度、虫口密度、毛虫的垂直分布高度等指标进行测定,根据空间分布指数对不同放牧强度下门源草原毛虫幼虫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适度的放牧干扰会增大门源草原毛虫的虫口密度,过度放牧则可抑制该物种密度的增大。门源草原毛虫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均呈现聚集分布。放牧干扰不会改变该物种的聚集分布特征,但可通过对其食物及生境的作用,影响其聚集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