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7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256篇
林业   585篇
农学   288篇
基础科学   376篇
  343篇
综合类   2438篇
农作物   249篇
水产渔业   374篇
畜牧兽医   1165篇
园艺   607篇
植物保护   209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214篇
  2018年   235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305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301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1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5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81.
岩性对马尾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并通过方差分析,对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上11年生马尾松生长和生物量研究,以揭示岩性-土壤与马尾松生产力的关系,其研究结果表明,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对马尾松的高、径生长及生物量效应影响不同,其中,长石石英砂岩平均树高536.04cm,平均胸径4.86cm。平均单株生物量5.230kg;玄武岩平均树高512.24cm,平均胸径4.73cm,平均单株生物量5.222kg,生长良好,其下依次是石英砂岩、变余砂岩、第四纪红色黏土和煤系硅质砂页岩,且后两类岩性差异较小;与马尾松高、径生长显著相关的土体化学因子,均仅是pH值,且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82.
不同有机肥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为研究有机肥施入稻田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设置猪粪、鸡粪和稻草分别与化肥混施处理,利用静态箱法-气相色谱仪监测稻田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排放通量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化肥处理(CF)CH_4季节排放为202.1、279.9和332.5 kg/hm~2,与猪粪(PM)无显性差异,明显低于鸡粪(CM)和稻草(RS)处理;CF处理N_2O排放总量最高,与有机肥处理无显著性差异;CH_4季节排放通量与土壤E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肥料中不同活性有机碳质量分数为18.4~114.5 g/kg,肥料中被167 mmol/L高锰酸钾氧化的有机碳(ROC167)与稻田CH_4排放总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72,P0.05);施有机肥第三年水稻平均产量比CF处理增加14.3%(P0.05);不同有机肥中,以PM处理的增温潜势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最小,与不施肥和CF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猪粪的ROC167含量低,能较好的协调环境与产量之间关系,是值得推荐的有机肥种类。  相似文献   
983.
稻秸秆编织机自动摊铺分束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平面式草帘编织机人工摊铺秸秆上料用工量大等问题,该文通过模拟稻秸秆人工摊薄、铺放的作业过程,研制了一种与现有草帘编织机配套使用的自动摊铺分束装置。该装置采用多连杆对切机构和耙分机构,可对稻秸秆进行"对搓"摊薄、"耙分"成束铺匀,并利用ADAMS软件对关键部件进行运动分析和参数确定。样机摊铺分束及编织试验结果表明:自动摊铺分束装置铺放秸秆厚度均值小于40 mm,满足后续编织要求;与平面式草帘编织机配套使用时,当机针针织频率fz=0.8 Hz,编织速度vb=90 m/h,设定摊铺装置对切机构的工作频率ft=0.8 Hz,分束装置耙分机构的工作频率fp=1.13 Hz,测得摊铺分束过程中秸秆的分束率Fs为92.12%,漏编率Lb小于5.44‰。编织的草帘质量满足使用要求;在同一编织速度条件下,该装置的使用较传统的人工上料方式减少用工2人,可提高单机作业年均收入近8 640元。  相似文献   
984.
为探索黄瓜霜霉病有效的防治药剂,将11种常见杀菌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效果进行田间药效对比。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氨基甲酸酯类、生物类、吗啉类、有机磷类、取代苯胺类、有机硫类共7种作用方式的杀菌剂通过喷施方式进行使用,每次施药后3d调查的发病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以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防治较为理想,各药剂防效均较高,其中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喷雾处理3次防效分别为90.97%、89.56%、93.57%;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3次防效分别为90.05%、86.28%、91.34%。  相似文献   
985.
用户忠诚度是虚拟社区的核心竞争力,忠诚用户是虚拟社区主要的效益来源,用户忠诚度评价指标体系是用户忠诚评价问题研究的重要内容。从忠诚度设计原则出发,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法,建立虚拟社区用户忠诚度指标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用户忠诚度指标权重并给出忠诚度评价值计算的具体方法。结合某具体虚拟社区,利用实际情况对忠诚度计算过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论可作为虚拟社区细分用户的依据,并以此基础为用户提供价值。  相似文献   
986.
