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0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7篇
  8篇
综合类   119篇
农作物   50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根据AA级绿色食品特点和农时操作的具体要求,1999—2002年对AA级绿色食品花生田除草技术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夏播花生田利用覆盖物和不同地膜防除杂草的效果均较好;春播花生田覆盖黑色地膜和无色增温地膜,除草和增产效果显著。花生收获前15d人工揭除地膜,不影响花生产量并可有效减少残膜污染。  相似文献   
262.
不同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防治效果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新型药剂,以传统药剂多菌灵为对照,采用三次叶面喷雾法测定了12种新型杀菌剂对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12种新型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在18.27%~44.24%之间,其中有效成分为25%吡唑醚菌酯、60%唑醚·代森联、32.5%嘧菌酯·苯醚甲、12%氟环唑、490g/L丙环·咪鲜胺、30%苯甲·丙环唑、46.1%氢氧化铜的防治效果较好,达到30%以上。从产量结果来看,各处理对花生产量增幅在10.53%~25.00%之间,其中增产效果最好的是75%肟菌·戊唑醇、25%吡唑醚菌酯、60%唑醚·代森联,增产效果分别为25%、20.8%和20.3%,显著优于其他药剂。总体来看,12种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与增产效果呈一致趋势。  相似文献   
263.
罗平小黄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小黄姜的经济价值、生长环境及生长周期,以及小黄姜的高产栽培技术,为小黄姜在生产上的利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64.
【目的】明确新疆北部棉花主要病原菌及其分布,为新疆棉花数据库的建立提供数据,为棉花主要病害的高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针对棉花主要根茎部病害从新疆北部9个市县级(含附近团场)采样区域中广泛采集病株,利用4种病害(枯萎病、立枯病、黄萎病和红腐病)各自的病原菌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结果】从9个采样区域,共72份以村(连)为单位的混合病样中,普遍或较普遍地检测到4种病害的病原菌,但各病原菌检出率有较大差异。其中,尖孢镰刀菌的检出率较高,为84.72%;立枯丝核菌次之,为56.94%;大丽轮枝菌和串珠镰刀菌检出率相对较低,分别为45.83%和37.50%。【结论】在所有采样区域中尖孢镰刀菌及所引起的枯萎病分布最为普遍,立枯丝核菌及所引起的立枯病次之,2种病原菌及所致病害在各采样区域的大多数村(连)都有分布;大丽轮枝菌及所引起的黄萎病在各采样区域以及近半数的村(连)有分布,串珠镰刀菌及所引起的红腐病分布不广,有明显的区域性,仅个别采样区域有较高频的分布。  相似文献   
265.
30%辛·毒微囊悬浮剂对花生田蛴螬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30%辛·毒微囊悬浮剂防治花生蛴螬,结果表明,在花生生长期施用30%辛·毒微囊悬浮剂对花生安全,对蛴螬等花生地下害虫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效为75.54%~83.71%。施用30%辛·毒微囊悬浮剂具有显著的保果作用,可以明显降低虫果率,提高饱果率,增加花生产量,有效成分用量为4 950 g/hm2,增产幅度可达12.45%。  相似文献   
266.
为深入了解国内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种群的性信息素组分及其田间引诱效果,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对其雌性信息素进行了分离鉴定,利用标记-回捕技术测试了5 h内暗黑鳃金龟的扩散距离,并在此基础上测试了诱捕器颜色、离地高度、密度、单诱芯性信息素含量等对田间诱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L-异亮氨酸甲酯和(R)-(-)-芳樟醇为国内青岛种群暗黑鳃金龟雌虫性信息素的主要组分,两者含量比为7:1;暗黑鳃金龟5 h扩散距离可达400 m以上,平均扩散距离为55.9 m,扩散距离在20~60 m的个体占总虫数的77.5%;黄色诱捕器对该虫的引诱效果显著优于黑色和绿色;诱捕器离地2 m引诱到的试虫数目显著高于1、1.5、2.5和3 m;单个诱芯性信息素含量360 mg引诱效果最好,显著高于180 mg及以下浓度;诱捕器间隔20~60 m防治效果较好,结合使用成本和试虫扩散距离,间距60 m最优。  相似文献   
267.
3种金龟甲对寄主植物的行为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不同寄主植物叶片对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大黑鳃金龟的雌雄虫进行室内嗅觉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叶片对上述几种金龟甲的引诱作用差异较显著。大黑鳃金龟雌虫对榆树的选择反应率和选择系数最高,分别为81%和0.61; 雄虫对沟叶结缕草趋向较强,选择反应率和选择系数为93%和0.85。榆树对暗黑鳃金龟雌虫的引诱效果显著,其选择反应率和选择系数达到80%和0.59; 雄虫对桑树有强趋性,选择反应率和选择系数分别高达87%和0.74。女贞对铜绿丽金龟雌雄虫均有好的引诱活性,雌虫选择反应率和选择系数达到79%和0.58,雄虫分别为72%和0.44。以上寄主植物对金龟甲诱集作用的研究不仅对现阶段农田防治金龟甲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还可为金龟甲生防植物的选择及食诱剂的研制和开发提供知识储备。  相似文献   
268.
辽南地区是传统的苹果之乡,近年来其它水果的栽培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平原地区果园套种收益成为果农一项不可忽视的经济来源。由于果园中大多套种红薯、大豆、花生等作物,产量低,经济效益差。近几年我所在辽南地区试验果棉套种新技术取得成功,效益显著提高,受到当地果农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269.
蓖麻是世界上重要的非食用油料植物,其吸收积累铜离子的能力较强,本实验以2129品系蓖麻种子为研究材料,研究蓖麻种子和幼苗对Cu2+的胁迫响应.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阶段,各组间萌发率虽有显著性差异但并未表现出明显规律;根长随Cu2+浓度的增加整体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根粗随浓度的增加无显著变化;Cu2+浓度为840mg...  相似文献   
270.
为获取猪圆环病毒3型衣壳蛋白(PCV3-Cap蛋白),本试验参照PCV3 HBBD1810毒株(GenBank登录号:MK105924)的基因组序列信息合成cap基因,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对重组质粒进行测序和双酶切鉴定后,将重组质粒转化Rosetta大肠杆菌,对最佳IPTG诱导浓度和诱导表达时间筛选,并对目的蛋白表达后的存在形式进行检测以及对纯化条件进行筛选,透析复性后利用鼠源抗PCV3-Cap单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 blot以验证目的蛋白的反应原性。结果显示,通过构建原核表达系统获得大小为42 kDa的PCV3-Cap蛋白;破菌处理后目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沉淀中;0.2 mmol/L IPTG 37℃下诱导培养8 h后蛋白表达量较高;在300 mmol/L咪唑洗脱时纯化出清晰条带;经过Western blot验证目的蛋白能够被鼠源抗PCV3-Cap单克隆抗体识别,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构建了PCV3-Cap蛋白表达载体,成功表达PCV3-Cap蛋白,同时优化了表达和纯化条件,为PCV3亚单位疫苗的研制以及检测试剂盒的开发和研究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