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11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赵志东 《甘肃农业》2014,(14):32-33
水资源严重短缺严重阻碍了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彭阳境内水资源总量0.892亿立方米,资源性和水质性缺水是基本县情,人均占有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339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年均降水量为507毫米,年水面蒸发量高达900毫米~1200毫米,水资源严重短缺造成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旱灾。本文综合分析了彭阳县的水资源总量与可利用量。  相似文献   
22.
[目的]为明确高寒牧区牦牛冷季补饲效果。[方法]本试验通过测定日增重和采集血液去分析补饲精饲料对不同年龄那曲牦牛生长速度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2岁、3岁牦牛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日增重均显著高于1岁、4岁(P0.05);在不同年龄间,牦牛各个年龄的试验组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但1岁、2岁试验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岁、4岁试验组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年龄阶段淀粉酶(AMY)、尿素氮(BUN)、尿素(UREA)差异极显著(P0.01),钙(Ca)、磷(P)和尿素氮/肌酐差异显著(P0.05)外,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一年龄的牦牛在不同的饲养管理水平下,各项生化指标中补饲牦牛的淀粉酶(AMY)、尿素氮(BUN)、尿素(UREA)极显著高于放牧牦牛(P0.01),钙(Ca)和尿素氮/肌酐显著高于放牧牦牛(P0.05),磷(P)显著低于放牧牦牛(P0.05)。[结论]表明冷季补饲有效补充了那曲牦牛的机体能量,为其机体冷季正常生长发育提供了动力,从而提高了其越冬能力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23.
金头鲷(Sparus aurata)属鲈形目鲷科,鱼体稍呈侧扁型,身体黄色,头部有一金黄色环带,故名金头鲷。广泛分布于大西洋沿岸东侧的不列颠群岛、直布罗陀海峡到佛得角岬角以及金丝雀岛周围、地中海和黑海等地,为近海大型暖温性底层鱼类,所以又名"大西洋鲷"。肉食性,生性凶猛,喜捕食小型鱼虾、贝类,为底层栖息鱼类。金头鲷具有广温、广盐的特性,在适宜的环境中,食欲极为旺盛。该鱼生长迅速、抗病能力强、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欧州人称为"皇家鲷鱼",是一种名贵的经济鱼类,也是欧美和南亚国家水产养殖中最重要的鱼种之一。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究秦川牛多形性腺瘤基因1(pleomorphic adenoma gene 1,PLAG1)的组织表达规律,并克隆其启动子区序列,预测分析其关键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为探究其转录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集3头20月龄秦川牛成年公牛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皮下脂肪、背最长肌、瘤胃组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PLAG1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同时克隆PLAG1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PLAG1基因转录起始位点及启动子核心区域,分析、筛选核心启动子区域的关键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PLAG1基因在秦川牛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PLAG1基因启动子序列全长1 861 bp,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发现PLAG1基因核心启动子区位于-297―+42 bp,存在高度保守的Krüppel样因子5(KLF5)、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1(CREB1)和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且CpG岛位于PLAG1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域内。【结论】PLAG1基因在肌肉组织中高表达,其核心启动子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