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5篇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6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超高茬麦田套稻是一种集全免耕、套播、旱育、免插、大量秸秆自然还田于一体的稻作新形式,1998年丹阳市在延陵镇农技站西洲农场示范种植16公顷,获得了理想的产量。据考测,每公顷有效穗29655万,总粒1099粒,实粒1027粒,结实率935%,...  相似文献   
12.
用味精发酵设备对肺炎克氏杆菌(Klebsella Pneumoniae)(经鉴定为非致病菌)、解磷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herium phosphaticum)、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ginosus)复合微生物菌种进行封闭发酵,灭菌草炭吸附菌液的固体菌肥,在“春玉米-单季晚稻”种植方式上进行连续试验。结果显示,菌肥增加春玉米苗期干物质积累;在减少30%N素化肥的基础上,不论采用何种方式增施复合微生物菌肥(15kg/hm^2),均能比常规施用复合肥明显提高春玉米的产量。施用适量复合微生物菌肥对提高水稻秧苗素质有一定效果,可部分替代N素化肥,而水稻不至于显著减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稻鸭共作可持续生产的核心技术,并结合镇江市的实际,对稻鸭共作技术的创新性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生态环境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地开发我国水田农作物和畜禽相结合的农作系统和种养模式,而稻鸭共作的实质正是实现了水稻、水禽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江苏省镇江市是国内较早与日本开展稻鸭共作技术引智、交流的地区,由镇江市水禽研究所参加“稻鸭共作技术项目”,以丹阳市嘉贤米业有限公司为生产基地,以“公司 农户”的形式生产无公害稻米和优质鸭肉,探索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稻鸭共作生产实践,在发展安全生产、带动农民致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被日本同行誉为“亚洲最成功的实践”。2004年2月24日-3月5日,本刊记者实地采访了镇江市农业科技局沈晓昆处长、镇江市水禽研究所戴网成所长、丹阳嘉贤米业有限公司谢桐洲总经理,采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和图片,对镇江稻鸭共作生产实践有了全面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江苏镇江稻鸭共作生产成功运作,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相似文献   
15.
日本对鸭生理学行为学研究及其在稻鸭共作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作技术,起源于中国、完善在日本、发展在亚洲,被誉为亚洲共同的技术、卓越的环保农业技术。稻鸭共作,鸭是关键。日本的稻鸭共作农户、学者,围绕鸭的生理学、行为学,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为稻鸭共作技术中科学、合理利用鸭的役用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日本对鸭生  相似文献   
16.
镇江市从1999年起,通过农业国际合作交流,在国内率先引进了生态农业的新技术一稻鸭共作技术.10年来,科技人员奋力攻关,在稻鸭共作的研究与应用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推动了稻鸭共作在中国乃至亚洲产稻国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一 世界的稻鸭共作 第五次日韩农民稻鸭共作交流于2005年7月20-24日在日本鹿儿岛举行。韩国代表团有23名代表赴日,参加交流会的人超过了80人,气氛十分热烈。韩国代表团作了《韩国的稻鸭共作现状》的报告,日本方面则作了《农民与企业携手确立稻鸭共作一体化经营》的报告。  相似文献   
18.
零日龄放鸭的研究及其在稻鸭共作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鸭共作是“亚洲共同的技术”,是一项卓越的、生态的、环保的水稻可持续生产技术,已经在亚洲的多个产稻国、我国的多个水稻产区应用推广。但现有的稻鸭共作技术,鸭苗仍需经保温育雏并提前驯水后才能放人稻田,鸭苗为7~14日龄。鸭苗从孵化场运至农家后要经保温育雏、驯水后才能放入稻田。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最大的水稻生产、水禽生产大国,近年来稻鸭共作技术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南北稻区的多个省市都开展了稻鸭共作的应用和推广。本文作者长期从事稻鸭共作技术的研究,他介绍了日本“稻鸭共作”的先进技术,并对我国“稻鸭共作”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阐述稻鸭生态种养的特色与优势、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并剖析稻鸭共育防治病虫草害的效果,中耕肥田及增氧刺激水稻生长的效应,对生态环境的贡献等方面与低碳生产要求减少化学肥料、农药、除草剂的施用量和节能减排、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