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6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林业   170篇
农学   194篇
基础科学   108篇
  198篇
综合类   1135篇
农作物   206篇
水产渔业   173篇
畜牧兽医   443篇
园艺   305篇
植物保护   8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山中有好菜     
竹笋 竹子是老家山中的风景,竹笋是故乡人待客的好菜. 夏雨刚过,一丛丛竹蓬里,竹笋破土而出.竹笋鲜而嫩,脆而香,美味可口,吃起来回味无穷.但常食的竹笋只有几种,即甜竹笋、黄竹笋、金竹笋和苦龙竹笋.  相似文献   
22.
海狸鼠是一种珍贵的毛皮动物,为提高饲养海狸鼠的经济效益,本文研究了提取海狸鼠油脂的方法,同时测定了油脂中高级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利用压榨法从海狸鼠脂肪中提取油脂,平均出油率可达61%,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富含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  相似文献   
23.
日光温室早春茬菜豆生育期短、效益高,在陕北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但近几年落花落荚现象较为严重。笔经多年观察实践,对菜豆落花落荚的原因及防止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4.
 对杨属黑杨组(Aigeiros) 的15个种(品种) 核型进行了分析, 结果如下: 箭杆杨( Populusnigra var. thevestina) , 2n = 38 = 3M + 29m + 5 sm + 1 st; 盖杨( P. del.cv. ×Lux ×P.×canadensis cv. Shanhaiguanensis) , 2n = 38 = 2M + 27m + 4 sm + 5 st (4SAT) ; 欧美杨107 (P1 ×euram ericana cv. ‘74 /76’) , 2n = 38 = 1M + 29m (1SAT ) + 5 sm + 3 st (3SAT) ; 欧美杨13 ( P. ×euramericana CL 13) , 2n = 38 = 3M + 23m + 6 sm + 3 st (1SAT ) + 3 t (3SAT) ; 加杨( P. ×canadensis Moench) , 2n = 38 = 1M + 27m + 6 sm + 4 st ( 4SAT) ; 辽杨×美洲黑杨(P.maximowiczii Henry ×P.deltoids Bartr. ) , 2n = 38 = 1M + 24m + 9 sm (2SAT ) + 4 st; 中尚8号( P. ×Zhongshangnensis) , 2n = 38 = 4M + 27m (1SAT ) + 2 sm + 3 st (2SAT ) + 2 t; 北京杨( P. ×beijingensis) , 2n = 38 = 3M + 28m + 3 sm + 4 st (2SAT) ; 鲁山杨( P. ×Liaoningensis) , 2n = 38 = 1M + 27m + 3 sm + 6 st (1SAT ) + 1 t (1SAT) ; 廊坊1号( P. CL ‘Langfang 1’) , 2n = 38 = 3M + 28m + 3 sm + 4 st (2SAT) ; 圣山杨(盖杨类) (P. ×gaixianesis) , 2n = 38 = 2M + 27m + 4 sm (1SAT ) + 4 st (3SAT ) + 1 t; 抗- 2 〔P. deltoids CL 2 (GMO) 〕, 2n = 38 = 26m + 7 sm (2SAT ) + 4 st (1SAT ) + 1 t (1SAT) ; 群改3号( P. ×Qungainensis 3) , 2n = 38 = 1M + 27m + 8 st (2SAT ) + 2 t (2SAT) ; 中金2号( P. ×Zhongjinnensis 2) , 2n = 38 = 1M + 18m + 13 sm (1SAT ) + 5 st (2SAT) + 1 t (1SAT) ; 辽宁杨( P. ×eur. cv. San Martino ×P. ×canadensis cv. Shanhaiguanensis) , 2n = 38 = 2M + 26m + 6 sm + 4 st。黑杨各种(品种) 核型均为2B型, 种(品种) 间核型差异主要表现在中部着丝点(M、m) 染色体数目(25~32) 和端部着丝点( st、t) 染色体数目变化(1~6) 上, 核型特征为种(品种) 鉴定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5.
茭白肉质茎膨大过程中的糖代谢与激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单季茭白品种‘蒋墅茭’和双季茭白品种‘葑红早’为试材, 研究了秋季肉质茎膨大过程中物质运转的相关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肉质茎鲜质量、干质量快速增加,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主要成分含量总体上升, 后期出现下降, 蒋墅茭肉质茎中蔗糖含量较高; 糖分转化关键酶活性总体较高,转化酶活性以酸性转化酶较高且呈快速下降, 蒋墅茭的酸性转化酶活性高于葑红早而中性转化酶活性较低;蔗糖合成酶的分解方向活性显著高于合成方向, 且后期维持较高水平, 葑红早的双向活性均高于蒋墅茭;Z + ZR总体含量最高、下降最明显, GA4 其次, IAA也呈缓慢下降趋势, GA3、ABA含量极低, 且各激素均以葑红早高于蒋墅茭。茭白肉质茎干、鲜质量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的同时, 而内部生理生化快速下降, 说明茭白肉质茎膨大过程具有特殊性, 并且品种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6.
在我国冬瓜的栽培面积很大,而且产量很高,盛期上市价格很低,如果利用窖藏法贮藏冬瓜可以延长冬瓜的供应期,而且大大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7.
花椰菜类蔬菜自交系基因组间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AFLP 技术对花椰菜、青花菜、紫花菜、黄花菜自交系的遗传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使用8 对选择性引物组合, 扩增出4901 条电泳带, 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 根据UPGMA 方法构建聚类树状图。结果表明: 花椰菜、青花菜、紫花菜、黄花菜明显分为四大类群; 青花菜与紫花菜亲缘关系较近, 花椰菜与其它花菜亲缘关系较远, 黄花菜居中。  相似文献   
28.
温湿度调控对番茄灰霉病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番茄灰霉病菌在致病过程中能够产生4种细胞壁降解酶,以PMG酶活性最高,其次是β-葡萄糖苷酶和PG酶,Cx最少。灰霉病菌在不同温度下侵染番茄叶片时产生的致病酶活性不同,4种酶在20℃时表现了最高的活性,15℃次之,当温度达到25℃时,各种酶的活性都急剧下降,随着温度的再升高,酶活更低。随着湿度的增高,病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也增加,当相对湿度达到90%以上时,4种酶的活性也达到最高。温湿度对番茄灰霉病菌产生细胞壁降解酶的影响趋势,与其对发病的影响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9.
本试验分别剪取处于休眠和萌动两种状态的一年生和二年生北沙柳枝条,用^60Coγ射线照射,照射后分别在室内和室外接随机区组配置,室内水培、室外扦插繁殖,定期对花芽的发育,插条的成活率、田间成株率及萌芽生长进行观测和分析,研究γ射线对北沙柳的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30.
温度调控对番茄灰霉病菌侵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群体的角度研究了番茄灰霉病菌对温度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灰霉病菌孢子的萌发适温在15~25℃,最适温度为20℃。15~25℃适宜菌丝生长、侵染与扩展,20℃为最适温度。30℃以上病害发展受到抑制。低温有利于病菌产孢,最适温度为15℃。变温研究表明,在一天中,随着30℃以上高温时间的增长,病菌(菌丝)的致病力呈下降趋势,6 h以上高温能够限制病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