不同覆膜种植对旱塬冬小麦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覆膜种植技术的水分高效利用机制,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垄膜沟播、平膜穴播对旱地冬小麦水分利用率、降水生产效率、休闲效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膜沟播和平膜穴播0~200 cm深度的水分消耗要大于对照,并且在100~200 cm深度土层的水分消耗分别比测控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11.5%和34.1%;垄膜沟播和平膜穴播水分利用率和降水生产效率分别高于测控施肥处理30.18%,41.45%和31.01%,48.05%,且差异显著;休闲效率比测控施肥处理分别提高了1.6%,4.9%,但差异不显著;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比测控施肥处理增加了38.04%,48.07%和25.92%,43.65%。从各个水分利用情况来看,平膜穴播是一种高效的种植方式,值得在旱塬冬小麦种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87.
纳米矿物基土壤调理剂对水稻富集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纳米矿物基土壤调理剂应用于镉污染耕地水稻种植,施用土壤调理剂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降低稻米中的镉含量,也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镉的含量。施用该土壤调理剂1 500~4 500 kg/hm2,土壤有效态镉含量下降25.00%~35.71%,稻米镉含量则下降20.31%~50.00%,降镉效果随调理剂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同时,对纳米矿物基土壤调理剂的降镉机理进行了探讨,对材料应用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88.
暗纹东方鲀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暗纹东方鲀3个养殖群体(SH、GD和ZJG)和1个野生群体(YS)的遗传变异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14条ISSR引物总共获得109条扩增条带,平均多态位点率为88.76%,4个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在1.5085~1.5838,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H)在0.297 0~0.337 1,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在0.446 3~0.499 2;(2)4个群体的总遗传分化指数(GST)为0.077 6,表明4个群体已经产生了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AMOVA结果显示,8.80%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间,91.20%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个体间;(3)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GD和ZJG群体先聚为一支,然后与SH群体聚为一支,最后与YS群体聚为一支。结果表明,我国暗纹东方鲀的人工养殖群体仍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水平和较好的遗传改良潜力。  相似文献   
989.
为探究褐菖鲉室内人工繁育技术,从野生亲鱼的收集、运输、驯化和强化培育到人工催熟催产、布苗和苗种培育,对上海地区褐菖鲉低盐度室内人工繁育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结果表明:2011年和2012年分别在浙江舟山地区收集野生褐菖鲉亲鱼800尾和1 200尾,经长途运输并于室内水泥池暂养48 h,分别获得存活亲鱼791尾和1 193尾,运输存活率分别为98.88%和99.42%;经3~4个月的驯化饲养,分别获得越冬前亲鱼773尾和1 158尾,驯化成活率分别为97.72%和97.07%;经越冬强化培育,分别存活728尾和1 112尾,越冬成活率分别为94.18%和96.03%。2015—2018年,经过4年室内人工繁育,通过开口生物饵料(轮虫)的培养、人工催熟催产、布苗和鱼苗培育(水体盐度17~19,水温16~18 ℃,以人工培养的海水轮虫作为开口饵料,培育周期50~60 d),分别获得体长30~40 mm的褐菖鲉幼鱼1.3万、2.1万、8.5万和26.1万尾。  相似文献   
990.
在家禽面临意想不到的疾病(例如禽流感)大流行时,或者不喜爱某些家禽产品的时候,(冷冻)保存现有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在未来通过回交重新建立种群,是家禽业生物安全保障、预防禽种(特别是珍稀品种)遗传资源减少或流失的关键措施。从单个供体鸡胚胎(阶段16,孵化2.5d)的背侧主动脉抽出血液,体外培养原生殖细胞(PGCs)、冷冻保存。若干年之后,解冻PGCs、体外培养使其苏醒。将PGCs注入寄主鸡胚胎(阶段16,孵化2.5d)背侧主动脉,继续孵化至出雏,有些后代鸡就会携带供体鸡的遗传基因。通过繁殖扩大数量,就可重新建立供体鸡种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