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43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51.
利用细菌16S rDNA保守序列通用引物对16sF/16sR对苜蓿细菌性萎蔫病菌的标准菌株(IPQ0019)总DNA进行扩增,得到了大约1.5 kb的片段。将此片段插入到pGEM-T载体并转化进大肠杆菌DH5α菌株中,经PCR鉴定、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及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均表明克隆成功。该研究为制备苜蓿细菌性萎蔫病菌的DNA分子探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2.
选择芒果细菌性黑斑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mangiferaeindicae,Xcm)抗利福平菌株RifXcm,通过人工模拟接种试验,采用半选择性平板分离、菌落PCR和常规PCR方法,研究该病原细菌在芒果叶片、土壤和水中的存活期,并对其能否作为侵染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芒果细菌性黑斑病菌在芒果叶片病斑内可存活5~6个月,是此病发生最主要的侵染源。病原菌在土壤和自然水中的存活期有限,其中以含芒果残体土壤中的病原菌存活期最长(49~63d),但也没有超过3个月,因此年前存在于这些场所的病原菌均不可能成为第2年的初侵染源。  相似文献   
53.
芒果畸形病是世界性的芒果重要病害。采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用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载体(pCT74-sGFP)转化芒果畸形病病原菌(Fusarium proliferatum),获得了表达GFP的转化子。转化子经过单孢纯化后连续继代培养仍能发出稳定而强烈的荧光,通过GFP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转化子基因组获得预期片段,表明GFP基因已成功转入芒果畸形病病原菌基因组中且稳定遗传。GFP标记菌株生长正常,致病性和野生菌丝无差别。获得GFP标记的转化子,为应用发绿色荧光的芒果畸形病病原菌研究病原菌的侵染方式、扩展过程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4.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杧果细菌性黑斑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为了评价杧果种质对黑斑病的抗性水平,本研究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64份杧果种质进行细菌性黑斑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发现64 份种质材料有 2 份抗病,9份中抗,53份感病,未发现高抗或免疫种质。  相似文献   
55.
本研究克隆鉴定了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oc4)的细胞周期蛋白C1(Fusarium Cyclin C1,FCC1)基因FocFCC1,采用Split-marker同源重组技术获得基因敲除突变体ΔFocFCC1,通过比较突变体和野生菌株在生长速度、产孢量和致病力等方面的差异,探索了FocFCC1基因缺失对香蕉枯萎病菌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并评估了FocFCC1作为枯萎菌内源报告基因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与Foc4野生型菌株相比,ΔFocFCC1菌丝生长缓慢、菌丝畸形及产孢量减少,对巴西蕉苗的致病力明显减弱,推测FocFCC1基因在Foc4的生长发育、产孢及致病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FocFCC1为靶标基因,评估了两种基因敲除重组方法介导的基因敲除效率,利用红色表型作为判断依据,挑取再生板上有红色表型的转化子进行PCR检测,Split-marker重组方法获得阳性转化子比例为91.7%,而多片段装配融合方法获得阳性转化子的比例为64%。ΔFocFCC1出现典型红色菌落,红色表型与PCR检测的FocFCC1阳性敲除转化子一一对应,FocFCC1基因敲除后红色表型肉眼容易分辨,可作为香蕉枯萎病菌内源报告基因探索新的遗传操作技术在该菌上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6.
香蕉黑星病菌形态与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蒲金基  张欣  谢艺贤  漆艳香  张辉强 《果树学报》2006,23(4):576-580,i0004
为更好地了解香蕉黑星病和指导病害防治,对该病病原菌Macrophomamusae的形态作了系统描述并详细测定了该菌的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在PDA平板上,香蕉黑星病菌在10~35℃均能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最适生长温度是28℃,PDA、PSA和V8培养基上生长较好,病原菌在pH3~10均能生长,pH4~8生长较好,pH7生长最佳,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糖对病原菌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其中以蔗糖、果糖、葡萄糖最好,淀粉和乳糖最差,PDA培养基中添加2%的不同的氮源对病原菌生长有抑制作用,在添加氯化铵的PDA上不能生长,光照对病原菌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振荡培养对病原菌生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病原菌的致死温度为55℃10min。分生孢子在蒸馏水中萌发缓慢,Ca2+有促进孢子萌发的作用,其中10mmol/LCa2+对孢子萌发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7.
香蕉叶斑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技术壁垒的逐步建立,香蕉叶斑病逐渐成为制约国内香蕉市场开放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对其病原菌的各项基础研究是充分了解病原-寄主互作及其抗病机制研究的前提。根据国内外近年来香蕉叶斑病的研究概况,对香蕉叶斑病的历史、主要症状、病原菌的分类及生物学特性、病原菌的分离、监测和鉴定技术、病害的流行条件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综述。认为,目前为了提高国际市场的地位,对外来有害生物进行高效预防,国内外对香蕉叶斑病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对病害的早期检测和有效预防上;在对病原和作物互作机制的研究方面,根据其他病原菌的研究模式,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传统的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结合,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相互论证,是推进香蕉叶斑病深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8.
为了解澄迈地区香蕉黑星病发生特点,以澄迈县松涛水库灌区主栽香蕉品种‘宝岛蕉’为研究对象,采用定点定期方式,于2017—2020年间对该病害的田间消长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香蕉黑星病周年均可发生,季节流行曲线呈近“S”型,在1个生长季内的温暖多雨的9—11月及翌年高温多雨的5—8月,病情指数随香蕉生育期推移呈上升趋势,并分别于11月、翌年8月达峰值,其中8月峰值最大;其余月份温度、湿度相对较低,病害趋于平缓,呈波浪形。香蕉黑星病田间病情消长与湿度密切相关,温度次之,雨季尤其5—8月是香蕉黑星病的盛发期。此外,冬季及春夏之交持续阴雨或大雾也是病害加重的因素。  相似文献   
59.
<正>芒果畸形病是芒果生产中重要的病害之一,主要表现为花畸形和芽畸形,受害果园常因畸形花絮无法挂果而造成减产,我国攀西地区的部分果园株发病率高达100%,给当地的芒果产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该病自1891年首次在印度发现后,陆续在世界芒果产区发生危害~([1])。引起芒果畸形病的病原菌有Fusarium mangiferae、F.mexicanum、  相似文献   
60.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香蕉枯萎病抗感品种受枯萎病菌浸染后不同时间内的10个防卫或潜在防御相关基因进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接种Foc4后,10个基因在抗病品种宝岛蕉和感病品种巴西蕉中均有表达,但相对表达量有差异。接菌后1~192h,漆酶4B、谷胱甘肽硫转移酶(9h和120h除外)、ClassⅢ型过氧化物酶、类几丁质酶(putative chitinase)和纤维素合成酶催化亚基等5个基因在抗病品种宝岛蕉中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感病品种巴西蕉。此外,接菌后除个别时间点外,漆酶4A、周质空间β-葡萄糖苷酶前体合成酶、过氧化物酶、类似烟草叶片表面抗性蛋白和抗菌肽等5个基因在宝岛蕉中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巴西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