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51.
针对禾豆间作密植机理研究薄弱问题,以大麦间作豌豆为研究对象,设施氮[不施氮:0 mg(N)·kg?1(土);施氮:100 mg(N)·kg?1(土)]、隔根(不隔根、隔根)和密度[低密度:15株(大麦)·盆?1;高密度:25株(大麦)·盆?1]3个参试因子,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施氮和根系分隔对密植间作群体氮素竞争互补关系和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禾豆间作密植和氮素高效利用提供调控依据。结果表明:1)施氮、根间互作和增加大麦密度均可提高大麦||豌豆间作群体的吸氮量,其中施氮较不施氮处理提高33.8%,不隔根处理较隔根处理提高81.1%,高密度较低密度处理提高4.2%;根间互作在低氮条件下对间作吸氮量的贡献相对较高,不施氮和施氮条件下,根间互作提高间作吸氮量的比例分别为92.4%和11.0%;根间互作条件下增大大麦种植密度可显著提高间作群体吸氮量。2)大麦为氮素竞争优势种,密植使大麦氮素竞争比率显著提高,施氮能弱化大麦氮素竞争比率,抽穗期大麦相对于豌豆的氮素竞争优势达到最大值。3)根间互作使大麦、豌豆籽粒氮含量在施氮条件下分别提高126.7%、26.9%,不施氮时分别提高188.5%、46.5%,且施氮水平和根间作用方式对间作籽粒氮含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4)高密度大麦和根间互作可显著提高间作群体的氮肥利用率,根间互作条件下增加大麦密度使间作群体氮肥利用率提高59.8%;大麦相对于豌豆的氮素竞争比率与间作群体氮肥利用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本研究表明,施氮、根间作用与大麦密度对大麦||豌豆间作氮素利用呈显著的交互作用,适宜的施氮量和充分的根间作用是支撑间作密植、优化种间对氮素的竞争关系,最终提高群体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2.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在(0±1)℃贮藏条件下,分别采用聚氯乙烯袋(PVC,厚度为0.03mm)包装处理(MAP)和不包装处理(对照),研究MAP对苹果果皮色素花青苷、叶绿素、类胡萝素含量及色泽指标(果皮光泽的明亮度、果皮色泽比)的影响,以及花青苷含量变化与其合成相关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异构酶(CHI)、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FR)、类黄酮-3-O-葡萄糖基转移酶(UFGT)]及降解相关酶[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MAP抑制贮藏期间叶绿素降解及贮藏前期花青苷的积累,延缓类胡萝素的积累及花青苷的后期降解;延缓果实色泽亮度L*及色泽比a*/b*的下降;贮藏期间花青苷的合成与PAL、UFGT活性变化有关,与CHI、DFR活性变化不相关;贮藏期间花青苷降解相关酶PPO、POD活性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MAP抑制果皮PPO活性的升高,MAP明显抑制贮藏前期果皮POD活性的上升及贮藏后期POD活性的下降。在采后贮藏过程中,自发气调包装(MAP)有利于延缓"红富士"苹果果皮底色黄化和红色色素的降解,可较好地保持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53.
以甘肃农业大学图书馆2007.9~2009.8两学年可借阅中文新书为统计主体,以科学保障率及图书利用率为统计依据,对入藏新书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以期为中文图书的采访及纸质文献资源在教学与科研应用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
枣树繁殖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之分。有性繁殖又称种子繁殖或实生繁殖,其繁育的新生植株,多发生变异,不能保持母株的优良性状,同时栽培枣的种仁多发生败育或退化,故栽培枣极少采用种子繁殖,只有在培育新品种时应用。无性繁殖又称营养繁殖,是利用枣树营养器官的再生作用而繁殖出新植株的一种繁殖方法,这种繁殖方法,既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55.
奶牛乳汁中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物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京市某奶牛场19头奶牛抽取乳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其中,健康奶牛9头,患显性乳房炎奶牛6头,患隐性乳房炎奶牛4头。共分离鉴定出蜡状芽胞杆菌1株、克雷伯菌属细菌1株、肠杆菌属细菌2株、葡萄球菌属细菌12株。对分离出的16株细菌采用药敏纸片法进行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中的蜡状芽孢杆菌对庆大霉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链霉素和红霉素均较为敏感,克雷伯菌仅对氯霉素较敏感,肠杆菌仅对庆大霉素敏感,葡萄球菌则对青霉素、氯霉素、红霉素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56.
57.
58.
59.
60.
以调查问卷、实地调研和组织调研的方式,对甘肃省特色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及农户信息需求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详细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促进甘肃省特色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