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2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为探究养殖沙塘鳢细菌病害,采集江苏省养殖沙塘鳢,分离内脏细菌,对从肠道分离到的一株细菌进行了鉴定.运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细菌纯培养进行生理生化指标鉴定,并通过16 S rDNA同源性分析等方法对该株细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其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指标符合蜡状芽孢杆菌的特点,GeneBank中同源系列检索结果显示,该菌与苏云...  相似文献   
42.
高平大黄梨有其独特的生理和地理优势,伴随着大黄梨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影响大黄梨产业发展“瓶颈”。本文介绍了大黄梨的基本状况,分析了影响大黄梨发展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以期为高平大黄梨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3.
正利用池塘循环水系统开展鳊鱼养殖试验,于养殖水槽内投放鳊鱼苗种,苗种体长为8~10 cm,平均体质量为16.5 g/尾,苗种投放后一星期,发现部分鳊鱼苗种体表出现白色絮状物,经诊断为水霉病,俗称"白毛病",临床可感染大宗淡水鱼等诸多品种的卵、苗种及成体,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鳊鱼苗种发生水霉病后,经技术人员及时防控,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水霉病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发生原因水霉病的主要病原体为水霉菌,属于藻状菌  相似文献   
44.
在简要阐述果树科技创新含义基础上,对山西省果树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本因分析。建议山西省果业应深化体制改革,增强科技资金投入,强化自主创新培育新型农民;加强果业基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果业成果转化率;加强果业高新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提高山西省整个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45.
介绍了山西梨树需水规律、灌溉方式选择等,提出了要因地制宜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6.
奶牛乳汁中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物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京市某奶牛场19头奶牛抽取乳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其中,健康奶牛9头,患显性乳房炎奶牛6头,患隐性乳房炎奶牛4头。共分离鉴定出蜡状芽胞杆菌1株、克雷伯菌属细菌1株、肠杆菌属细菌2株、葡萄球菌属细菌12株。对分离出的16株细菌采用药敏纸片法进行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中的蜡状芽孢杆菌对庆大霉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链霉素和红霉素均较为敏感,克雷伯菌仅对氯霉素较敏感,肠杆菌仅对庆大霉素敏感,葡萄球菌则对青霉素、氯霉素、红霉素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47.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简单、快速、成本低廉等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生物学领域,本文就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应用原理以及在水产品药物残留的应用进展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48.
本文对农业科技信息共享中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结合本次研究,发表了一些自己的建议看法,希望对农业科技信息共享中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49.
针对禾豆间作密植机理研究薄弱问题,以大麦间作豌豆为研究对象,设施氮[不施氮:0 mg(N)·kg?1(土);施氮:100 mg(N)·kg?1(土)]、隔根(不隔根、隔根)和密度[低密度:15株(大麦)·盆?1;高密度:25株(大麦)·盆?1]3个参试因子,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施氮和根系分隔对密植间作群体氮素竞争互补关系和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禾豆间作密植和氮素高效利用提供调控依据。结果表明:1)施氮、根间互作和增加大麦密度均可提高大麦||豌豆间作群体的吸氮量,其中施氮较不施氮处理提高33.8%,不隔根处理较隔根处理提高81.1%,高密度较低密度处理提高4.2%;根间互作在低氮条件下对间作吸氮量的贡献相对较高,不施氮和施氮条件下,根间互作提高间作吸氮量的比例分别为92.4%和11.0%;根间互作条件下增大大麦种植密度可显著提高间作群体吸氮量。2)大麦为氮素竞争优势种,密植使大麦氮素竞争比率显著提高,施氮能弱化大麦氮素竞争比率,抽穗期大麦相对于豌豆的氮素竞争优势达到最大值。3)根间互作使大麦、豌豆籽粒氮含量在施氮条件下分别提高126.7%、26.9%,不施氮时分别提高188.5%、46.5%,且施氮水平和根间作用方式对间作籽粒氮含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4)高密度大麦和根间互作可显著提高间作群体的氮肥利用率,根间互作条件下增加大麦密度使间作群体氮肥利用率提高59.8%;大麦相对于豌豆的氮素竞争比率与间作群体氮肥利用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本研究表明,施氮、根间作用与大麦密度对大麦||豌豆间作氮素利用呈显著的交互作用,适宜的施氮量和充分的根间作用是支撑间作密植、优化种间对氮素的竞争关系,最终提高群体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0.
以甘肃农业大学图书馆2007.9~2009.8两学年可借阅中文新书为统计主体,以科学保障率及图书利用率为统计依据,对入藏新书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以期为中文图书的采访及纸质文献资源在教学与科研应用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