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11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4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乙醇固定中华绒螯蟹组织的DNA提取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RAPD技术简单、灵敏度高、设备要求不高、工作成本低和研究周期短等优点,已经在生物、医学领域被广泛地使用。张德春等[1]曾提出可用于RAPD分析的鱼类血样乙醇保存方法。考虑到乙醇固定标本应用范围广,且乙醇对DNA的保护作用明显、时间长等优点,笔者直接采用75%的乙醇固定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河蟹)肌肉组织,初步研究了如何经乙醇固定的河蟹肌肉组织中提取DNA的方法,作为进一步在分子水平研究河蟹基因的基本参考。以往未见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收稿日期:20000425基金项目:江苏省教委资助项目…  相似文献   
32.
池塘养殖大银鱼子代体长生长的S型曲线方程为Lt=166.487(1-e-0.1084(t-0.0006)),与天然湖泊中的大银鱼生长相比较,前期有生长优势。频繁地刺激大银鱼与不稳定的水质会降低大银鱼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33.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几丁质酶基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序列分析表明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苏州株 (BmNPVsu)编码的ChiA基因的ORF为 16 5 6个核苷酸 ,编码 5 5 1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 :杆状病毒编码的ChiA基因在DNA水平上、氨基酸水平上都具有较好的同源性 ,与灵菌的ChiA在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达 47 8%~ 5 8 5 % ,推测杆状病毒编码的ChiA基因由细菌通过基因的水平转移而来。在杆状病毒ChiA的系统树中 ,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LdNPV)为一单独分枝 ,处于进化树的最根部 ,其余可分 2组 ,其中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HaNPV)ChiA、谷实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HzNPV)ChiA为一组 ,其它杆状病毒的ChiA构成了第二组  相似文献   
34.
细菌性河蟹颤抖病的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来自启东的颤抖病蟹的肝胰腺和血淋巴中分离得到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确定为病原菌。该菌的生理、生化试验结果显示为嗜水气单胞菌。药敏结果显示,四环素、卡那霉素、吡哌酸对该病原菌均有很好的敏感性,青霉素G则均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35.
细菌性"颤抖病"病原的体外中药药敏试验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嗜水气单胞菌2菌株ES-1、ES-2对地锦草、黄莲、五倍子和增效剂具有高度敏感性,这4种药物可作为防治由该菌引起疾病的首选药物,同时发现这2株菌对黄芪、穿心莲、连翘等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通过3种高度抑菌药物间及增效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出增效剂对五倍子、黄莲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地锦草和五倍子具有协同作用,尤其增效剂对五倍子的增效作用效果最为明显,该复方药物可作为由该菌引起疾病的高效、低成本、低毒的防治药物。  相似文献   
36.
【目的】构建能够感染家蚕和茶尺蠖的重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rBmNPV),解决EoNPV扩增困难而不易获得的难题。【方法】通过Bac-to-Bac系统构建具备BmNPV的多角体蛋白基因(polh)表达盒和EoNPV的解旋酶基因(hel)表达盒的重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结果】家蚕或家蚕细胞扩增的rBmNPV可以感染茶尺蠖并致病,表明rBmNPV的宿主域拓展至茶尺蠖。【结论】成功构建了能够感染茶尺蠖的rBmNPV,为利用家蚕作为宿主来生产重组病毒杀虫剂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7.
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克氏原螫虾(Procambarus clarkii)养殖生产中危害最大的病原之一,也是其他一些要经济虾类的主要病害,但是目前没有相应的有效治疗药物.为了减少WSSV对克氏原螯虾的危害,及早发现病原,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将损失降到最小程度,笔者开展了以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法检测克氏原螯虾WSSV的研究,并且与灵敏度非常高的巢式PCR检测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LAMP法可以快速、灵敏、特异性地检测克氏原螫虾WSSV,其灵敏度与巢式PCR相比,高出约500倍,且不需要专用的PCR仪,是检测WSSV的一种理想方法.该结果也为其他虾类的WSSV检测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8.
利用双式荧光报告基因检测团头鲂β-actin启动子在家蚕BmN细胞和在家蚕体内的活性。通过脂质体介导法将转基因载体pigA3GFPAβdsRed和辅助质粒(1∶3)混合均匀后转染BmN细胞,48h后,可以检测到同时发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的家蚕细胞,表明来自团头鲂的β-actin启动子在家蚕BmN细胞具有活性,能驱动DsRed基因在家蚕BmN细胞中表达。以gfp、dsred的特异引物,可从pigA3GFPAβdsRed转化家蚕BmN细胞基因组内扩增出gfp、dsred相应大小的片段,提示外源基因已经插入到细胞基因组中。随着转化细胞的传代,绿色荧光稳定存在,而红色荧光会逐渐减弱直至检测不到,暗示β-actin启动子在家蚕细胞中容易受到家蚕BmN细胞因子的影响而活性减弱。将转基因载体pigA3GFPAβdsRed和辅助质粒(1∶3)利用精子介导法导入家蚕受精卵,7天后,在部分受精卵中可观察到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进一步证明了β-actin启动子在家蚕体内具有活性。结果显示,含双式荧光报告基因的转基因载体为鉴定β-actin启动子等外源启动子在家蚕中的活性提供了快捷准确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39.
BmNPV多角体对稳定转化细胞表达荧光蛋白的包埋现象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多角体对外源蛋白的包埋特性,构建了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和红色荧光蛋白基因(DsRed)的表达载体pIZT-DsRed,用该载体转染家蚕卵巢细胞系(BmN),并以吉欧霉素(zeocin)筛选得到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和红色荧光蛋白的BmN细胞系。进一步以野生型BmNPV感染pIZT-DsRed转化BmN细胞,发现部分多角体可以发出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Western blot检测证明多角体中含有GFP蛋白,显示BmNPV多角体可以包埋进病毒粒子以外的其他蛋白成分,表明BmNPV多角体蛋白的包埋机制中存在非特异性识别包埋的现象。  相似文献   
40.
带毒蚕卵中的家蚕微孢子虫DNA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促进用PCR法检测家蚕微粒子病的生产应用,对带毒蚕卵中的家蚕微孢子虫DNA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蚕卵经30%KOH、27℃预处理后抽提的核酸能满足PCR检测对DNA质量的要求。以该方法抽提的DNA为模板,进行蚕卵集团检测,结果10~100粒蚕卵中混有1粒“有毒”卵,即能用PCR的方法检测出。“1/100”“有毒”卵的检出概率约为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