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13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5株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泡菜和仔猪粪便中分离出5株乳酸菌,分别命名为RS、RB、RFT、RST、RO,结合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进行鉴定,并对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S菌株为植物乳杆菌,RB、RO菌株为粪肠球菌,RVI、RST为屎肠球菌.其中RS菌株具有较好的耐酸性、一定的胆盐耐受力,对温度敏感;RB、RPT、RST、RO菌株对模拟肠液具有较强的耐受力,45-55℃处理30 min不影响其生长;5个菌株对大肠杆菌O<,157>和沙门氏菌的抑菌率均达到98%-100%,可作为优良的益生菌候选菌.  相似文献   
22.
为研究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对鸡细胞模式识别受体(PRRs)及天然免疫抗病毒基因转录的影响,本实验分别采用IBDV弱毒感染DT40细胞和强毒感染SPF鸡,以荧光定量RT-PCR(q RT-PCR)检测感染细胞和法氏囊组织中PRRs(TLR2、TLR3、TLR4、TLR7、MDA5和LGP2)及天然免疫抗病毒基因(IPS-1、IRF3、PKR、OAS、Mx)的m RNA转录变化。在IBDV感染DT40细胞的2 h到24 h内,ch MDA5、ch TLR3、ch LGP2、IRF3、PKR、OAS、Mx的转录水平显著上升,分别为324、22、61、29、16、225 000和18 700倍。当采用si RNA分别敲除DT40细胞中ch MDA5、ch TLR3和ch LGP2时,IPS-1、IRF3、PKR、OAS和Mx在IBDV感染后的2 h到24 h差异变化不显著。在IBDV感染SPF鸡法氏囊组织细胞中,ch MDA5和ch TLR3的表达显著降低,而ch LGP2表达无显著差异,IRF3、PKR、OAS和Mx的转录水平显著上升。TLR4和TLR7在IBDV的体外和体内感染试验中均未检测到,而IPS-1在IBDV的体外和体内感染试验中均变化不显著。本实验结果表明,ch MDA5、ch TLR3和ch LGP2在识别IBDV的感染中起着关键作用,IBDV感染严重抑制了PRRS ch MDA5和ch TLR3的转录,并且提示其抑制作用在体内与体外可能存在不同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3.
测定RHD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氯仿和PEG6000处理,SephadexG 200层析纯化RHDV抗原,建立了检测RHDV抗体的间接ELISA试验方法。该方法的抗原最适包被浓度为10μg/ml,血清样品最佳稀释度为1∶400。与血凝抑制试验方法(HI)等相比,该方法具有快速、简单、特异性和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4.
运用Goldkey电脑软件对鸡源大肠杆菌与人源大肠杆菌P型菌毛蛋白结构基因序列、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二者结构基因序列相似性82.5%.二者P型菌毛的信号肽序列基本相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83.7%,并且菌毛蛋白在二级结构上存在较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5.
应用DNA-Star分析软件对3个不同血清型鸡源大肠杆菌YR10(O18)、MG10(O11)及GL7(O78)与人源大肠杆菌(pSH2)Ⅰ型菌毛蛋白结构基因(pilA)序列、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及抗原决定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鸡源与人源大肠杆菌结构基因序列相似性为:GL7(O78)对pSH2为88.9%;YR10(O18)对pSH2为92.3%;MG10(O11)对pSH2为98.3%。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GL7(O78)对pSH2为90.2%;YR10(O18)对pSH2为95.1%;MG10(O11)对pSH2为98.9%。可见,3个菌株Ⅰ型菌毛蛋白的二级结构及抗原表位与人源存在较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6.
为筛选犬程序性死亡受体1(cPD-1)单克隆抗体,以原核表达并纯化复性的cPD-1胞外区蛋白为靶抗原免疫BALB/c小鼠,应用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技术和间接ELISA方法,经3轮轮筛选和克隆化,获得1株能稳定分泌抗cPD-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F9。间接ELISA检测显示1F9杂交瘤细胞株连续传代培养能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效价达到1∶2048,亚型鉴定重链为IgG1,轻链为κ;以HEK293细胞表达cPD-1胞外区蛋白为检测抗原,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1F9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结合cPD-1胞外区蛋白。本研究通过小鼠杂交瘤技术成功筛选到1株鼠源cPD-1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27.
对冻干后-20℃保存3年以上的兔出血症病毒皖阜株、兔源荚膜A群多杀性巴氏杆菌C51-17冻干菌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有关规定进行了冻干毒、菌种存活情况检查和全面系统鉴定.结果表明兔出血症病毒皖阜株3株冻干毒种在-20℃保存3年,血凝性、特异性、最小致死量、免疫原性符合规程要求.兔源荚膜A群多杀性巴氏杆菌C51-17冻干菌种在-20℃保存10年,菌体形态、菌落特征、生化特性、血清学特性、毒力、免疫原性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规定标准.  相似文献   
28.
为增强表位疫苗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将O型口蹄疫病毒(FMDV)VP1中编码T细胞表位肽(aa 21~aa 40)序列连接于猪细小病毒(PPV)VP2的5'端,并插入到杆状病毒供体质粒pFastBac HTA中,构建成重组转座载体pFastBac-FMDV-VP1-PPV-VP2,转化含有穿梭载体Bacmid的E.coli DH10Bac中,经蓝白菌落筛选获得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质粒rBac-FMDV-VP1-PPV-VP2,转染昆虫草地夜蛾(Sf9)细胞,并在Sf9中进行了表达。电镜观察显示,表达的重组蛋白能够自我组装成病毒样颗粒rPPV∶VLP(FMDV)。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表达产物具有与PPV VP2天然蛋白相似的免疫原性。小鼠免疫实验证实,在低浓度FMDV抗原下能够产生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而且该病毒样颗粒能诱导机体产生抗FMDV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29.
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畜禽生物制品研究开发中心试制5批,计100余万头份。疫苗效力试验对兔病毒性出血症总保护率为100%;对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总保护率为95%。疫苗于苏、鲁、皖、浙、沪、晋、闽、津等省、市养兔单位应用,据反馈信息表明,疫苗安全、有效。确认本疫苗的生产工艺成熟、可行,可进行工厂化生产。所生产的二联苗能有效预防该两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0.
巴氏杆菌是引起多种畜禽巴氏杆菌病的病原体,主要使动物发生出血性败血症或传染性肺炎。该病原可以在同种或不同种动物间传染[1]。目前,对该病的预防多采用疫苗注射法,但在疫苗免疫过程中普遍存在保护率不高的问题[2]。在疫苗生产中多用液体培养基制备巴氏杆菌抗原,很难实现高密度、高产率、高浓度和高质量生产。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菌苗抗原的培养工艺主要有固体表面培养法、液体通气培养法、液体浅导静置培养法和液体高密度发酵法,中国《兽用生物制品制造与检验规程》中规定的培养工艺主要是固体表面培养法和液体通气培养法[3]。沈志强等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