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2 毫秒
11.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鸡白细胞介素2 (IL-2)mRNA基因序列,利用Premier 5.0软件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以ConA刺激的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为材料,从总RNA中扩增出鸡IL-2基因。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扩增片段约为432 bp,分离纯化片段,克隆入pMD-18T载体,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获得阳性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测序结果显示,我们得到了长432bp的基因,含有一个 432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43个氨基酸。生物软件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与GenBank中发表的鸡的IL-2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8%,与黄牛、马、鸡、绵羊、牛、犬、人、山羊、鼠、水牛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31.2%、28.2%、27.3%、30.6%、26.2%、31.7%、30.1%、30.8%、26.6%、30.6%。与GenBank中发表的鸡IL-2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8%,与上述动物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6%、7.6%、9.7%、7.6%、6.9%、10.4%、11.8%、7.6%、9.0%、7.6%、10.4% 。这表明鸡的IL-2基因被成功克隆,它存在着种属特异性。这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生物学作用特别是利用IL-2增强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细胞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一种方式,与自噬和坏死有明显的区别。细胞凋亡的信号途径比较复杂,在凋亡诱导因子的刺激下经历不同的信号途径。本文就细胞凋亡的三条信号通路——线粒体途径、内质网途径和死亡受体途径做一综述,以便为人们进一步了解细胞凋亡发生的机制,从而对癌症及其他一些相关疾病的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猪圆环病毒2型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试验根据GenBank中PCV-2的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扩增猪PCV-2基因保守区序列,并对PCR扩增程序进行优化,对PCR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进行研究;并用该方法对来自红河州规模化猪场的178份临床发病猪的肺脏和淋巴结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等优点,可用于PCV-2的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等;178份临床病料中有83份阳性样品,阳性率为46.6%。  相似文献   
14.
BmCecropinD是家蚕体内的一种抗菌肽,具有极强的抗菌活性。以家蚕中肠总RNA为模板,用RT-PCR技术扩增BmCecropinD基因,构建pET32a-BmCecropinD原核表达载体,采用自诱导表达系统表达BmCecropinD重组蛋白。结果表明,BmCecropinD基因大小186bp,编码61个氨基酸,自诱导表达的重组蛋白约为18ku,表达产率比IPTG诱导的重组蛋白表达产率高,为BmCecropinD抗菌肽的纯化、活性鉴定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细胞自噬(autophagy)和凋亡(apoptosis)是昆虫蜕皮与变态发育过程中细胞死亡最主要的2种方式。家蚕(Bombyx mori)是鳞翅目的模式昆虫之一,有关细胞自噬和凋亡的研究也比较深入,包括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形态特征、诱导信号和通路、对蚕体发育的影响、自噬相关蛋白的鉴定和功能等。前期研究揭示家蚕自噬相关蛋白Bm ATG5和Bm ATG6具有自噬与凋亡的分子开关功能,但它们调控细胞凋亡的具体机制至今不详。本文在简要综述昆虫及家蚕细胞自噬和凋亡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Bm ATG5调控细胞凋亡分子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为深入揭示Bm ATG5的分子调控功能,以及其应用于鳞翅目害虫防治和家蚕变态发育调控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蜂胶为佐剂,将已灭活的竹鼠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株与蜂胶乙醇浸液等体积混合,制备蜂胶佐剂灭活苗,并对其物理性状、安全性和免疫保护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制备出的灭活苗物理性状稳定,上层为淡黄色的澄明液体,下层为灰白色沉淀,振摇后呈均匀的乳黄色悬浊液体.建立动物模型,小白鼠接种后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灭活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攻毒试验结果表明,灭活苗的保护率达78.6%,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以南瓜实蝇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饲料添加法,通过研究阿维菌素不同浓度处理下,南瓜实蝇产卵量、卵孵化率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变化,评价阿维菌素对该虫的不育效果,以期为该虫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南瓜实蝇具有显著的不育效果。不同浓度处理后,南瓜实蝇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均显著减少,各浓度不育效果依次为0.10 mg·L~(-1)0.50 mg·L~(-1)1.00 mg·L~(-1)0.05 mg·L~(-1)0.01mg·L~(-1);且单独处理雌成虫不育效果雌雄成虫均处理单独处理雄成虫。各浓度处理南瓜实蝇雌雄成虫GSTs活力均随成虫日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其子代幼虫和蛹的GSTs的活力较对照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加。阿维菌素对南瓜实蝇具有较好的不育作用,且对该虫子代产生了显著影响,为阿维菌素作为南瓜实蝇不育剂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丽飞  杨建  谢昆  郭亚力  高波  罗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900-22901,22921
根据生物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实习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从加强大学生实验兴趣,优化实践教学内容,运用新颖的实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科研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几方面,探讨了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谢昆  王传铭  林丽飞  王栋  李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138-7140
[目的]为鸡γ-干扰素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发表的鸡γ-干扰素核苷酸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从ConA诱导培养的鸡脾脏淋巴细胞中克隆鸡γ-干扰素基因,并在IPTG诱导下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菌。[结果]克隆的鸡γ-干扰素基因全长495bp,编码165个氨基酸,与国外克隆的鸡γ-干扰素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鸡γ-干扰素蛋白含有12个α螺旋,3个β折叠,7个β转角。它具有强抗原性,而第16~23位氨基酸无抗原性。重组蛋白的分子量约18kD,其经IPTG诱导表达4h后,表达量最高,表达产率高达25%。[结论]鸡γ-干扰素具有一定的抗原性,预示其在免疫反应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DNA重组技术,分别将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pEtK2基因单独或与鸡白细胞介素2基因(IL-2)串联克隆到DNA疫苗载体pVAX1或pcDNA4.0(c)上,构建了pVAX1-pEtK2、pcDNA4.0(c)-pEtK2、 pVAX1-pEtK2-IL-2、pcDNA4.0(c)-pEtK2-IL-2 DNA疫苗.酶切鉴定正确后分别将重组质粒胸肌注射14日龄雏鸡,1周后取注射部位肌肉组织,用RT-PCR和Western-blotting 法检测保护性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抗原基因pEtK2和pEtK2-IL-2串联基因均能在注射部位肌肉组织中成功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