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克隆谷氨酰胺合成酶BnGS2等位基因,分别构建其超量表达载体,并探讨其在转基因烟草中对氮代谢的影响。【方法】依据苎麻转录组unigenes和RT-PCR技术克隆苎麻BnGS2等位基因,利用内切酶TaqⅠ对目的等位基因在中苎1号自交F1和亲本中进行酶切鉴定,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基因序列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同源重组技术分别构建BnGS2等位基因的超量表达载体,并在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LBA4404的介导下,通过叶盘法将超量表达载体转入烟草中,通过Kan筛选、转化植株基因组DNA PCR验证获得转基因T0植株;利用qRT-PCR分析BnGS2等位基因在转基因T1植株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并测定植株叶片中的GS活性、株高、鲜重、可溶蛋白及总氮含量。【结果】首次从苎麻中克隆了一对GS2等位基因,命名为BnGS2-1和BnGS2-2,等位基因序列全长1 340 bp,含有一个1 293 bp的ORF区,编码430个氨基酸残基多肽;等位基因核苷酸序列在11个位点上存在差异,导致编码的多肽在195、382位点上的氨基酸残基存在替换现象(BnGS2-1为脯氨酸和天冬酰胺,BnGS2-2为苏氨酸和丝氨酸);NCBI BLASTP分析表明苎麻BnGS2与Pisum sativum、Vigna radiata、Glycine max、Phaseolus vulgaris、Medicago truncatula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构建了能分别超量表达BnGS2-1和BnGS2-2的载体,并获得能分别超量表达BnGS2-1和BnGS2-2转基因烟草植株;与野生型烟草植株相比,超量表达BnGS2等位基因(BnGS2-1和BnGS2-2)都能显著性提高转基因植株叶片GS活性、鲜重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株高和总氮含量也有增加,但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另外,超量表达不同BnGS2等位基因(BnGS2-1和BnGS2-2)的转基因烟草植株,在株高、鲜重、叶片可溶性蛋白及总氮含量上并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烟草中分别超量表达来源苎麻的BnGS2等位基因(BnGS2-1或BnGS2-2)均能显著提高转基因植株的生物产量和氮利用效率,并且所克隆的2个等位基因BnGS2-1和BnGS2-2在功能上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以苎麻品种中苎2号为材料,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氮钾配施对苎麻植株鲜重及原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苎麻植株鲜重和原麻产量大小均为头麻>三麻>二麻;苎麻植株原麻干重与植株鲜重比为二麻>三麻>头麻;植株鲜重和原麻产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回归关系。运用DPSv7.05软件分析得出"中苎2号"植株鲜重的最优氮钾配比为:N 20 kg/667m2,K20 27.071kg/667m2;原麻产量的最优氮钾配比为:N 17.92 kg/667m2,K20 27.071 kg/667m2。  相似文献   
13.
谷氨酰胺合成酶是植物氮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分为胞液型(GS1)和质体型(GS2)两种。本文首次从苎麻中克隆了一个胞液型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BnGS1-1,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其序列和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该基因序列全长1205 bp,含有一个1071 bp的ORF区,编码356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pI和Mw分别为5.64和39.19 KDa,具有beta-Grasp和catalytic两个保守功能域;蛋白序列在56、92、249和297位点分别为Asp、Cys、His和Glu。系统进化分析表明BnGS1-1与大豆(Glycine max)、四季豆(Phaseolus vulgaris)、苜蓿(Medicago sativa)、棉花(Gossypium raimondii)在同一个分支上。同时,将BnGS1-1与pBI121载体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了植物超量表达载体。因此,本研究为了解和改善苎麻饲用特性提供了物质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的目的是对"中苎1号"和"中苎2号"苎麻的营养价值进行初步评价,为苎麻作牧草利用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苎麻的营养品质优于黑麦草和象草,和苜蓿相近;80cm收割高度下苎麻的叶、茎粗蛋白含量和叶茎比均显著高于100cm和120cm(P0.05)的收割高度,叶、茎粗纤维含量则显著低于100cm和120cm(P0.05),同时干物质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均显著高于60cm(P0.05),生长时间相对100cm和120cm分别缩短了8d和13d。此外,"中苎1号"在80cm收割高度下的粗蛋白日增产速率显著高于其他收割高度(P0.05)。综上可知,"中苎1号"和"中苎2号"可以做牧草开发利用。综合考虑干物质产量、营养品质、生产时间及成本,"中苎1号"和"中苎2号"在"二麻"高温期间整株收获作为反刍动物的饲草开发利用时,80cm左右是最佳的收割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