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20篇
畜牧兽医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21.
为研究西藏牦牛源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及其遗传进化情况,了解其与其他动物源大肠杆菌的亲缘关系,采集西藏牦牛腹泻粪便240份,采用微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血清型鉴定和致病性研究,并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16SrRNA鉴定、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16株牦牛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中:3株与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亲缘关系较近;5株与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亲缘关系较近;2株与犊牛源大肠杆菌亲缘关系较近;4株与牛源大肠杆菌亲缘关系较近;1株牦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单独形成一个较远的分支;1株与痢疾杆菌和人源出血性大肠杆菌亲缘关系较近,可能成为对人类造成潜在危险的病原菌。西藏牦牛源大肠杆菌与牛源、禽源、猪源、人源大肠杆菌的之间亲缘性很近,存在跨种间传播风险。该种西藏牦牛源大肠杆菌动物致病试验表明,致死率高达95%,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2.
利用细菌培养、生化鉴定、小鼠致病性试验、PCR技术等方法对西藏那曲市多起牦牛猝死病例进行诊断和分析.结果表明,从病死牦牛脏器中分离得到3株产气荚膜梭菌,命名为AD-01、AD-02和BG-01.其中AD-01和AD-02分离株属于A型,BG-01分离株属于C型.通过对分离株16S rRNA进行序列比对并制作进化树分析发...  相似文献   
23.
西藏羊蜱蝇中巴尔通体检测及gltA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西藏部分地区绵羊体外寄生羊蜱蝇携带病原巴尔通体的感染情况,作者于2019年1-9月采集了西藏林芝、日喀则、那曲地区绵羊体外寄生羊蜱蝇298只,通过形态学鉴定、PCR扩增羊蜱蝇18S rRNA基因进行虫体鉴定,并对病原巴尔通体的gltA基因进行检测,将部分阳性PCR产物连接pMDTM-18T后转入DH5α感受态细胞,将阳性结果进行测序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雌性阳性率49.8%(113/227),雄性阳性率42.3%(30/71),雌雄之间差异不显著(χ2=0.944,P=0.267);羊蜱蝇携带病原巴尔通体的总感染率为48.0%(143/298),林芝极显著高于日喀则、那曲地区(χ2=13.801,P<0.01;χ2=17.067,P<0.01),日喀则和那曲地区无显著差异(χ2=0.084,P=0.771);散养模式羊蜱蝇携带阳性率44.3%(102/230),圈养阳性率85.0%(34/40),屠宰场阳性率23.3%(7/30),宿主散养和圈养、屠宰场存在极显著差异(χ2=20.929,P<0.01;χ2=24.38,P<0.01),宿主散养和屠宰场存在显著差异(χ2=3.989,P=0.046);将测序结果上传GenBank数据库获得3个巴尔通体gltA基因登录号(MN623006、MN623007、MN623008);序列比对表明和云南、新疆巴尔通体相似性为99.6%~100%。本次研究首次检测出西藏羊蜱蝇携带病原巴尔通体,为了解西藏绵羊体外寄生虫携带病原巴尔通体和病原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种植紫花苜蓿的最佳施肥方法和施肥量.[方法]对阿尔冈金苜蓿在磷肥和钾肥不同比例(P75 K75 、P75 K150、P150 K75 、P150K150、P0K0)下的株高、茎粗、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P75K150处理紫花苜蓿的株高最高(43.2 cm),与P150K150、P0K0处理有极显著差异(P<0.01).P0K0处理紫花苜蓿的茎粗最细(0.5 mm),与其他处理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以P75K75处理最高,分别为768.4和202.4 g/m2,与其他处理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该研究可为紫花苜蓿区域化和产业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
本文报导了1998--2001年在西藏那曲地区草原站,对从国内外引进的73个优质牧草品种进行引种栽培试验,通过物候期、覆盖度、密度、再生速度、频度、高度、产草量、品质特性及抗逆性等试验分析,筛选出了适应那曲地区高寒气候生态条件下推广种植的优良牧草——新麦草SYN-A、新麦草Mankota、新麦草boxoisky-select、吉生一号羊草、吉生三号羊草(多年生)、巴西燕麦、加拿大燕麦、丹麦444燕麦(当年生)共8个品种。其中长势表现较为突出的有3个当年生燕麦牧草品种。对此,试验又对三个当年生牧草品种进行33.33ha的区间试验,并对区间试验进行管理、测产等,表现极佳。从而为那曲地区开展大面积人工种草和草地改良,并对牧草品种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全地区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草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
