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30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口蹄疫、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和“呼吸道疾病综合症”是规模化猪场冬春季节的三类重要疫病.其中最近三年,口蹄疫的危害主要以“发病急、传播快、流行广、乳仔猪死残率高”等特点在以上三类疫病的危害中位居首位;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则主要表现出发病猪水样腹泻,迅速脱水死亡,日龄越小的仔猪,死亡率越高等特点,对哺乳及保育仔猪危...  相似文献   
22.
采集衡阳某猪场119份血清样品进行伪狂犬病gE-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gBELISA抗体检测。gE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该猪场所检测猪群除公猪外都有伪狂犬病野毒阳性,是伪狂犬病阳性场,总阳性率为47%。公猪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阳性率为0,说明公猪暂时还没有感染伪狂犬病野毒,属于阴性猪;母猪群伪狂犬病野毒(gE)阳性率达50%~60%;30~40日龄及60日龄阶段猪群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0%和55%,加上可疑的数量达到40%~65%,这阶段野毒抗体阳性估计主要受母源gE抗体的影响,且与母猪阳性背景基本一致,但也不能排除个别仔猪阳性抗体来自病毒感染;90~120日龄阶段gE阳性率不降反升,达到100%,说明90~120日龄阶段猪群是在保育转至肥育舍后被伪狂犬病野毒再次感染,gE抗体S/N值显著下降,抗体水平较高。gB抗体结果表明,该猪场伪狂犬病gB抗体阳性率为98%,公猪伪狂犬病gB抗体阳性率为100%,且公猪的gE抗体阴性,说明公猪gB抗体来源于疫苗免疫;母猪群伪狂犬病gB抗体水平高且整齐,可能是野毒感染和疫苗免疫综合作用的结果;30~40日龄阶段gB抗体水平整齐,这是由于母猪群gB抗体水平高且均匀整齐,其仔猪母源抗体相应较好;60日龄阶段gB抗体水平不整齐,这与母源抗体消退有关;90~120日龄阶段gB抗体水平显著提升,这可能是后期野毒感染所致,因为其gE抗体不降反升。综合该猪场gE和gB抗体检测结果分析表明,该猪场伪狂犬病在种猪群得到了有效控制,生产比较稳定,但种猪带毒且散毒,肥育猪的感染压力加大,造成病毒不断循环,肥育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的控制成了稳定伪狂犬病阳性场的关键。目前,猪伪狂犬病阳性场应定时监测gE和gB抗体,根据猪场血清学检测结果,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实时调整免疫程序,以便稳定生产和预防伪狂犬病的暴发。  相似文献   
23.
选用48头54kg左右的三元杂交肥育猪,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高氮高磷日粮(16.8%和0.56%)和低氮低磷日粮(14.5%和0.46%),预试期为7d,正试期为22d。试验结束时,测定不同氮、磷日粮水平添加赖氨酸(Lys)、蛋氨酸(Met)和苏氨酸(Thr)等必需氨基酸对其生产性能、氮平衡和血液生化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将日粮粗蛋白含量降低2.3个百分点、磷降低0.1个百分点,补加适量赖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肥育猪平均日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和摄入氮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但粪氮显著下降(P〈0.05);与高氮高磷日粮组相比,能量、蛋白和磷的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也不显著(P〉0.05),但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下降(P〈0.05)。  相似文献   
24.
选用48头54kg左右的三元杂交肥育猪,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高氮高磷日粮(16.8%和0.56%)和低氮低磷日粮(14.5%和0.46%),预试期为7d,正试期为22d。试验结束时,测定不同氮、磷日粮水平添加赖氨酸(Lys)、蛋氨酸(Met)和苏氨酸(Thr)等必需氨基酸对其生产性能、氮平衡和血液生化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将日粮粗蛋白含量降低2.3个百分点、磷降低0.1个百分点,补加适量赖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肥育猪平均日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和摄入氮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但粪氮显著下降(P〈0.05);与高氮高磷日粮组相比,能量、蛋白和磷的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也不显著(P〉0.05),但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下降(P〈0.05)。  相似文献   
25.
猪的生长育肥与气温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适宜猪生长育肥温度范围内养猪,可获最快的生长增重和最好的饲料报酬;无论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猪生长育肥都产生不利影响.多年来,我们通过合理利用全年有利猪生长育肥的环境气温条件;控制猪生长的猪舍小气候温度,提高了养猪经济效益.我们的做法如下:1合理利用适宜的外界环境温度1.1我区全年气温特点我区局温带季风气候,四季气温变化明显,冬寒夏暖.从12月下旬至第2年2月上旬是全年最冷的天气,其中元月份月平均气温为52℃.从2月下旬开始气温开始回升,3月中、下旬到6月上旬,气温较温暖…  相似文献   
26.
自2011年2~8月,先后从湖南省规模猪场采集53份组织样和572份血清样,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抗原和抗体分别进行了检测。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原检测中,共检出阳性样品18份,检出率为34%,入夏后的抗原检出率明显高于冬春季节;另外,从抗体检测结果来看,入夏后,各规模猪场的蓝耳病抗体水平的阳性率和整齐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之前的正态分布向不规则变化。结果表明:入夏以后,各猪场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开始变得活跃,应该提早进行风险评估,做好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27.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以水样腹泻、呕吐、脱水和食欲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该病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猪群都易感,但主要引起哺乳仔猪(尤其是7日龄以内新生仔猪)和保育仔猪急性下痢、脱水、死亡,常造成繁殖猪群的重大经济损失。目前,通过免疫母猪,提高母源抗体来保护仔猪和通过腹泻病料返饲全群母猪,减少母猪群持续带毒、排毒是该病防控的有效方法。文章根据近年来PED在规模化猪场的发病及流行特点,结合部分猪场抗原抗体监测与临床防控实践,浅谈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措施,为该病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此文旨在研究南方夏季炎热环境下,早期教槽对仔猪断奶后采食量及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胎次一致、产期相近(相差2~3d)、产活仔数10头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种仔猪10窝,其中5窝教槽,根据仔猪粪便颜色分为采食组和不采食组,即试验1、2组;另5窝不教槽记为试验3组。28日龄断奶时根据仔猪体重、窝别分别从3个试验组选5头,分栏饲养至62日龄。结果表明,28~35日龄的日采食量,试验1组为208g,与试验2组(170g)、3组(151g)差异显著,36~62日龄及全期的日采食量3组间无显著差异;28~35日龄的日增重,试验1、2、3组分别为125、69、79g,36~62日龄分别为450、390、395g,全期分别为383、324、330g,试验1组均显著高于试验2、3组;各阶段均以试验1组饲料利用率最高。说明早期教槽能显著提高仔猪断奶前期(28~35日龄)的采食量及仔猪断奶后的日增重;显著改善断奶后仔猪对饲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9.
营养与肉品质的研究进展以及肉品质的检测指标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的需要量越来越多,对肉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改善肉品质成了消费者十分关心的问题,肉质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合理的利用各种营养因子有助于改善肉品质,本文就近年来各种营养因子对内品质的营养调控、以及对内品质的检测指标和方法进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30.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是一种在动物体内起神经镇定作用的非蛋白质氨基酸,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和一些内分泌细胞中,是一种重要的神经抑制性递质,对提高畜禽采食量、泌乳量、成活率、抗应激、降低呼吸频率、缩短发情间隔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作者对GABA的制备、生理功能及在畜禽生产中的研究现状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