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8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试验选择16头沙子岭纯种仔猪,随机分成二组,分别饲喂不同能量、蛋白水平的日粮,探讨营养水平对沙子岭猪肥育性能与胴体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水平和高水平组日增重分别为411.38 g、 445.75 g,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报酬分别为4.82∶1、 4.48∶1;每公斤增重饲料成本分别为6.60元、 6.54元;胴体瘦肉率分别为44.59%、 40.82%,差异不显著(P>0.05).与国内地方猪种比较,沙子岭猪具有生长速度较快、屠宰率较高、眼肌面积较大、背膘较薄、瘦肉率较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72.
选取6头大白经产母猪及其所产仔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断奶时和断奶后15天时上午采血,检验血液学、血清生化等多项指标,结果如下:与对照组同期情况相比,在哺乳母猪料中添加了2%的“牲命1号”和在断奶仔猪料中添加了2%的“护仔康1号”的试验组仔猪血清中A ST活性在断奶后15天时极显著降低(P<0.01),γ-G T活性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G LOB、G LU含量显著增加(P<0.05),Ca、P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BU N含量极显著减少(P<0.01),血液中RBC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淋巴细胞数量增加了15.41%,嗜碱性细胞、嗜酸性细胞、嗜中性细胞和单核细胞分别减少了100%、8.29%、22.70%和65.22%。结果表明,试验组仔猪的早期断奶应激反应明显缓解,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明显增强,抵抗力也明显增加,达到了综合防治仔猪断奶应激的目的。  相似文献   
7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择120头平均体重为(62.90±2.37)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肥育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B、C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200mg/kgBS。预试期7d,正试期63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BS对肥育猪末重、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中添加BS对改善肥育猪肉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中添加BS对肥育猪肌肉中总抗氧化能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4)与对照组相比,C组肥育猪血浆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浆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BS显著增强了肥育猪血浆抗氧化能力,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肌肉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4.
为研究日粮中不同水平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对传统瘦肉型三元杂交育肥猪生产性能、肉品质等的影响。选取60~65 kg左右体重相近、健康和采食正常的育肥猪120头(公母各半),随机分为试验组A(对照组)、试验组B、试验组C 3个组,每个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3个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中添加(1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制剂、(2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制剂,进行为期64 d的试验。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2个试验组的平均日采食量、腹泻率、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B组略有提高,约13 g/d,C组略有下降,约3.5 g/d,差异不显著(P>0.05);料重比、皮毛指数B组略有下降,C组略有提高,基本相差不大(P>0.05);与对照组A组相比,两个试验组背膘厚度、系水率、pH(45 min)、pH(24 h)、嫩度值、总水分均有轻微下降,但基本相差不大(P>0.05);滴水损失、灰分、蛋白质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滴水损失、灰分上升程度不明显(P>0.05),试验组B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提高的趋势(P=0.065);眼肌面积、脂肪含量B组略有提高,C组略有下降,但差别不显著(P>0.05);肉色L值、a值、b值均变化不大(P>0.05)。综上,基础日粮中添加100 mg/kg和200 mg/kg的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对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并没有影响,但对于肉品质,能使蛋白质含量有提高趋势,对其他各项指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5.
选取6头经产大白母猪及其所产仔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断奶时和断奶后15天时上午采血,检验血液学、血清生化等多项指标,结果如下:与对照组同期相比,在断奶仔猪料中添加了2%的抗仔猪断奶应激剂的试验组仔猪血清中LDH、ALT、γ-GT活性在断奶后15天时极显著降低(P<0.01),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TP、ALB、GLU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Ca含量显著增加(P<0.05),血液中RBC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结果表明,试验组仔猪的早期断奶应激反应明显缓解,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显著增强,抵抗力也明显增加,达到了综合防治仔猪断奶应激的目的。  相似文献   
76.
