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0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来自国内外的17个红三叶品种进行了种子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哈密红三叶、天水红三叶两个品种较适宜在昆明地区进行种子扩繁。在生产实践中,可采用异地繁种的办法在云南进行种子生产,然后在新疆和甘肃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2.
云光早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Roth varglabrescens cv.Yunguangzao)系云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系统选育而成的绿肥作物品种,在云南省推广面积较大,主要作为绿肥作物推广应用。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可生产数千吨种子,近几年大量销往南方各省;但作为牧草应用,研究较少,在云南很多地区,由于不注意饲喂方法,用光叶紫花苕单独饲喂牲畜,常引起鼓胀病而致牲畜死亡,这就限制了该草在草地畜牧业中的推广应用。在此,作者从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饲用价值、栽培利用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推动云南省乃至南方农田种草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1植物学…  相似文献   
103.
牧草干燥方法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干燥方法是决定干草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干燥方法调制的干草质量差异很大,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干燥方法牧草的干燥速度及营养物质损失不同所引起的。国内外学者曾对牧草干燥方法作过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干燥技术简单易行,生产成本较低,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调制干草的主要方法,但自然干燥调制的干草营养成分损失严重;人工干燥法是牧草最佳失水方式,其干燥效率高,牧草品质好,并能有效的保存各种维生素,特别是容易受光、热损失的胡萝卜素得到了很好的保存,但此法需要投入较高的资金,适合规模化生产的企业使用;机械压扁茎杆和使用干燥剂可以显著的提高牧草的干燥速度,有效的减少营养物质的损失,且资金投入不大,操作简单易行,在追求干草品质和经济效益的今天可优先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104.
2012—2018年,选择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观测和分析草地地上生物量及植物学组成在连续封育过程中的变化趋势,运用冗余理论、中度干扰假说、临界阈值理论和方法,探究草地的抵抗力、恢复力、临界阈值以及适宜载畜量。结果表明:①封育能够显著(P<0.05)提高草地地上生物量,因试验点生态环境条件和草地基本状况的差异,地上生物量在年度间的波动幅度及差异性不尽一致,但随封育时间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幂函数型(Y=aXb);②依据地上生物量变化趋势推算,试验区退化高寒草甸的抵抗力为250.4~518.8 g/m2,草地恢复力为54.7~68.0个月,草地利用的临界阈值为420.6~588.7 g/m2;③草地适宜封育时间为2~5年,连续封育导致牧草生长冗余;封育5年后的草地适宜载畜量为1.1~3.4 个羊单位/hm2;连续封育7年后,草地中不可饲用植物(包括有毒有害植物)仍然占到15.3%~65.8%,草地适宜载畜量低下;④封育应结合除杂等措施,消减草群组分冗余,有效提高草地载畜量。  相似文献   
105.
放牧对人工草地植物群落演替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人工草地植物群落的各种变化特征,可以及时掌握草地在放牧利用下的演替方向;适度放牧不但能促进牧草生长发育,提高牧草再生能力及营养价值,保持草地较高的利用价值,而且保护了草地的植物多样性,是维持群落稳定防止草地退化,有利于草地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6.
对云南昆明小哨示范牧场草地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共记录草地植物37科119属143种。其中,人工种植牧草2科7属10种,野生植物37科114属133种。经多年的放牧演替,人工草地以东非狼尾草—白三叶、东非狼尾草—非洲狗尾草+白三叶两种草地型为主,草地植被盖度达95%以上,鲜草产量24-32 t/hm2,牧草品质优良,适口性好。天然草地包括草丛草地和灌草丛草地2个类型。草丛草地形成了以鼠尾粟+毛花雀稗、知风草+刺芒野古草2种类型为主,植被盖度75%-85%,鲜草产量9-12 t/hm2,牧草品质中等,为较好的天然放牧草地。灌草丛草地以地盘松—扭黄茅型和川梨—白茅型草地为主,植被盖度65%-75%,鲜草产量5-9 t/hm2,牧草品质和适口性均较差,采食率较低。利用不同放牧家畜采食习性的差异,肉牛放牧系统中引入山羊等家畜充分利用草地植物,是有效提高放牧系统草地生产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7.
云南省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是云南省典型的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县,发展草地畜牧业在气候条件、区位优势、天然草地资源及各种农副秸秆资源等方面均具有较大优势。但江城县草地畜牧业也存在着天然草地退化严重、草畜矛盾尖锐、草地畜牧业生产水平低等不利因素。确保江城县草地畜牧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重视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次,应将肉水牛业作为未来的发展重点;第三,加强科技保障及社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08.
对元阳县少数民族地区4个乡(镇)的饲用植物种质资源进行调查,调查涉及饲草饲料植物和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种类、种植现状、利用方式、适口性等方面。共调查记录人工种植的饲草饲料植物17份,分属12科16属17个种;当地家畜主要采食的野生牧草种质116份,分属25科88属116个种。元阳县饲草饲料植物和野生牧草资源十分丰富,丰富的饲草料资源为当地发展草食家畜养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9.
为全面探讨优良距瓣豆(Centrosema pubescens)在亚热带湿热地区生长的营养需要,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开展钴钼微肥不同施量对距瓣豆的干物质产量和质量以及种子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不同量的钴肥,距瓣豆的干物质产量和种子产量比不施钴肥的对照分别提高8.9%~68.2%和3.8%~98.4%,单位面积距瓣豆的平均净营养需求量依次比对照增加200.0%硫、47.8%镁、42.5%磷、34.6%氮、32.9%钙、31.2%锰、26.5%钾、21.6%锌和11.0%铜。而不同施钼量,距瓣豆种子产量比对照提高59.6%~103.3%,并在不同程度上增加距瓣豆的磷、钾、钙、镁、硫、铜、锌和锰的含量,单位面积距瓣豆的平均净营养产出量依次比对照增加174.4%硫、157.8%铜、70.4%磷、71.4%锰、60.7%钾、53.7%钙、52.4%镁和23.6%氮。综合分析表明,在亚热带湿热地区种植距瓣豆以施基肥+钴肥126 g·hm-2+钼肥162 g·hm-2为获得优质高产的施肥量。  相似文献   
110.
通过研究返青期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茎、叶及根水浸提液不同浓度(0, 0.001, 0.005, 0.01, 0.05, 0.10, 0.15, 0.20 g·mL-1)对鸭茅(Dactylis glomerata)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明确白三叶对鸭茅是否存在化感作用及相应的化感响应.结果表明:返青期白三叶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鸭茅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植株形态存在一定的化感作用,且鸭茅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茎、叶及根不同浓度水浸提液的响应不同.鸭茅种子发芽势对根水浸提液的化感响应比对茎叶水浸提液的响应更为敏感,对根水浸提液浓度表现为受抑反应,而对茎叶水浸提液则表现出“低浓度(0.001~0.01 g·mL-1)无明显影响,高浓度(≥0.05 g·mL-1)抑制”的反应;鸭茅种子发芽率对茎、叶及根水浸提液均表现出“低浓度(0.001~0.005 g·mL-1)无明显影响,高浓度(≥0.01 g·mL-1)抑制”的响应.鸭茅幼苗和幼根长度对茎、叶及根水浸提液均表现出“低浓度(0.001~0.01 g·mL-1)促进或无影响,高浓度(≥0.10 g·mL-1)抑制”的响应.鸭茅幼苗对白三叶茎、叶及根水浸提液的化感响应敏感性整体滞后于幼根,且鸭茅幼苗生长对根水浸提液的化感响应要比对茎叶水浸提液的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