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北京地区规模化猪场猪饮用水细菌污染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北京地区规模化猪场猪饮用水的细菌污染情况,对北京地区6个猪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现场调研,并采集水样于实验室进行细菌污染情况检测.检验方法和判定标准均按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猪场的饮用水细菌污染较为严重(>100 CFU/mL).整体而言,春、 夏季饮用水细菌总数比秋冬季要高;水线后段比水源处污染更加严重,在水线管道老旧的情况下,水源过滤净化系统不能完全保证水线后段不受细菌污染.  相似文献   
22.
为稳定猪群生产,阴性仔猪免疫猪蓝耳病活疫苗后采用ELISA法监测猪蓝耳病抗体,统计分析S/P平均值、S/P区间分布、离散度(CV值)和抗体阳性率。结果发现,接种猪蓝耳病活疫苗2周和4周S/P平均值分别为0.77和1.19,S/P值处于0.4~2.0区间的分别为66.67%和100%,CV值分别为72.78%和31.06%,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6.67%和100%。表明仔猪免疫猪蓝耳病疫苗4周后的抗体水平明显优于免疫2周,确保了阴性仔猪蓝耳病平稳过渡和生产稳定。  相似文献   
23.
<正>我国养猪业正在由粗放型养猪大国向现代化养猪强国迈进,进阶过程中,猪群健康、饲料营养、遗传育种和生产管理等方面因素均制约养猪业的高质量发展,且保持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关系。其中,猪群健康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饲料营养是高质量发展的保障,遗传育种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4.
试验主要通过连续跟踪法系纯种大白猪接种PRRS活疫苗后抗体S/P均值、S/P值区间分布、抗体阳性率和离散度的变化,阐述PRRS免疫抗体消长规律。结果表明,S/P均值和抗体阳性率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离散度随时间逐渐上升,建议法系纯种大白母猪2年PRRS免疫3次。  相似文献   
25.
为了建立一种能有效分离、培养和获取较高纯度的大鼠心肌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MMECs)、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ECs)、主动脉内皮细胞(RAECs)、后腔静脉内皮细胞(RPVECs)的模型,自7dSD大鼠分别取左心室壁、空肠、主动脉、后腔静脉,采用II型胶原酶消化、差速贴壁、差速消化法获得较纯的RMMECs、RIMECs、RAECs、RPVECs。结果表明:通过形态学特征及微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相关特异性抗原检测证实,得到高纯度RMMECs、RIMECs、RAECs、RPVECs。结论:利用胶原酶II型消化法成功分离并培养大鼠的RMMECs、RIMECs、RAECs、RPVECs,为进一步开展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相关研究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6.
张军  许光勇 《猪业科学》2020,37(6):82-83
试验主要通过连续追踪仔猪群PRV g E和g B抗体,分析抗体滴度、S/N值和阳性率,制定科学的免疫方式,评估Bartha株疫苗的免疫效果,为控制与净化PRV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PRV疫苗首免日龄为9周,Bartha株疫苗控制PRV野毒感染仍有效果,免疫效果C组优于B组。  相似文献   
27.
蓝耳病(PRRS)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蓝耳病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以母猪表现繁殖障碍,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比例增高;生长猪呈现呼吸困难、生长迟缓并伴随免疫抑制为特征的重大传染病。随着猪病复杂程度的加剧,近几年蓝耳病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蓝耳病阳性猪场猪群死亡或多或少与蓝耳病有关,因为感染蓝耳病的猪群极易继发感染细菌性病原(如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相似文献   
28.
目前,针对猪流行性腹泻虽然市场上有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或者弱毒疫苗,但是由于质量参差不齐,疫苗毒与流行毒株的匹配度不高,因此疫苗保护力尚待提高。因此,科学的返饲仍然是当前治疗猪流行性腹泻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9.
本试验旨在探讨嗜酸乳杆菌(LAB1)如何影响黏着斑激酶(FAK)磷酸化及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用高(1.0×109 CFU·mL-1)、中(1.0×108 CFU·mL-1)、低(1.0×107 CFU·mL-1)3种浓度的致病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和霍乱沙门菌(Salmonella choleraesuis,S.cho)对猪空肠上皮细胞系(IPEC-J2)进行感染后,用高、中、低3种浓度的LAB1作用于感染后的IPEC-J2(模拟治疗试验),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FAK第397位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用ELISA方法检测Occludin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LAB1模拟治疗S.cho感染的试验中,FAK磷酸化水平和Occludin的表达量与LAB1浓度呈正浓度效应,而与S.cho浓度呈负浓度效应;3种浓度的LAB1处理中、低浓度S.cho感染时,组间相互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LAB1模拟治疗E.coli感染的试验中,FAK磷酸化水平和Occludin表达量与LAB1浓度呈正浓度效应,3种浓度的LAB1处理低浓度E.coli感染时,组间相互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LAB1激活受E.coli和S.cho抑制的FAK磷酸化,并能上调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  相似文献   
30.
猪圆环病毒病是影响全球养猪业的重大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为猪圆环病毒2型(PCV2),主要引起猪只免疫系统紊乱受损、猪群死亡率升高,并可以和蓝耳病、猪瘟等疾病发生混合感染,严重影响猪场生产水平的提高。无论是2012年在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