发酵床猪舍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择46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60头,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发酵床猪舍;对照组,传统水泥地面猪舍),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在日粮配方相同的情况下进行饲养试验、屠宰测定和肉品质量检测.结果表明:日增重(840~874 g)、料肉比(3.01~3.1),试验组略优于对照组,而饲料成本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头降低20.7元(按增重90 kg计算);眼肌面积、瘦肉率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1.5%(P<0.05)和3.04%.发酵床猪舍对猪肉品质及肌肉化学成分、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提高肌肉中粗脂肪、精氨酸的含量,粗脂肪提高15.12%(P<0.05),精氨酸提高12.58%(P<0.05);发酵床猪舍不会造成肌肉中铜、铅、砷、汞、镉、铬的残留超标.结果显示,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能改善胴体品质,节省用水,特别是猪舍臭味明显减少,无粪尿污水外排.  相似文献   
77.
MTDFREML法估算杜洛克猪遗传参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MTDFREML法,对两种猪场的杜洛克母猪1998-2005年间繁殖母猪1147胎次繁殖记录和575头后备猪的测定记录进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4个繁殖性状遗传力范围为0.12~0.22,W160、BF180的遗传力分别为0.48.0.43,W120.BF120的遗传力分别为0.35、0.29。6月龄体尺性状的遗传力为0.39~0.44。繁殖性状和生长发育性状存在一定的窝效应,估计范围为0.02~0.26。繁殖性状间的遗传相关为0.35~0.82。永久环境相关为0.62~0.86。表型相关为0.33~0.68;生长发育性状间的遗传相关为0.50~0.84,永久环境相关为0.27~0.67,表型相关为0.61~0.84。遗传参数估计为杜洛克猪选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8.
选择体重20 kg左右的杜巴沙三元杂交猪60头,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复方肉质调理剂组和三利植物调理剂组),每组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的复方肉质调理剂和三利植物调理剂,饲养136天后进行屠宰测定和肉质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复方肉质调理剂和三利植物调理剂与对照组比较,熟肉率分别提高14.20%(P<0.05)和2.66%,贮存损失分别降低65.30%和64.27%,失水率分别降低32.76%和8.10%;半胱氨酸含量分别提高100%(P<0.05)和80%(P<0.05),但对肌肉中化学成分和氨基酸总含量没有明显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杜巴沙三元杂交猪肉的品质,减少了加工贮存中水分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添加复方肉质调理剂还能提高肌肉中的γ-亚麻酸甲酯和硬脂酸甲酯的含量,硬脂酸甲酯含量比三利植物调理剂组和对照组分别提高9.95%(P<0.05)和3.16%;γ-亚麻酸甲酯含量比三利植物调理剂组和对照组分别提高66.67%(P<0.05)和25%,进一步提高了猪肉的营养价值。同时,肌肉中汞、砷、铅、镉含量完全符合农业部无公害食品猪肉标准(NY-5029),猪肉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9.
本试验通过PCR-RFLP方法,检测了湖南地方品种猪,即沙子岭猪、桃源猪、宁乡猪和大围子猪共429头肌细胞生成素基因3'端353 bp侧翼序列,Msp Ⅰ酶切后存在AA、AB和BB三种基因型,AA占有绝对优势,A等位基因频率平均为0.95,其中宁乡猪和沙子岭猪均为AA型.RFLP-Msp Ⅰ基因型分布X2检验结果表明,4个地方品种间只有桃源猪与其他3个品种间差异极显著;大围子猪与宁乡猪及其与沙子岭猪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0.
沙子岭猪肉质性状与肉的成分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沙子岭猪肥育试验,在屠宰测定时分别取样测定了高低营养水平组的肉质、肉的化学成分、肌肉中氨基酸含量及肌纤维特性.结果表明,所测的各项指标(肉质性状6个、化学成分4项、氨基酸15种、肌纤维2项),高低营养水平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其它猪种比较发现,沙子岭猪具有pH值适宜、肉色鲜红(正常)、系水力高、熟肉率高、贮存损失少、肌纤维细、肌内脂肪含量适中、氨基酸营养价值较高等许多特点.建议以肌肉酸度、肉色、系水力、肌纤维细度、肌内脂肪作为评定沙子岭猪肉质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