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12篇
综合类   24篇
畜牧兽医   134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不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草场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草甸草场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过度放牧可引起地上生物量下降,禾草比例降低,莎草、杂类草比例升高,牧草干物质消化率降低;反之,适度或轻度放牧,可使地上生物量增加,禾本科牧草比例升高,莎草、杂类草比例下降,牧草干物质消化率相对升高。  相似文献   
162.
黑河上游绵羊育肥经济和生态效益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河上游的祁连山区是青海省祁连县和甘肃省肃南县的主要牧区。长期以来,上游地区靠天养畜的放牧生态系统草畜供求不平衡,给草地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夏、秋季节草地对畜群而言处于“盈供”期,而冬、春季节草地处于“亏供”期,导致冬、春季节草地放牧强度加重,达到夏、秋季节的1.5~6倍。  相似文献   
163.
青海省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问题与草业科学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海省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特征是草地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冰川湿地退缩,自然灾害频繁,人畜饮水困难,农村能源短缺.当前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着试验示范不够、缺少治理规划、种苗供应混乱、资金投入不够等问题,需要加强治理规划工作和技术支撑体系、建立生态环境治理责任制、紧密结合生产结构调整及草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开展工作.需要依据草业科学的原理,在生态环境治理中重视生态工程设计的应用,对治理区按照草地农业系统四个生产层次统筹考虑优化生产结构,发挥各系统和层次间的耦合效应.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问题为草业科学原理的实践及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164.
为揭示高寒草甸植被群落特征和生物量对短期休牧的响应,为高寒草甸合理利用提供依据,于2017年9月上旬采用样方法对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的连续放牧、生长季休牧和禁牧1年的高寒草甸样地进行调查、取样和分析,研究了短期休牧对高寒草甸植被群落结构和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长季休牧和禁牧1年较连续放牧极显著提高了高寒草甸的群落高度、群落盖度和样方物种丰富度(P<0.01),极显著提高了异针茅、矮嵩草、异叶米口袋和青海苜蓿等代表性牧草高度(P<0.01);2)生长季休牧和禁牧1年较连续放牧极显著提高了枯落物量和半腐殖质量(P<0.01),极显著提高了禾本科、豆科和阔叶类植物生物量(P<0.01),极显著提高了总地上生物量和优质牧草产量(P<0.01);3)生长季休牧和禁牧1年较连续放牧极显著提高了表层地下生物量(0~10 cm)和总地下生物量(0~30 cm)(P<0.01)。对于青海海北地区的未退化高寒草甸,可以采用短期休牧技术优化其群落结构,提高生物量和优质牧草产量,促进天然草地资源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65.
四倍体刺槐在青海东部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海省东部进行四倍体刺槐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饲用型四倍体刺槐均能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且能安全越冬,成活率均达到90%以上;在3个地区的四倍体刺槐生长情况方面,随着立地条件的降低,四倍体刺槐表现性状有所下降.该树种有望成为青海东部地区发展畜牧业和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166.
江河源区披碱草/星星草混播草地放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放牧率增加,各月不同土壤层含水量呈减小趋势;地上现存量的峰值降低,峰值出现的日期也提前,对照是80 d(从实验开始计),极轻度~重度放牧依次为70、665、7和38 d;披碱草的地上现存量和比例均呈下降趋势,而杂类草和星星草的地上现存量呈二次曲线变化趋势,且它们的百分比组成呈上升趋势;星星草地上现存量的最大值出现在轻度(5.26头/hm2)和中度(8.0头/hm2)之间,而杂类草的最大值出现在中度放牧附近(8.07头/hm2),这说明江河源区混播人工草地的适宜放牧率是中度放牧,适宜牧草利用率是60%。  相似文献   
167.
高寒牧区牦牛冬季暖棚育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结果表明 :在暖棚舍饲条件下 ,第 1组牦牛的绝对增重、相对增重分别比第 2组和对照组高 5 .9kg、4.94%和 3 1.44 %、2 6.5 9% ,第 2组比对照组高 2 5 .5 4kg和 2 1.65 % ,两处理之间同一放牧期牦牛的日增重之间差异极显著 (P <0 .0 1) ,处理内不同放牧期牦牛的日增重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5 ) ,而且牦牛的日增重与采食量之间呈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Y =-aX +b ,(a >0 )。  相似文献   
168.
高寒草地土壤种子库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土壤种子库是指存在于土壤上层凋落物和土壤中全部存活种子的总和。土壤种子库理论作为群落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的基础理论,是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植物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土壤种子库是对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有助于对植被更新和植被演替动态的了解,对于植被重建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更有利于指导生产实践。草地土壤种子库作为潜在的植物群落, 是种群的定居、生存、繁衍和扩散的基础, 是草地未来地上植被发生的源泉。从草地尤其是高寒草地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意义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以期为将来高寒草地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基础,并为高寒草地的植被重建和恢复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9.
环境因子对暗沃寒冻雏形土土壤CO2释放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暗沃寒冻雏形土土壤CO2释放的日变化与气温及地表温度的日变化过程同步,只是气温日变化峰值推迟了2h。地表温度与土壤CO2释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暗沃寒冻雏形土土壤CO2释入的季节动态受土壤温度(0~30cm,特别是10cm)、真菌菌丝生物量(0~20cm)、土壤有机碳现存量(0~20cm)和生物量的影响。它们均与土壤CO2的释放速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过度放牧使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度和土壤有机碳贮量减小,从而降低土壤CO2释放速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差异显著。而土壤湿度及降雨对土壤CO2释放速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0.
放牧强度和放牧时间对高寒混播草地牧草营养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垂穗披碱草/星星草混播草地三个放牧季的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放牧强度对牧草总能和粗灰分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粗蛋白质、磷和中性洗涤纤维的影响显著(P〈0.05),而对粗脂肪、粗纤维、钙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影响不显著(P〉0.05);放牧时间对粗蛋白质、粗纤维、钙、磷、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总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影响不显著(P〉0.05);各放牧区牧草平均总能和磷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与粗蛋白质和粗纤维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