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29篇 |
免费 | 51篇 |
国内免费 | 12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43篇 |
农学 | 189篇 |
基础科学 | 343篇 |
203篇 | |
综合类 | 1534篇 |
农作物 | 175篇 |
水产渔业 | 118篇 |
畜牧兽医 | 746篇 |
园艺 | 269篇 |
植物保护 | 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63篇 |
2020年 | 50篇 |
2019年 | 80篇 |
2018年 | 76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75篇 |
2015年 | 92篇 |
2014年 | 154篇 |
2013年 | 133篇 |
2012年 | 175篇 |
2011年 | 192篇 |
2010年 | 179篇 |
2009年 | 177篇 |
2008年 | 159篇 |
2007年 | 196篇 |
2006年 | 197篇 |
2005年 | 186篇 |
2004年 | 169篇 |
2003年 | 129篇 |
2002年 | 128篇 |
2001年 | 117篇 |
2000年 | 105篇 |
1999年 | 83篇 |
1998年 | 89篇 |
1997年 | 101篇 |
1996年 | 78篇 |
1995年 | 95篇 |
1994年 | 77篇 |
1993年 | 78篇 |
1992年 | 42篇 |
1991年 | 48篇 |
1990年 | 50篇 |
1989年 | 45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21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3篇 |
1977年 | 3篇 |
1962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秦皇岛地区海湾扇贝自然产卵从7月下旬开始,一直持续到11月中旬,产卵高峰有4次,分别是8月12日、9月7日、10月12日和10月28日,产卵率分别达到53.0%、89.0%、100%和78.0%,生物学最小型壳长为20.0mm。9月和10月份贝柱平均含水率均为78.2%,两月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11月份贝柱含水率略有增加,平均为79.6%,比前两个月增加1.4个百分点。自然产卵率达到100%时,贝柱含水率为(78.90±0.87)%;自然产卵率4.0%时,贝柱含水率为(79.70±0.34)%,两者没有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贝柱的含水率与产卵率无显著相关(R=-0.14)。因此,养殖期间海湾扇贝主要依靠摄取外界的营养物质来完成生殖细胞发育。贝柱营养物质未参与生殖活动的原因,与养殖期间水温高、饵料丰富、海湾扇贝采取直接利用外部营养物质实现高效快捷的生殖活动的策略有关。11月份后,贝柱指数下降,含水率升高,海湾扇贝收获时间最好在10月底前后。 相似文献
82.
83.
为了给小麦生产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条件下,对5个不同的冬小麦品种临抗502、CA16、4P3、超优66和京411的旗叶可溶性物质浓度的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可溶性物质浓度的日变化有所不同,日变化的过程中,不同品种峰值出现的时间也不尽相同,京411、临抗502、CA16峰值出现的时间要比4P3和超优66峰值出现的时间早;旗叶可溶性物质浓度与千粒重呈正相关,而与穗粒重、穗粒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4.
85.
为探索沟垄集雨模式下不同垄宽对玉米产量及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2019-2020年采用垄沟集雨种植方式,以传统平作(垄宽60 cm)为对照,研究3种沟垄比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地上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养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垄沟集雨种植方式下,采用60 cm:60 cm沟垄比,两年平均叶面积指数最大,为2.9,较对照增加42.16%;产量最高,为13.13 t/hm2,较对照增加26.37%;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27.15 kg/(hm2·mm),较对照增加42.37%;养分利用效率最高,为N:7.55 kg/kg;P:48.49 kg/kg;K:4.66 kg/kg,分别较对照增加177.57%,142.69%,59.58%.在华北地区,垄沟集雨种植方式下,垄沟比60 cm:60 cm,能够促进玉米增产和水肥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86.
采用多点田间试验,研究了在江淮、沿江地区增施新型硅肥对两系杂交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新型硅肥能够显著提高两系杂交水稻产量、优化产量结构并提高水稻抗性。当硅肥施用量从3 000 g/hm~2增加到12 000 g/hm~2时,产量增幅从2.76%提高到7.84%;水稻移栽后35 d,硅肥施用量为7 500 g/hm~2时,产量较对照显著提高6.2%,茎蘖成穗率达到67.3%,显著高于对照,结实率较对照提高3.2%,达到显著水平;增施新型硅肥后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和二化螟等主要病虫害发病率显著下降,第1~4节间长度缩短0.15~0.85 cm,第2、3节茎秆壁增厚,提高了两系杂交稻的抗倒能力。 相似文献
87.
长期以来,赤霉病是影响我县小麦增产的重要病害,且偏重发生的频率较高,损失较重。针对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农业科研和生产部门均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并提出了“主动出击,区别对待”的防治对策。但赤霉病发生轻重终究受到天气条件的制约,重病年份的防病和增产效果明显,群众满意,而轻病年喷施多菌灵后的收益与支出相平,因而影响农产的防病积极性。同时“主动出击”的防病对策侧重于防治病害、减轻损失,未能与小麦后期根系活力衰退,尚需 相似文献
88.
为筛选具有应用价值的高毒力虫生真菌菌株,利用大蜡螟诱集土样中虫生真菌。结果表明:采自中国东北不同生态类型的36份土样中,每份土样3~4龄诱虫30头,14d共有454头感菌,其中克东腾家围子地区土样感菌率最高达80%。虫尸上分离纯化出301份菌株,其中多数为白僵菌,很少数为绿僵菌及其它菌株。其中的41份菌株进行了桃蚜和小菜蛾的室内生物测定,每菌株浓度为1.0×107孢子·mL-1,菌株JSJ-10、QG1-1、MBD-2、BEE-15、HYD-11、MLX-1和FN-9对桃蚜具高毒力,喷雾7d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6.6%、96.6%、96.1%、93.2%、92.8%、87.6%和82.8%;而绿僵菌菌株WMS-12、MBD-1对小菜蛾具高毒力,浸后5d试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3.3%和69.3%。 相似文献
89.
采用田间试验,以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品种瑞菲为试验材料,通过控释肥联合养分增效剂探究其对番茄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肥联合养分增效剂能显著增加植株茎粗(P<0.05);与常规施肥相比,控释肥和控释肥联合养分增效剂可显著改善番茄品质,番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显著提高(P<0.05),番茄果实色泽度和硬度均有所改善;与常规施肥相比,控释肥和控释肥联合养分增效剂能有效提高番茄产量与经济效益,产量分别增加12.7%和29.2%,净利润分别增加3.65万元/hm2和7.72万元/hm2。综上,控释肥联合养分增效剂可实现番茄增产增效,在实现轻简化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