优质牧草引种试验项目曲尼巴点从1998年实施以来,先后从国内外引进优良牧草及草坪草品种64份,其中从国外引进优良牧草19份,草坪草6份;从国内引进优良牧草30份,草坪草1份;1999年从低海拔向高海拔推进8份(达孜生态站至曲尼巴)。在海拔3780m的拉萨河谷地区对64份牧草品种通过四年小区试验,观测其出苗率、保苗率、生物量测定、越冬率,并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了适合西藏河谷地区的优良牧草品种16份,其中多年生禾本科牧草7份,一年生禾本科牧草6份,多年生豆科牧草2份,其它科属的一份。研究成果对西藏的人工草地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对促进西藏畜牧业发展具有生产实践意义;对提高防抗灾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7.
为了解牦牛BoLA-I基因mRNA组织表达谱,并探索可能靶定BoLA-I基因的miRNAs,利用RT-PCR技术对牦牛BoLA-I基因mRNA在牦牛肝、脾、肺、肾、肌肉、卵巢、小肠、下颌淋巴结、大肠和肠系膜淋巴结等10种组织的表达谱进行分析,再通过Targetscan和miRBase软件来预测可能靶定BoLA-I基因的miRNAs,检测其在10种牦牛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BoLA-I基因mRNA在检测的10种牦牛组织中均有表达,尤其在免疫器官组织中广泛表达,在牦牛的肠系膜淋巴结组织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小肠和大肠组织(P0.01);预测到的可能靶定牦牛BoLA-I基因的miRNA共有28个,从中选择了6个进行组织表达谱分析,发现bta-miR-759、bta-miR-142-5p、bta-miR-665、bta-miR-2322-5p、bta-miR-199a-3p与牦牛BoLA-I基因共表达;除卵巢外,bta-miR-219-5p在其他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bta-miR-142-5p在肠系膜淋巴结中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由此推测,牦牛BoLA-I基因及其预测的miRNA可能在牦牛组织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为分析本实验室分离保存的一株西藏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基因型和rpoE基因编码蛋白的生物特性,通过16S rDNA、特异性基因、荚膜分型、脂多糖分型、rpoE基因扩增等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此株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此株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为B∶ L2∶ST44基因型,rpoE基因和印度牛源多杀...  相似文献   
29.
我国牦牛主产区巴氏杆菌流行病学调查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牦牛主产区巴氏杆菌病的感染情况,本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对2017年采集的896头份牦牛血清进行了Pm抗体检测。结果表明:Pm抗体平均阳性率为15.74%(141/896),西藏、甘肃、青海、四川地区Pm阳性率分别为12.50%、17.13%、12.91%和23.95%;小牦牛、适配期牦牛和大于6岁牦牛P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5.67%、16.50%和14.23%;雄性牦牛和雌性牦牛的抗体阳性率为16.51%和15.02%。通过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发现该地区巴氏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是否接种疫苗和地区有关。说明巴氏杆菌对该地区的牦牛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30.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呼吸道感染疾病,该病不仅对国内外养殖业的发展造成危害,也威胁人类健康。流感病毒疫苗是目前防控流感病毒的有效方法,为了人类健康和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国内外学者不断研发不同类型流感病毒疫苗,以防控大流行性流感再次来袭。本文旨在综述现如今国内外学者对流感病毒疫苗不同种类的研发进展,以及不同疫苗的实验效果,为今后科研工作者研发新型流感病毒疫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