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35篇
畜牧兽医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猪屎豆是重要的农业植物资源,在绿肥、饲用和药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开发潜力,然而目前关于猪屎豆的品种培育还处于空白,生产上缺乏优良品种导致生产性能参差不齐的问题突出,开展多倍体育种研究可为今后猪屎豆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和培育新品种奠定材料基础。本研究以二倍体猪屎豆为实验材料,通过不同质量浓度秋水仙素和不同处理时间对猪屎豆露白种子进行多倍体诱导,探讨秋水仙素对二倍体猪屎豆的诱变效果,并利用流式细胞倍性检测和根尖染色体核型分析对诱变后代的倍性进行检测,进一步比较分析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的气孔和保卫细胞大小以及叶片和种子形态等特征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秋水仙素处理抑制了猪屎豆种子胚根的生长和下胚轴的伸长,使种子胚轴发生诱变而缩短变粗。研究发现以100 mg/L的秋水仙素浓度浸泡12h时猪屎豆种子四倍体诱导率最高,为13.33%,总体效果最佳。与二倍体相比,同源四倍体植株叶片下表皮的气孔长度和宽度、保卫细胞长度和宽度显著增加而气孔密度显著降低;同源四倍体植株的叶片宽度和叶柄宽度显著增加,而叶片长度和叶柄长度显著缩短;同源四倍体植株的叶形指数显著减小。此外,同源四倍体植株所获种子较二倍体显著增大,种...  相似文献   
32.
太空搭载‘热研2号’柱花草后代RAPD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返回式卫星搭载的‘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Aubl.) Sw.)种子为材料,经过5年地面种植和选择,获得26个变异株系。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26个变异株系和2个对照‘热研2号’与‘热研5号’柱花草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从5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1个,共扩增出77条带,其中53条为多态性带,占68.8%,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多态性带4.8条;采用Nei72方法计算出不同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其变化范围为0.056~0.509;利用NTSYS软件进行非加权组法(UPGMA)聚类分析,建立‘热研2号’柱花草太空育种后代材料间的分子系统树状图;并以相似系数0.77为标准,将28份材料分为5类。  相似文献   
33.
本研究运用培养皿滤纸法和盆栽法,分析了光照、温度、水分、盐分和埋藏深度等环境因子对崖州硬皮豆(Macrotyloma uniflorum ‘Yazhou’)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温度及其互作显著影响种子萌发率(P 0.05),随着温度升高,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1/t50)先上升后下降,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最适萌发温度分别为32.8和32.4℃;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1/t50)随水势胁迫和NaCl胁迫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中萌发速率(1/t50)较萌发率下降快;当渗透势和盐分浓度分别为–1.2 MPa和400 mmol·L–1时,种子几乎不萌发;崖州硬皮豆种子在埋藏深度1 cm时出苗率最高,适宜浅播。  相似文献   
34.
热研16号卵叶山蚂蝗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从澳大利亚引入卵叶山蚂蝗(Desmodium ovalifolium)等18份热带豆科牧草种质,1982-1983年进行生态适应性评价,1985-1987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1984-2004年进行区域试验,1986-2005年进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热研16号卵叶山蚂蝗喜湿润热带气候,适合年降水1000mm以上的地区生长,在酸性瘦土表现优良;草产量可达36382.5 kg/hm2/a.,高于对照(异果山绿豆)38.76%,耐荫性强,适合与禾本科牧草混播;主要用于人工草地建植和林草间作覆盖作物,适合在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5.
本研究通过测定柱花草4个品种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参与糖代谢的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总淀粉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得出α-淀粉酶活性在种子萌发和幼芽生长初期活性增加,在萌发中期和幼芽生长中后期酶活性降低,其中马弓形柱花草变化幅度最大。β-淀粉酶活性在萌发期呈上升趋势,到种子开始露白即胚根突破种皮时达到最大值,到幼芽生长期β-淀粉酶活性降低。其中维诺拉有钩柱花草在不同时期的β-淀粉酶活性最低。以热研2号柱花草参与糖代谢的淀粉酶活性进行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α-淀粉酶和总淀粉酶之间的相关性比β-淀粉酶的显著,所以α-淀粉酶活性变化能够更好地反映总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可为研究柱花草种子萌发中的生理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6.
笔者对134份柱花草绿肥种质的氮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134份柱花草绿肥种质的氮含量在2%以上的有35份,占全部种质的26.1%,含量在1.5%~2.0%的种质有98份,占全部种质的73.1%,这些种质的氮含量均达到2级水平,仅有1份种质的氮含量在1.5%以下,为3级水平。  相似文献   
37.
热研4号王草袋泡茶的加工制作及活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热研4号王草是象草和美洲狼尾草的杂交种.热研4号王草是一种植株高大、产量高、嫩茎多汁而略具甜味,叶柔嫩,动物适口性好的热带禾本科牧草.本研究通过低温干燥王草,粉碎形成草粉,分装制成王草袋泡茶;王草袋泡茶浸泡后,茶汁呈橙黄色,略带甜味,具新鲜牧草芳香味,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禾本科牧草茶饮料.对袋泡茶的活性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王草中总黄酮含量为28.90 mg/g;多酚含量为12.63 mg/g;维生素C含量为41.39(mg/100g),这表明王草中含有丰富的对人体具有保健作用的活性成分.同时,王草袋泡茶加工制作的成功对开发其他热带禾科牧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8.
桉树林下禾本科牧草适应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桉树林下热带牧草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参试禾本科牧草品种中多数可良好生长,其中臂形草属热研14号网脉臂形草牧草产量943.9㎏/hm2,显著高于其它牧草品种,植株存活率、抗病虫害、分蘖数等表现出良好的生产特性,综合评价最优。坚尼草属牧草中植株存活率、长势、株高、干物质产量等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狼尾草属牧草中除杂交象草表现较好外,其它品种表现一般。雀稗属牧草在桉树林下生长相对较差,仅热研11号黑籽雀稗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39.
为探究不同柱花草的抗旱性强弱,构建柱花草资源抗旱评价体系,以85份引进柱花草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0(CK)、10%和20%质量浓度的PEG-6000渗透液胁迫下萌发期的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胚根长、相对胚轴长、萌发抗旱指数共5项指标,分析不同干旱胁迫对柱花草种子萌发的影响,并结合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柱花草抗旱性能。结果表明:低浓度的PEG对柱花草种子的萌发有一定促进作用,高浓度PEG降低了柱花草种子的相对发芽势和相对发芽率,阻碍了胚芽和胚根的生长,种间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抗旱型材料为头状柱花草CIAT 2250、大头柱花草CIAT 2113和CIAT 1942、蔓性柱花草CIAT 10182,不耐旱材料有墨西哥柱花草CIAT 1590、卡尔奇柱花草CIAT 1616和CIAT 1624。本研究结果为引进柱花草资源抗旱性评价、抗旱品种选育及其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0.
桉树人工林间作豆科牧草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桉树人工林单一种植引起植被多样性减少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间作成为恢复与重建桉树林下植被多样性的重要途径。桉树人工林下间作豆科牧草综合评价结果表明GC1581、GC1517、热研10号和热研2号柱花草牧草产草量达296.54~852.08 kg/hm2,耐干旱,旱季牧草产量占年产草量的18.42%~23.95%,在极端干旱条件下仍保持一定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植株存活率达50.2%~61.9%,间作牧草在桉树行间形成良好的覆盖层,覆盖度达47.083%~79.252%,适应性强。间作可促进林下植被的恢复,进而促进植被多样性的形成,这对增加桉树人工林的群落组成、形成多层次片层结构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