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7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256篇
林业   585篇
农学   288篇
基础科学   376篇
  343篇
综合类   2438篇
农作物   249篇
水产渔业   374篇
畜牧兽医   1165篇
园艺   607篇
植物保护   209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214篇
  2018年   235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305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301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1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5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81.
针对作物收获时农机具利用率低且存在因振动造成割台损失大、工作稳定性差等问题,以4LZ–3.2型水稻联合收割机为研究对象,设计一种面向水稻、玉米、大豆联合收割的多作物割台,确定割台伸缩、接穗板及连杆机构的具体参数,开展割台振动试验和田间收获试验。通过增设液压缸伸缩机构和基于连杆联动的接穗板变换机构来满足多作物收割要求,理论分析确定玉米收获时割台伸缩长度为200 mm;接穗板的折角为15°、总长为300 mm、宽度为30 mm、折起长度为135 mm、厚度为5 mm;连杆Ⅰ长度为330 mm,连杆Ⅱ长度为70 mm,拉杆长度为530mm,转动杆长度为510mm;部件所用材料均为Q235钢板。振动试验结果表明:在发动机低转速(1800 r/min)时割台振动以收割机共振为主;高转速(2600 r/min)时以振源影响为主,其中切割器的往复运动是主要振源;物料流的喂入对割台不同位置的振动强度受挠度影响很大,而喂入量的变化对割台振动影响不大。可见,所设计割台损失较通用收割机割台变化不大。田间收获试验表明:收割机行驶速度为0.6~1.4 m/s时,收割机收获水稻、玉米、大豆时的割台损失率平均值分别...  相似文献   
882.
以5年生根域限制鲜食“夏黑”葡萄为试材,采用“水肥一体化+根域限制葡萄-菌菇+菌渣还田”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进行鲜食“夏黑”葡萄-菌菇立体种植模式研究,试验设置氨基酸肥(T1)、沼液肥(T2)、有机硅肥(T3)、晖茂有机肥(T4)、对照(CK)共5个处理,通过测定葡萄单果横径、纵径、可溶性总糖、可滴定总酸等品质指标,单株收获果穗数、单穗质量、单果质量等葡萄产量指标,以及菌菇的每一茬产量。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对葡萄外在品质和内在品质的提高有一定影响,但效果不显著;增施有机肥能提高葡萄产量,有机硅肥(T3)效果最好,为766.28 kg/667 m2;葡萄-菌菇立体种植,能提高设施园艺综合生产效益,施有机硅肥(T3)纯收益最高,11220.80元/667 m2,比对照(CK)收益提高58.11%。结论:在葡萄-菌菇立体种植模式下,增施有机肥能够实现葡萄增质提效、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883.
【目的】研究覆盖与行距配置对旱作区春玉米叶片光合性能、茎秆力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旱作区玉米高产稳产最优种植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省抗旱性强的主推玉米品种大丰30为材料,于2020-2021年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大田试验,以覆盖方式为主区,设无覆盖(T1,对照)、秸秆覆盖(T2)、地膜全覆盖(T3)3个处理,行距为副区,设40 cm+40 cm、40 cm+80 cm、50 cm+50 cm、80 cm+80 cm 4个处理,在不同生育期测定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叶绿素含量、茎秆农艺性状、力学特性(茎秆硬皮穿刺强度和抗压强度)及产量。【结果】(1)2020-2021年,随生育时期的推进,不同覆盖和行距配置下玉米叶片Pn均呈现上升趋势,在灌浆期达到峰值,而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在T3处理40 cm+80 cm行距配置下,玉米叶片Pn和叶绿素含量最高,平均为26.14 μmol/(m2·s)和5.90 mg/g,其中Pn较T1(CK)和T2处理提高19.49%和8.87%,叶绿素含量较T1(CK)和T2处理提高16.37%和13.68%。(2)2020-2021年,T3处理玉米的株高、穗位高和穗位高系数最低,其次为T2处理,T1(CK)最高;在T3处理40 cm+80 cm行距配置下玉米茎秆农艺性状表现优越,不易倒伏。(3)2020-2021年,随节间数的增高,抽雄期玉米茎秆第3~5节的节间直径、茎秆硬皮穿刺强度和抗压强度减小,而节间长度增加。在T3处理40 cm+80 cm行距配置下玉米茎秆的节间直径最高,茎秆硬皮穿刺强度和抗压强度最大,抗倒伏能力增强。(4)2020-2021年,T3处理玉米产量最高,T2处理次之,T1(CK)最低。在T3处理40 cm+80 cm行距配置下玉米平均产量为13 616.46 kg/hm2,较T1(CK)和T2处理增产10.28%和5.57%,平均倒伏率为1.05%,较T1(CK)和T2处理下降8.35%和5.40%。(5)抽雄期玉米的倒伏率与第3节间直径、第3节间硬皮穿刺强度和抗压强度、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玉米产量与株高、第3节间直径、第3节间硬皮穿刺强度和抗压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T3处理40 cm+80 cm行距配置为最佳模式,适宜在山西省旱作春玉米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84.
