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6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3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04篇 |
农学 | 41篇 |
基础科学 | 61篇 |
49篇 | |
综合类 | 494篇 |
农作物 | 44篇 |
水产渔业 | 57篇 |
畜牧兽医 | 146篇 |
园艺 | 86篇 |
植物保护 | 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48篇 |
2022年 | 48篇 |
2021年 | 53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42篇 |
2018年 | 56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54篇 |
2013年 | 46篇 |
2012年 | 55篇 |
2011年 | 56篇 |
2010年 | 48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44篇 |
2007年 | 47篇 |
2006年 | 37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65年 | 3篇 |
1962年 | 1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银丝竹不同叶色叶绿素合成及叶结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银丝竹叶色差异的原因,对银丝竹不同叶色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 叶绿素合成前体相对含量及叶片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银丝竹不同叶色间的光合色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含量随着绿色叶片面积的下降而下降;2)银丝竹叶片出现白色性状的原因在于其叶绿素生物合成过程受阻,受阻点可能位于粪卟啉原Ⅲ至原卟啉原Ⅸ的转化过程中;3)两种叶色叶片表皮细胞无明显差异,但白色叶肉细胞中内容物明显缺失;4)绿色叶肉细胞中具有丰富而完整的叶绿体结构,而白色叶肉细胞中呈现出叶绿体膜结构模糊,无完整边界等形态,基粒类囊体片层不规则或呈空泡状,在多数细胞内可见较明显的嗜锇颗粒.本研究从生理层面初步解释了银丝竹叶色差异的原因,为进一步开展相关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2.
我国热带药用植物种质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我国热带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概况,介绍了我国主要的热带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鉴于热带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开发所处的阶段,提出了我国热带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3.
114.
【目的】从药用植物鸦胆子中分离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细菌,为新型生物杀菌剂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匀浆法对鸦胆子内生细菌进行分离,通过离体和活体组织抑菌试验筛选活性菌株;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测定、16S rDNA序列分析和Biolog系统对筛选获得的高活性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鸦胆子的根、叶、茎和果实部位分别分离得到43、19、15和8株内生细菌,其中分离自根部的YGB-11菌株对柑桔绿霉病菌、香蕉煤纹病菌等7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率均超过80.00%,表现出较好的抗菌特性,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和Biolog系统鉴定,确定YGB-11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结论】内生细菌YGB-11菌株具有抑菌谱广、抑菌活性较高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5.
116.
117.
花生是福建省第三大作物,在龙岩是排在水稻、蔬菜、甘薯之后的第四大作物,种植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好,常年种植面积0.9万hm^2,总产量2.8万t。花生产业是龙岩八大主导产业之一,龙岩成酥花生是龙岩地方传统的特色产品,具有独特的香、酥、脆风味,产品行销全国,远销海外市场、本文时龙岩花生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进行调查分析,指出龙岩花生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花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8.
为了探究中国典型生态环境脆弱区——西南高山峡谷区植被变化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规律,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相对贡献。该研究基于2000—2019年归一化差异植被指(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集,采用Theil-Se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和Hurst指数分析了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未来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气象因子数据集,采用相关性分析和残差分析探讨了NDVI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1)时间尺度上,2000—2019年NDVI总体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增长速率为0.0046/a。空间尺度上,NDVI呈上升趋势区域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85.59%,植被恢复效果明显,且未来NDVI变化还将以上升趋势为主。2)在区域气候暖干化的背景下,NDVI对不同气候因子的响应有所差异,总体上NDVI与气温和太阳辐射呈正相关,而与降雨量呈负相关,气温对NDVI变化的影响力要强于太阳辐射和降雨量,是影响NDVI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3)85.10%区域面积的植被变化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共同影响,其中人类活动是植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气候变化为次要驱动因素,相对贡献率分别为68.67%和31.33%。该研究结果可为西南高山峡谷区未来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9.
120.
应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开展海巴戟(Morinda citrifolia Linn,又名Noni)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良DNA提取方法能获得质量好,纯度高的海巴戟DNA。应用12对引物对78份海巴戟种质的SRAP分子标记扩增,共获得11 154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3 792条,多态性为33.99%,种质间具有很好的多态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遗传距离为0.66时,78份海巴戟种质可归为2类,即海南本地种和西沙群岛种聚为一类,其余种质则聚为另一类;以0.86为阈值,78份海巴戟种质材料可聚为6类,从上至下依次是:万维2号种、新加坡种、大溪地种、万维1号种、海南本地种、西沙群岛种。其中,大溪地种和万维1号种的相似度较高,可以推断这2个种质亲缘关系较近,新加坡种与万维2号种的亲缘关系次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