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17篇
综合类   29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樟子松(Pinussylvestris var. mongolica)作为我国三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在部分种植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甚至死亡现象,引起广泛关注。为了划分樟子松种植的适宜区,本研究利用GIS技术,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和累积频率曲线法,从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地形地貌条件三方面分析后,选取年降水量、年均温、无霜期、土壤质地、土壤pH、地貌类型、坡度作为评价指标,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区范围内樟子松种植进行适宜性评价,并利用极限条件法进行修正。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樟子松种植适宜性等级自东向西变化趋势为高度适宜、适宜、一般适宜、不适宜;其中高度适宜等级面积约为13.35×10~4km~2,适宜等级面积为56.62×10~4km~2,一般适宜等级面积为187.91×10~4km~2,不适宜等级面积为155.90×10~4km~2,为选择樟子松造林地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2.
辽西地区较干旱 ,自然环境条件较差 ,但光热资源充足 ,土地资源丰富。水资源具有分布地匀时差、耕地占有雨水资源较丰富、雨热同季、降雨集中、降雨期与作物生育期吻合较好、非耕地涵养水源能力差等特点。结合辽西地区的具体情况 ,建议增强非耕地雨水的涵养能力 ;完善现有蓄水工程 ,充分发挥工程的经济效益 ;以小工程为主加快雨水集聚工程的建设 ;发展节水农业 ,经济利用雨水资源 ,提高旱地农业生产力。  相似文献   
33.
本研究以内蒙古奈曼旗为研究对象,对奈曼幅卫星图象上的各种土壤景观类型进行了密度值的测定,经灰标等级转换为幅射值。土壤景观幅射值与土壤表层(0~10cm)有机质含量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春秋季双时像七个波段中以秋季第四波段放果最佳(R=0.978,S=0.844),相关关系为 Y=ax~(-b)。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研究发现,这种关系在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1.5%时,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34.
梁强  周德  韩璐  贾树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330-2331
通过对研究区6种不同利用模式下土壤养分指标的测定,对比分析出各利用模式间土壤养分含量水平和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不同的风沙土利用模式下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明显,美国扁杏+麻黄草模式土壤各养分指标的含量较高,表现出最好的土壤养分特征;而无防护林花生地的土壤则较贫瘠,养分含量最低.表明经过人为治理过的风沙地土壤养分含量比未治理的风沙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5.
不同农林复合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辽宁省朝阳县东大道乡榛子-谷子、枣-谷子、核桃-谷子农林复合模式及谷子纯农地的试验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和室内化验分析,对0~20 cm、20~40 cm、40~60 cm土壤进行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等指标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榛子-谷子复合模式对表层(0~20cm)土壤的物理性质影响最大,与谷子纯农地相比,其土壤容重降低了5.69%,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总孔隙度提高了5.51%。榛子-谷子复合模式对于0~20 cm土壤的化学性质的改善效果显著,其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与其它用地模式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P0.05),并均高于其它模式;枣-谷子复合模式的20~40 cm及40~60 cm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的含量高于其它模式;榛子-谷子复合模式0~20 cm土层脲酶的含量最高,与谷子纯农地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脲酶含量提高了23.15%;枣-谷子复合模式0~20 cm土层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的含量最高,在20~40 cm、40~60 cm土层枣-谷子复合模式3种酶的含量均高于其它的模式。  相似文献   
36.
本文报告了内蒙古中部地区吨粮田条件下,不同植物物料在覆膜和不覆膜、不同时期的分解动态规律,并对不同C/N比小麦秸秆的分解规律做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覆膜有利于地温的提高,前期具有增温保墒的作用,促进了土有机质的矿化,有利于植物物料的分解.调节小麦C/N在90~301范围内,随着C/N的降低,物料矿化速率加大,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而C/N比为101时有利于土壤腐殖质的形成.提出了吨粮田土壤有机质平衡的途径.  相似文献   
37.
在一块面积为60m×60m 的样地上用重复距离倍增的方法布置了72个取样点,初步研究了草原地区普通栗钙土(暗栗钙土)湿度的空间变异及相关特性。结果表明,在天然植被覆盖下的暗栗钙土,浅层的土壤湿度大,其变异程度也较高,计算平均含水量的土层越厚,则相对变异程度越小。各层土含水量的统计特征都遵循正态分布。浅层相关距离较短,多层平均含水量的相关距离近于各层相关距离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38.
围栏封育对退化草原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羊草草原和大针茅草原长期围栏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腐殖质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围栏封育后,土壤容重下降,表面硬度减小,孔隙度和土壤毛管持水量增加;大针茅草原围栏封育样地土壤的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含量均有所增加;羊草草原围栏样地土壤的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增加,但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略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39.
耕地及耕地后备资源的生态安全问题是当下的热点问题,对于耕地及耕地后备资源生态风险的研究势在必行。本研究首次从小尺度出发,以内蒙古巴林右旗的耕地及耕地后备资源图斑为研究对象,假拟耕地后备资源为耕地,以宜耕资源图斑为微观尺度的生态系统,应用AHP层次分析模型从土地暴露度、立地条件与土壤属性及斑块景观格局三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建立巴林右旗耕地及耕地后备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熵权法对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获取权重过程进行改进,借助地统计学、土壤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对内蒙古巴林右旗耕地及耕地后备资源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耕地图斑面积为91995.49 hm2,耕地后备资源图斑面积为275960.00 hm2,总面积共367978.21 hm2。其中,耕地中有26.59%属于高度风险状态;耕地后备资源中55.09%属于高度风险,二者面积总和占评价总面积的47.97%。巴林右旗土地荒漠化严重,耕地及耕地后备资源生态风险总体处于严重水平,有待于针对性治理。  相似文献   
40.
宁夏平罗县耕地土壤盐分空间变异及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平罗县为研究对象,探讨土壤盐分空间变异特征.设103个采样点,进行试验分析及盐分数据的处理,采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对研究区土壤盐分进行空间特征变异分析,并采用克里格插值法制作出平罗县的土壤盐分空间数宇地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层土壤盐分变异系数值都介于0.1-1之间,属于中等强度的变异;对土壤盐分进行半方差函数计算分析,发现拟合的模型为球状、指数、高斯模型,各层土壤盐分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土壤盐渍化程度在水平方向的分布与地形、地貌、气候以及人为农业活动影响的关系密切,在垂直方向则表现出强烈的表聚性趋势,该研究结果为宁夏平罗县盐渍土的改良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