中国南海,一艘神秘货轮,牵动着两个世界的神经。这艘挂着英国米字旗的南斯摩洛号货轮,于1951年5月29日从新加坡起航,目标航向中国广州黄埔港,中途遭遇空中飞机追踪、海上军舰指令引航,妄图强迫货轮改驶香港。当南斯摩洛号突破重围,换上五星红旗驶入中国海南岛的海口港,将3745吨被西方列为对华禁运物资的天然橡胶片卸下船后,北京一直密切关注局势的人们,终于舒展眉头畅快松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885.
黑刺粉虱的发生规律及综防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刺粉虱在安乡柑桔上一年发生4代。主要为害叶片、枝梢、果实,受害严重时诱发煤烟病,严重影响树体生长和果实品质。文章结合安乡柑桔上黑刺粉虱的发生情况,阐述了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从而为控制该虫的发生危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86.
应用平板对峙法从连作多年的番茄根际土样中筛选得到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ZF161,该菌株对番茄匍柄霉的平板抑制率达到70.51%。离体叶片试验显示,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防治效果达到69.83%。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Biolog测定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综合分析,鉴定菌株ZF16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番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达到63.27%。进一步平板对峙抑菌谱试验结果显示,菌株ZF161对其他7种病原真菌也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上述结果说明,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多种病原真菌也具有抑制作用,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887.
何水华 《中国种业》2020,(12):57-60
为了推进上海农场油菜大面积生产,筛选适宜轻简栽培、机械收获的油菜新品种,特开展适宜直播油菜新品种筛选试验。研究表明:12个参试油菜品种都能安全越冬,冻害发生较轻或未发生,且均未发生早花早薹现象。12个参试品种间产量和品质差异明显,其中庆油3号、宁杂118、宁杂1818和秦优1618从苗期、蕾薹期到成熟期,植株长势好,生长整齐一致,抗倒性好,单株有效角果数多,千粒重和出油率高,产量较高,适宜苏北沿海地区,作为直播油菜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88.
889.
为了探究叶尔羌高原鳅同工酶表达的组织差异性和基因位点表达特征,试验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养殖和野生个体的心脏、肌肉、肝脏和肾脏4种组织器官的乳酸脱氢酶(LDH)、酯酶(EST)和苹果酸脱氢酶(MDH)进行分离、分析。结果表明:叶尔羌高原鳅LDH由2个基因位点编码,4种组织器官中共检测到3条酶带,组织差异性不明显;EST由3个基因位点编码,4种组织器官中共检测到7条酶带,其中EST-1a和EST-3b为各组织器官共有酶带,具有明显的组织差异性;MDH的S-MDH和M-MDH型同工酶在各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4种组织器官中共检测到5条酶带,但酶带分布具有明显的组织差异性。根据酶谱特征对其种质鉴定进行了分析发现,叶尔羌高原鳅同工酶具有自属的一套同工酶系统特征。  相似文献   
8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