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0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介绍了适宜云南温带夏季种植的优良牧草白三叶、红三叶、紫花苜蓿、光叶紫花苕、楚雄南苜蓿的商用品种、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生产性能、栽培技术等,旨在为云南温带地区和部分亚热带地区牧草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西双版纳野生牧草种质资源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最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开展野生牧草种质资源野外调查和收集,得出西双版纳州草地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蕴含着大量的野生牧草种质资源。全州草地主要植物有128科,577属,1052种,其中禾本科(Gramineae)71属,140种;豆科(Leguminosae)47属,136种;莎草科(Cyperaceae)17属,60种。可食牧草有24科,209种,以禾本科、豆科、莎草科牧草为主。并对重要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经济特性和饲用价值进行了评价分析,得出西双版纳地区野生牧草具有多叶、常绿、高产、低消化率等特性。开发利用这些优良野生牧草种质资源需根据具体的用途和牧草本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83.
以提那罗爪哇大豆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底肥、追肥、灌水次数对提那罗爪哇大豆生长、草产量及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种植密度1.0 m×1.0 m处理,生长量最大,主蔓长205.33 cm,但草产量最低;种植密度0.5 m×1.0 m处理,产量最高,为1 074.84 kg/hm~2。(2)2个磷肥水平处理生长量、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均高于未施磷水平。磷肥水平1 kg/102处理,主蔓长208.00 cm,一级分枝数25.33枝/株,草产量2 724.53kg/hm~2,种子产量最高,为1 022.99 kg/hm~2。(3)每株追施尿素6 g水平处理,生长量显著高于其它2个处理,主蔓长193.67 cm,一级分枝数22.67枝/株,且草产量比其它2个处理高,为2 690.20 kg/hm~2;每株施尿素3 g处理,种子产量比其它2个处理高,为824.71 kg/hm~2;(4)15 d灌溉1次水处理,生长量和种子产量均高于其它2个处理,主蔓长166.67 cm,一级分枝数21.00枝/株,种子产量1 050.62 kg/hm~2。  相似文献   
84.
4个紫花苜蓿品种幼苗抗旱性的模糊隶属函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模拟旱境条件,测定4个紫花苜蓿品种苗期的种子萌发胁迫指数,幼苗成活率、株高、根系深度、叶片保水力、叶绿素含量等指标,进行方差分析、模糊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为:盛世>游客>赛特>猎人河.  相似文献   
85.
对比研究了两个地方牧草品种盈江危地马拉草和德宏象草的生长发育及主要营养成分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两种牧草的生长发育模式存在较大差异;相同物候阶段,德宏象草的营养价值略优于盈江危地马拉草,但相同生长天数的盈江危地马拉草营养价值优于德宏象草;从季节变化角度分析,盈江危地马拉草营养价值可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但德宏象草随生长时间延长下降迅速。两个品种的物候发育及营养价值变化特点决定了两种牧草的利用方式不同,生长季内德宏象草适合多次刈割利用,盈江危地马拉草则适合采取较少次数的刈割方式。  相似文献   
86.
不同草坪草冠层反射光谱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狗牙根、匍匐翦股颖5种草坪草的24个品种为试验对象,测定冠层反射光谱,比较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反射率的差异性,分析多种红边参数与草坪色泽目测评分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羊茅8个品种在450~900 nm的反射率无显著性差异;草地早熟禾5个品种可见光450~650 nm的反射率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多年生黑麦草8个品种在近红外750~900 nm的反射率存在差异显著性(P<0.01)。高羊茅美洲虎、多年生黑麦草威士、草地早熟禾蓝宝石、狗牙根太阳城、匍匐翦股颖普特在550、565、8008、50 nm处均表现出差异显著性(P<0.05),红边斜率与草坪色泽目测评分值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利用高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反演草坪冠层叶绿素含量,并且能够区分同一草坪草种品种间的反射率差异。  相似文献   
87.
草坪绿度光谱指数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狗牙根、匍匐翦股颖5种草坪草的24个品种为试验对象,选择冠层反射光谱的绿峰反射率(Rg)和800nm处反射率(R800),构建草坪色泽指标——绿度光谱指数(GSI)。结果表明,高羊茅8个品种的绿度光谱指数在8.26~7.51范围内,多年生黑麦草8个品种在8.18~5.49范围内;草地早熟禾5个品种在7.63~6.33范围内,匍匐翦股颖2个品种在6.23~6.05范围内,狗牙根太阳城的绿度光谱指数为6.80。草坪绿度光谱指数与色泽目测评分值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与传统色泽目测法相比较,利用绿度光谱指数能够更加准确而客观地对草坪色泽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滇西北大狼毒种群扩散蔓延所引起的亚高山草甸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方法】以滇西北香格里拉县小中甸镇大狼毒型退化亚高山草甸典型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的野外生态学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不同大狼毒覆盖度退化亚高山草甸群落结构特征、大狼毒种群数量特征及物种多样性比较研究。【结果】随着群落中大狼毒覆盖度的增大,滇西北亚高山草甸的优势物种由华扁穗草+三穗苔草+草地早熟禾+西南委陵菜逐渐演变成大狼毒+西南委陵菜+绶草;群落的植株密度、优良牧草比例、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显著下降,毒害草比例以及大狼毒种群的株高、冠幅、分枝数和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结论】随着大狼毒覆盖度的增加,滇西北亚高山草甸优良牧草产量下降,物种多样性降低,草地逐渐失去其生产价值。  相似文献   
89.
为探究滇西北高海拔地区提高牦牛养殖补饲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高原特色畜牧业绿色健康发展的草地建植模式。在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县开展了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 T)和饲用豌豆(Pisum Sativum,F)混播试验,对不同处理下的饲草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等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饲用豌豆与小黑麦适当混播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饲用豌豆的株高,有利于田间收获;适宜混播可有效提高饲草产量,混播比例T∶F为40∶60可获得较高的饲草产量,与小黑麦单播相比,干草产量增加59%,鲜草产量增加113.1%;与饲用豌豆单播相比,干草产量增加18.9%,鲜草产量增加10.1%;该比例下的粗蛋白含量为18.5%;较小黑麦单播处理,小黑麦与饲用豌豆适宜混播可改善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综合考虑饲草产量、品质和表层土壤性状,得出小黑麦与饲用豌豆混播最佳比例是40∶60。  相似文献   
90.
以滇西北亚高山草甸为对象,探讨不同干扰方式(自由放牧、生长季封育+非生长季放牧、生长季封育+季末割草以及全封育)对草地生物量、植被碳储量、土壤容重、0~30cm土壤碳储量和碳固持量及碳固持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扰方式对滇西北亚高山草甸的生物量和土壤碳储量、碳固持量等的影响不尽相同。3年全封育草地的总生物量和植被碳储量最高,分别为1104.68g/m2、497.11g/m2;与自由放牧相比,其总生物量和植被碳储量增加了377.76%。封育降低了0~10cm土壤容重(P0.05),3年全封育最低。不同干扰方式下,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储量呈逐渐降低趋势。0~10cm土层的土壤碳储量:生长季封育+季末割草全封育生长季封育+非生长季放牧自由放牧。生长季封育+季末割草草地0~10cm土层的碳固持量最高,0~30cm土层中3年全封育草地的碳固持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平均固持速率为465.05g·C/m2·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